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彬县组织史资料(1998.6—2007.5)
综述
1998年6月至2007年5月,是彬县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中共彬县县委分别于2003年1月、2006年10月进行了两次换届,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彬县第十三、十四届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共彬县县委)、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历经三届,书记更迭三人次。十年间,中共彬县县委以中共十五大、十六大精神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县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中央和省市委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立足县域经济发展现状、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积极实施“结构调整、开放带动、科教兴彬”三大战略,加快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四化进程,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使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彬县荣获全国地方电子政务调查应用奖,被中共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安全县”,被中共咸阳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彬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后荣获咸阳市目标责任完成奖、综合改革二等奖等五个奖项,北极、龙高、新堡子三个乡镇被咸阳市政府命名为教育强乡镇。
1998年6月,中共彬县县委第十二届委员会任期未满,继续工作至2003年1月。这届县委带领全县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统揽全局,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壮大工业支柱,发展第三产业,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到2002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8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5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327元,分别较1997年增长25.6%、6.9%、37.8%、18%;水果总产15.7万吨,产值2.1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750元,分别较1997年增长97.6%、55.6%、42.9%,彬县被列入陕西省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基地;畜禽总量164.2万头(只),引进布尔山羊、荷斯坦奶牛等优良畜禽品种14个,畜牧业产值1985万元,分别较1997年增长71%和49.4%;累计人工种草10.47万亩,改良天然草场4万亩,建成农鑫饲草加工厂,粮、经二元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工业技改投资2亿多元,完成技改项目20项,2002年原煤总产270万吨,发电总量2.6亿度,分别是1997年的1.66倍和1.8倍;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306户,私营企业139户,工业产值连续12年超过农业产值,经济效益连续三年在咸阳市考核中排名第一;地方财政收入4863万元,比1997年增长6.9%。
2003年1月18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彬县第十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县委书记王惠林代表中共彬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做了题为《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加快建设经济强县步伐,奋力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局面》的报告。对中共彬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工作进行回顾总结,研究确定实现彬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彬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会后五年,中共彬县第十三届委员会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县和构建和谐社会总目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招商引资、工业立县”三大战略,全力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县域经济快速崛起。2003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量首次突破亿元,增速13.2%;2005年,生产总值14.45亿元,增长27.7%,彬县被评为陕西省经济增速最快县之一。农业生产实施“2015155”工程,对20万亩水果实施精管,建成15万亩干杂果、15万亩优质饲草和5万亩澳洲青苹果基地;发展养殖示范小区40个,建沼气池3432口。新发展非公经济组织793户,累计7095户,火石咀煤矿、通达果汁有限公司等非公企业产值超过亿元,全县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2.5亿元。招商引资共签约引资项目60个,合同引进资金35.8亿元,到位资金23.5亿元。城区建成“一区一街”(县城西区和公刘街),初步形成“两横五纵”城市框架,城区面积由4.6平方公里拓展到6平方公里。按照建设“数字彬县”总体部署,发展宽带用户478户、固定电话用户695户、移动电话用户5887户,投资200多万元,建成彬县党政机关专网办公系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2006年10月23日至25日,中国共产党彬县第十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县委书记王惠林代表中共彬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做了题为《科学谋划,创新发展,努力实现彬县经济社会新跨越》的报告。对中共彬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工作进行回顾总结,研究确定后五年彬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选举产生中共彬县第十四届委员会和中共彬县纪律检查委员会。2007年,中共彬县第十四届委员会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以来一系列决策部署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咸阳市第五次党代会及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创新发展”的要求,实施“工业立县、科教兴县、项目带动”三大战略,发挥优势,重点突出,率先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2亿元,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亿元,增长27.1%;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元,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00元,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党的建设再上新台阶。
在思想建设方面,中共彬县县委根据中央、省、市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在全县先后深入开展“四教育”、“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1999年8月下旬到11月下旬,中共彬县县委成立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抽调1000名县、乡干部,组成20个工作队和325个工作组,对全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进行以农村政策、科技知识、先进文化、民主法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简称“四教育”活动),解决了16个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工作作风和执行政策方面存在的14类463个问题。2000年6月,中共彬县县委印发《彬县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三讲”教育工作方案》。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班子和26名县级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在“三讲”教育活动中,县级领导共组织召开各类座谈会50场(次),走访群众350多人次,征求征集意见、建议3类40多条,为基层办实事40多件,为企业、学校等建设项目协调资金80多万元,为贫困户捐赠物资2000多元,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三讲”教育活动中,中共彬县县委还针对科级领导干部中存在的问题,从政治表现、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群众公论等方面,组织开展了自查自纠和批评与自我批评,查处党政领导违法违纪案件72起,受到党纪政纪处分75人,实施责任追究17人。同时,中共彬县县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重点解决个别部门单位放松思想政治工作的错误倾向。
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启动后,2005年1月,中共彬县县委印发《关于在全县党员中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意见》,决定从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分三批,每批半年,对全县600多个党组织、9000多名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第一批从2005年1月开始到2005年6月结束,对象包括县级党政机关,人大、政协机关,法院、检察院和各人民团体机关,县委、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派出机构,县级管理的部分事业单位,党组织隶属关系在地方党委的双重管理单位,130多个党组织、1700多名党员中开展;第二批从2005年7月开始到12月结束,对象包括县属企业,街道社区和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县属城市中小学校,尚未参加第一批集中教育活动的各类事业单位机关及其直属单位、县派驻乡镇的基层单位,110多个基层党组织、1300多名党员;第三批从2006年1月开始到2006年6月结束,对象包括村,党的组织关系在乡镇、村的企事业单位,农村中小学校,第一、二批尚未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共360多个基层党组织、6200多名党员。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中共彬县县委按照“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建设,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要求,先后提出“我是党员,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和“思想上比境界,学习上比深度,工作上比成绩,岗位上保先进”的活动载体。通过集中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觉悟有了新的提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有了新的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有了新的改善,基层组织建设有了新的起色,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进度。
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中共彬县县委适应改革和发展需要,一手抓选拔任用,一手抓管理监督。1998年6月,中共彬县县委采取“双推双考”(民主推荐,组织推荐,考试、考察)方式选拔任用60名副科级领导干部。2002年7月,中共中央颁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后,中共彬县县委按照《条例》要求,不断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办法,先后完善干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和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制等多项制度,积极推行干部考察失误责任追究和用人失察责任追究等制度。2006年4月,根据《条例》和省、市换届工作有关会议精神,结合实际,中共彬县县委制定《关于民主测评和推荐领导干部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关于全委会票决领导干部的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等文件,以此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纲领性文件。5月,中共彬县县委依据《条例》和两个《办法》,抽调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等单位20名同志,组成4个推荐测评小组,深入16个乡镇和县级部门(单位)进行后备干部推荐工作,结合乡镇换届,采取差额考察、县委全委会票决等方式,对考察优秀的101名干部提拔使用,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1998年12月,中共彬县县委举办新任科级干部培训班,由9名县级领导分别担任主讲,对新任的111名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为期一周的政治修养、政策理论和领导艺术培训。1999年6月,中共彬县县委组建干部测评组,对1998年“双推双考”中提拔任用的60名副科级领导干部进行考察考核,对4名干部实行谈话诫勉,4名干部延期转正;对各乡镇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进行综合性民主测评,根据测评结果,诫勉了个别工作滞后的乡镇领导班子。2003年9月,中共彬县县委常委会研究确定16名县级部门优秀年轻副科级后备干部到乡镇进行为期一年工作锻炼,储备了一批科级干部后备力量。2006年12月,中共彬县县委举办科级干部培训班2期,邀请陕西省委党校教授和县级领导对科级以上干部如何提高领导艺术和领导方法等进行了专题辅导,并组织学员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培训干部131名。
在县乡机构改革方面,彬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章》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按照江泽民、胡锦涛同志的建党理论,统筹抓好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和人才队伍,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中共彬县县委按照省、市委统一部署,共实施一次县乡机构改革和一次乡镇机构改革。2002年5月到8月,实施了县、乡(镇)机构改革。改革后,县级党政机构为38个,比改革前减少8个,精简率17.4%,行政编制353名,精简80名,精简率18.5%,领导职数132个,减少14个,精简率9.6%,内设工作岗位(机构)147个,减少20个,精简率12%;乡镇行政编制440名,精简26名,精简率5.6%,乡镇事业编制271名(不含教育、卫生),精简68名,精简率20%,乡镇领导职数精简46名,精简率27%。2007年3月到8月,乡镇机构改革后,全县16个乡镇机关办事机构减少到16个,行政编制443名,事业编制330名,领导职数97名,分别比改革前精减了75%、4.3%、13.8%和22.4%,乡镇行政机关实有工作人员441名,事业单位实有工作人员330名,分别比改革前减少4.8%和2.4%。
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中共彬县县委先后开展10次农村基层组织集中整建活动,建立健全村务公开、村民评议监督“两委会”班子成员等13项制度,为33个村配齐配强“两委会”班子,累计发展农民党员715名,非公企业党组织培养发展党员213人,全县处置不合格党员310名。1998年9月到12月,中共彬县县委先后抽调110名干部组成20个工作组,深入到全县41个村,狠抓农村基层组织整建工作,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县325个行政村全面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建立村务公开栏368个,裁减村组干部317人,年减少支出33.4万元。2001年8月到10月,中共彬县县委按照“抓试点、带全面,抓学教、促整建,抓典型、带中间”的工作思路,集中三个月时间,开展基层组织整建活动,建立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包抓基层组织整建工作责任制,每个县级领导包抓一个“空白村”或“瘫痪村”,推动全县基层组织整建工作。完成33个村级三类班子整建任务,为14个村配齐“两委会”班子,健全了村务公开制度、党支部“三会一课”(“三会”指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一课”指党课)制度、村委会向党支部报告工作制度。2003年4月,根据中、省、市通知精神,中共彬县县委印发《关于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重要批示,深入开展向郑培民同志学习活动的安排意见》,号召全县党员干部深刻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批示精神,把向郑培民同志学习活动作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具体实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经济强县做出更大的贡献。9月,中共彬县县委决定对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带头作用的城关镇朱家湾村养殖基地等15个基地和池德福等31户养殖户,表彰命名为党员科技示范基地、党员科技示范户。2004年5月,中共彬县县委决定开展以创建和树立“综合示范先进乡镇党委”、“综合示范先进村党组织”和“党员致富带头人”为主要内容的“旗帜工程”,推动“三级联创”活动深入开展。7月,中共彬县县委对全县10个先进党委、20个先进村党支部、3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0名优秀党支部书记及56名农村党员科技致富带头人进行表彰奖励。2005年7月,中共彬县县委召开庆祝建党84周年纪念大会暨“七一”表彰大会,回顾总结首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和党建工作,安排部署后一时期党建工作和先进性教育活动,对全县6个先进基层党委、35个先进党支部、3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47名优秀共产党员和11个“首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单位”、10名“首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树立了城关镇朱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典型朱崇兴。2006年7月,中共彬县县委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实施意见》,提出在三年内建成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16个乡镇党委创建成“五个好”党委;246个行政村中的95%以上的村创建成“五个好”村党支部。其中2007年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6个、村党支部80个。2007年5月,中共彬县县委组织县级党员领导干部、乡镇党委书记开展为期6天的驻村调研活动,基本摸清了全县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基层组织建设等状况,为群众办了一些实事好事。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中共彬县县委先后制定印发《关于选拔和管理拔尖人才的试行意见》、《彬县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暂行办法》、《彬县农村优秀实用技术人才选拔管理办法》等文件,加强各类人才宏观管理,激励专业技术人才多出、快出成果,形成人才资源开发、引进、管理工作长效机制。2001年,中共彬县县委建立深化领导联系知识分子机制,形成32名县级领导联系32名知识分子,组织部门领导每人联系2名知识分子帮扶模式。2005年,成立了中共彬县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召开全县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人才强县战略,制定了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具体措施,落实了县管拔尖人才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和生活待遇。
在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方面,中共彬县县委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一手抓惩治腐败,一手抓制度建设。1999年3月,中共彬县县委成立彬县推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推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意见》,构建起廉政建设责任网络。2003年12月,中共彬县县委印发《关于对党员领导干部实行八小时以外监督的十条规定》和《关于对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实行警示训诫的办法(试行)》等文件,加大对党员领导干部事前监督、事后处理力度,党风廉政建设关口前移。2004年8月,中共彬县县委印发《关于建立警示训诫防线的规定》,提出运用“教育+防范”的办法,抓教育、施训诫、促整改、塑形象,提高反腐倡廉综合效果。10月,中共彬县县委印发《县委常委会全体成员向全县人民的廉政承诺》,县委常委会向全县人民做出九项廉政承诺,接受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监督。2005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后,中共彬县县委于2005年、2006年以贯彻落实《实施纲要》为重点,先后印发《彬县关于建立警示训诫防线的规定》、《彬县关于全面推行警示训诫实施方案的意见》、《彬县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安排意见》、《关于建立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实施细则》、《党员干部警示训诫制度》、《彬县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制度文件,基本构建起监督防范体系。2007年1月至5月,中共彬县县委先后开展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廉洁家庭”创建和“红领巾助廉”等活动,举办廉政书画展和反腐倡廉书法美术作品征集活动等,在全县247个村设立纪检委员,为604名村干部建立廉政档案,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融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这一时期,全县共查处违纪案件533件,给予党政纪处分523人,责任追究106人,为县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1998年6月,中共彬县县委下属30个党委、7个党组、65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731人、干部4371人。2001年1月,中共彬县县委决定成立中共彬县水利局委员会、中共彬县财政局委员会、中共彬县林业局委员会,部门(企业)党委由11个增加至14个。2001年12月,中共彬县县委按照撤乡并镇有关文件精神,决定将新民镇和曹家店乡党委、义门镇和南玉子乡党委、太峪乡和蒙家岭乡党委、城关镇和水帘乡党委等8个乡镇党委分别合并,乡镇党委由20个减少到16个。2007年5月,中共彬县县委下属29个党委、8个党组、566个党支部,共有党员9615人、干部576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