1.6 在线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目前在线教育风头正劲,在线教育行业热点不断,在线教育市场正在走向成熟。在线教育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各类培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未来将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主要途径。在线教育在军事领域也得到应用,并将成为军事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
1.6.1 在线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校是在线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在线教育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即网络远程教育)的试点。1994年原国家教委实施“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示范工程”,为高校发展在线教育奠定了基础。1996年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提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构想。1998年6月教育部报请国务院批转《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意见》,提出积极推动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及其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主要措施等。同年7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批示“远程教育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高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是一件很大的事,我们应作为一项重大工程来研究实施”。1998年12月教育部制定、1999年1月国务院转批《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1999年3月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湖南大学4所高校进行现代远程教育的先行试点;同年4月,教育部决定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2000年7月教育部批准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15所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构建信息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多模式、多渠道、多终端的教学过程,探索面向社会需求和市场办学的新机制,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同时推动试点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到2002年教育部共批准68所普通高校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即国家开放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配合试点,各高校制定网络远程教育的措施和配套政策,建立网络教育环境、校外学习中心与学习点,建设网络课程和远程教育课程,开展普通专科、专升本、研究生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截至2013年试点高校建立了几十个网络学院、几千个校外学习中心和学习点,培育了一批高水平的专职和兼职师资队伍,注册学习人数接近千万,推动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2012年“数字海啸”——慕课席卷全球,对教育领域带来强烈冲击,为应对在线教育呈现出的井喷态势,2013年、2014年,教育部及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这些政策的数量超过近20年出台政策的总和,教育部一系列的举措,不仅顺应了时代潮流,满足了社会市场的需求,也为社会各类教育机构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2014年国务院取消利用网络实施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网校审批。取消现代远程教育办学审批后,非试点、职业教育院校甚至企业都把目光聚焦于在线教育。
目前,我国有超过百所的高校开展在线教育。这些高校正在由注重校外办学向校外办学与校内服务并重的方向发展,不仅为社会公众提供免费的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和学习服务,同时,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信息化的平台、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为校内全日制的本专科、研究生教育的教学实施、课程选修等提供服务,促进校内全日制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
2015年开始,我国高校、行业/企业纷纷建立在线教育联盟,大力推进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同育人,目的是建立统一的资源标准体系、教学标准体系、学习过程监控体系、学习支持服务标准及评价,建立健全在线联盟管理制度与机制;打造在线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平台功能;汇集联盟高校优势,推进精品课程、师资、人才等共享交流,并为联盟高校学生及社会学习者提供多样化学习选择和优质服务,向学习者公开学习成果转换的相关信息,方便学习者随时随地定制各种所需的服务和获取自己的学习成果等。
除了高校外,社会上很多机构与企业也纷纷涌入慕课这个新兴的在线教育市场,新浪、网易、搜狐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在线教育机构,仅“天使”投资的在线教育平台就有10多家。2012年以前,大众熟知的在线教育机构和平台少之又少。2013年不少企业开始涉入在线教育领域。2014年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首的互联网巨头进入教育行业并迅速布局,抢占在线教育市场。在2014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阿里巴巴的当家人马云表示,在阿里巴巴未来10年的投资计划清单上,教育排在第一位。教育正在转型,互联网浪潮中在线教育的发展已经不可阻挡,未来教育的发展是教育的互联网化,在线教育让教育变得更加公平。
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在线教育企业的数量约9500家,从领域分布来看占比前4名分别为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语言学习,如图1-7所示。
图1-7 在线教育企业从事领域分布
从在线教育市场的业务类型来看,3/4以上的企业做内容,如各类直播课程和录播课程,课程数达数十万门;超过15%的企业做在线教育工具软件、教学平台和技术服务,如图1-8所示。由此可见,在线教育是以“内容为王”,主要由“内容”和“技术”构成的互联网产业。
图1-8 在线教育企业业务类型分布
2014年在线教育行业投资旺盛,据互联网教育研究院统计,2014年进入在线教育行业的资金为160亿元左右,主要来自以下几个领域,如图1-9所示。2011—2016年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如图1-10所示。2016年前,许多资金盲目进入在线教育领域,2016年后,在线教育的投资回归理性,盲目“烧钱”式发展已过去。
图1-9 在线教育行业的资金来源
图1-10 在线教育行业的市场规模
2008年至2016年我国的在线教育用户数持续增长,如图1-11所示。在线教育的用户中,上海占15.3%、北京占14.3%、广东占13.7%、江苏占7.3%、浙江占7.0%。
图1-11 在线教育的用户数
1.6.2 在线教育的发展
在线教育抓住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发展方兴未艾,传统的教育机构加大在线教育的建设力度,互联网巨头们纷纷投入在线教育。同时,在线教育也获得了大量资本的青睐,有了更多的资金支持。虽然在线教育发展得热火朝天,但是中国的在线教育依然没有一种比较成熟的模式,必须探索适应中国在线教育发展的模式。因此,必须对我国在线教育发展进行深入分析,看清优势和不足,从而为中国在线教育拨开迷雾,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
一、未来发展应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对高校来说,今后在线教育的发展应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坚持办学专业与层次错位发展,创新办学体制与管理,加强校外与校内衔接。
(一)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
高校必须把在线教育办学转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上来,不断优化完善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建设,举办与学校品牌、定位相适应的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坚持同校同质。应加紧推进在线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尽快制定国家层面的质量保证标准。
(二)办学专业与层次的错位发展
加强校际、校企间合作,在办学专业、办学层次实现错位发展的前提下,校际校企间建立在线教育联盟,联盟间加强多样化的在线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推进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和积累,扩大课程资源向社会开放的范围。应该尽快组织制定国家学分资历框架,委托相关机构研究出台学分标准和课程标准。
(三)办学体制与管理的创新发展
高校要推进在线教育办学体制和教学管理创新,促进各类教育沟通衔接,推进各类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融合发展,实现归口管理,以学历在线教育的先进模式引导非学历教育的改革,统一质量标准、教学模式,推动各类课程资源整合,共享教学资源、学习支持服务和技术保障。应尽快出台非学历在线教育教学管理、证书管理等相关制度。
(四)校外与校内衔接的融合发展
高校在线教育要由注重校外办学转向校外办学和校内服务衔接,利用校外办学形成的先进灵活的教学手段、成熟多元的教学模式和丰富优质的资源,服务校内普通全日制教育,推进优质课程资源和信息化平台为校内全日制学生服务,为校内专本科、研究生教育的教学实施、课程选修等提供服务,促进校内全日制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
(五)以制度和标准为主的依规发展
现代远程教育办学审批取消后,应尽快出台落实政策,充分释放在线教育红利,让办学权真正回归学校。高校依据政策和本校实际自主开展在线教育,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及行业组织,加强准入制度和标准的制定以及评估指标体系、认证办法的设计,加强办学监督和评价。
二、未来发展应走融合式发展之路
在线教育未来发展,必须深入融合各类教育技术,让技术为在线教育服务;同时,在线教育必须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促进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机制,促进在线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有效衔接、学习成果互认。
(一)以技术促进在线教育纵深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融合,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混合现实技术(MR)、人工智能技术(AI)、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代,将对教育领域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可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具有沉浸感、交互性、假想性等特点。增强现实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模型等技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叠加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以真实世界画面为重心,具有现场感、增强性、相关性等特点。混合现实技术是一种将真实场景和虚拟场景非常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它们之间可以发生具有真实感的实时交互,让人们难以区分哪部分是真实的,哪部分是虚拟的,更强调计算机虚拟画面,具有现场感、混合性、逼真性等特点。
目前,各高校都在大力普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技术,积极推动教学、实训模式创新,实现虚拟实验、远程遥控试验、在线训练,让学习者在虚拟情境中体验学习,让抽象的书本知识更直观明晰、生动有趣,让教学过程更具交互性等优势。
人工智能技术是一种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技术,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将会对教育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可以将教师从烦琐、重复、机械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在线教育从移动时代向人工智能时代过渡。
大数据是指由各类传感器捕获或在互联网上产生的大量实时数据。大数据的“大”,不仅仅在于其容量巨大,更重要的在于通过大量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带来“大知识”“大科技”“大利润”和“大发展”。大数据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呈现技术等。大数据本身毫无意义,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分析,即通过对数据的开放整合和深度分析,挖掘出新的潜在价值,为教学决策、学习优化服务。未来,在线教育将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重点,借助海量的数据分析,可为管理者提供在线教育办学的整体情况,并对教学活动进行检查、跟踪,对教育机构进行指导、评估,使其更好地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时空和环境;对教育者而言,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为其提供学习者的学习喜好、自主学习路径、师生交互行为分析以及影响学习者学习表现的各种因素分析等,帮助其更好地监督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创新课程教学手段,实施个性化教学和导学,有效组织翻转课堂;对于学习者而言,则可以了解自己的行为表现、问题和短板及与他人的关系。
(二)以混合式教学促进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
传统面授教学具有系统传授知识、教学过程组织严密、师生交互和沟通顺畅等优势,但因其将教学的空间限定在校园内,且大多以“满堂灌”“一言堂”的形式单向传授知识,不利于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线教育具有内容丰富和更新及时的教学资源,学习开放自主灵活、高效便利与多元化、个性化等优势,但因其不利于系统的知识学习,缺乏面对面的交流、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以及学习督导和监控,影响了学习的质量和完成率。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通过对各种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与学习资源等教学要素的有效混合,构建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在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未来在线教育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逐步建立网络教学和面授教学、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理论学习和实践实训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学习选择。教师将课程重点、难点与知识应用在课堂上进行面对面的讲授,同时将教学延伸到课堂外,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课后可以进行一般知识和拓展知识的在线自主学习,或对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进行回顾和加深学习,并在线做作业、在线答疑、在线讨论交流和在线评价等,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的优势互补来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
(三)以学分银行促进在线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衔接
学分银行是一种模拟或借鉴银行的基本功能与运行机制,以学分为计量单位,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统一认证与核算,是具有学分认定、积累、转换等功能的新型学习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代表了“大教育”“大资源”和终身学习的发展趋势。
学分银行是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展开研究并实施的基于学分制的一种教育管理制度,也是构建各级各类教育学习成果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它通过学分认定、积累、转换等功能,构建不同级别、类型的学分通兑和折算系统,保障了不同教育形式、不同区域和院校间的学分互认,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教育沟通机制、不同教育形式资源的整合机制、不同类别的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机制,这些机制是学分银行特有的衔接机制,是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制度保证和技术支撑。
学分银行制度突破了传统教育制度的封闭模式,为不同教育形式建立了沟通与交流的渠道,为各类教育形式的转换和衔接提供了平台,将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纳入统一的教育体系内,为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教育搭建了融通桥梁。
通过学分银行的衔接机制,推动在线教育课程学分认定和学习成果互认,形成递进式人才成长方式。
三、未来发展绕不开三大激烈争夺战
如果说2012年是在线教育的预热年,2013年是在线教育元年,2014—2016年是在线教育的爆发年,2017年进入在线教育深耕之年,在线教育市场的争夺以三种方式展开,如图1-12所示。
图1-12 2017年在线教育市场的三大争夺战
(一)生态构建之战
纵观国内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拓展轨迹,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趋势,就是建立属于自己的生态系统。关于这一点,克里斯·安德森在著作《长尾理论》中指出每一个行业竞争最后都会落入生态之争。在线教育企业要想取得市场先机、获得竞争优势,也应该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多次表示,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教育生态系统,在企业内部将线上与线下两种教育模式结合起来;在企业外部围绕教育产品和服务,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
教育的另一领军企业——学大教育,也十分重视生态系统的构建。按照学大教育的规划,其生态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校内的线上和线下教学系统的整合;另一部分为校外与其他机构的合作,目前学大教育已经与15所公立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图1-13所示是新东方和学大教育的在线教育生态系统。
图1-13 新东方与学大教育的在线教育生态系统
(二)合作资源争夺之战
企业要进入在线教育领域并在该领域有所作为,最节省时间和精力的方法是投资、合作,掌握大量资源。在线教育发展之初,掌握优势资源的企业有限,资源争夺不明显。从2015年起,在线教育逐渐进入深耕阶段,各企业间展开了一场合作资源争夺战。以新东方为例,其合作资源争夺战有如下几类:
一是客厅资源争夺战。2014年年初,新东方希望利用百视通的资源,抢夺教育的另一阵地——客厅,共同进军电视数字教育市场。2014年年末,阿里巴巴与在线英语教育机构VIPABC共同推出了针对电视媒体的“客厅英语教室”,与海尔达成战略合作,推出了海尔阿里巴巴电视,从终端和内容两个方向抢占客厅教育市场。
二是教师资源争夺战。新东方与YY语音,属两种不同性质的企业,但都拥有在线教育市场,YY语音一直试图挖新东方的教师资源,表示能够通过其强大的视频直播互动课堂平台,让教师获得更多机会和利益。新东方为了捍卫自己的教师资源优势,采取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推出“酷学网”,通过该网站的直播开放平台,新东方的教师同样可以进行课程直播,并能自主定价,使教师资源的优势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
三是移动用户争夺战。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使网民逐步从PC端转向移动端。目前,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超越了PC端网民,截至2017年2月底,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规模已达到11.2亿人,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用户所占比例为83.4%。用户的迁移,使在线教育企业的布局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学大教育十分重视移动端的布局,是国内第一个实现全面布局的在线教育企业,“e学大”能够同时应用于PC端和手机端,通过升级后能够支持PAD类移动智能设备,具备多智能终端、多屏互动的数字化教学功能。新东方的移动端布局,从面向儿童学习的移动App“多纳爱学习”开始,后又推出针对中学生和大学生的高效英语学习个性化移动App“优答”。
1.6.3 在线教育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很多人难以理解,在国内重视教育的大背景下,在市场需求巨大的教育市场,为什么在线教育只占千分之几的份额。为什么灵活方便、低成本、发展前景广阔的在线教育,在现实中规模仍然很小。对此,有人牵强地理解为现在时机未到,等时机到了在线教育就会迅速壮大起来。
在线教育不同于线下教育,教育机构应该跳出传统的学习方式,重新考虑更适合在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为网络教学量身定做全新的、不同于线下教学的网络教学产品,才能扬长避短,促进线上教育的健康发展。那么,在线教育应该怎么做?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回到网络和教育的本质上去寻找答案。
一、在线教育应该是互联网与教育两个行业有机结合
目前,有的在线教育机构只是把网络和教育单纯地放在了一起,把传统教育内容放到了互联网上,课程内容还是原来的,没有太大改变。这些录制的线下教学视频放到网络上播出,在线教育用户只是在互联网上获得了这些视频内容,而没有体验到教育服务。录制教学视频放到网上,操作非常简单高效,不需要太多的投入,但是这种方式给学习者带来的学习体验非常不好。
除了展示视频教学的在线教育机构,行业内还有很多教育资源类网站,这些网站单纯地堆积学习资源,只负责知识内容传输,半点不涉及教学过程。由于模式单一、门槛低,这些网站数量众多,资源驳杂,生存发展十分困难。
好的在线教育平台和课程,应当将网络和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二者产生化学反应,这样才能使在线教育发挥出更大优势。
二、互联网的作用应该贯穿内容传输与教学过程
在线教育应当把网络和教育二者有机地结合,使互联网在教育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教育是知识的传授,包括知识和传授两个方面,即学习知识和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习者理解和领会传授的知识内容,从而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教育的重要作用是使知识更容易被学习者领会,教育者最重要的是让别人学会知识,而不是自己懂得很多知识。优秀的教育者擅长把复杂的知识讲解得深入浅出、简单易懂,让更多的学习者更容易掌握,这就是教育的本质。
教学视频只是知识内容而不是教育,缺少了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在线教育不应该只关心知识内容,更应该关心教授过程,保证大多数学习者能通过在线教育平台真正学会所学的知识。优秀的在线教育产品需要将互联网特性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习者能够更容易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内容,并学会应用。
三、在线教育应该是双向互动的
互联网是双向的,教育是互动的,在线教育也应该是双向互动的。在线教育是远程教育的一种。远程教育从早期的函授发展到广播电视教育,再到今天的在线教育,由上一代的广播电视信息单向交流,进化到如今的互联网信息双向交流。真正的在线教育应该是双向的、实时互动的,这样才能发挥互联网的双向优势。对于学习者来说,双向互动的学习也更容易提高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更容易真正地学会,取得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