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真知从哪里来?
实践出真知。
实践到哪里去?
到社会中去。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最显著的特点之一,特别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而高等教育就是要坚定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大学终究是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是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是对知识的传授和发展,是对真理的探寻和求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注重在实践中加强磨炼、增长本领。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承载着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大学里,青年当勤学奋进,学习精深的学术。而社会实践也是大学里的重要一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形式,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和国情,增长知识和才干,锻炼毅力和品格,是大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的重要途径。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立足军工国防,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材料学院的“材子材女”们胸怀远大理想,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社会实践。2013—2017年,5年来材料学院学子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利用炎热的暑期开展社会实践,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和城市农村,覆盖了红色之旅、军工国防、社会调查、校友走访、“一带一路”等多个主题,硕果累累,是材料学子心系国家、情系人民的具体体现。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闭幕式上勉励所有青年人: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新时代的北理工“材料人”正在奋力拼搏,谨记总书记的嘱托,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做到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回报社会,服务国家,争做担当大任的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