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代与陕甘宁边区史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党的学风建设的经验

延安时期党的学风建设,“不仅限于课堂操场,而在于它的一切实际活动”。当时“师生一体,劳武结合,劳文结合,文武结合的教学实践”,是“为了求生存,争发展,闯出的一条活路,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北京抗大光荣传统研究会编:《抗大精神永放光芒》第1集,长征出版社2003年版,第273页。。总结其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经验,以下三个方面尤为重要。

(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延安时期党的学风建设,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党员学生“能够正确地应用这种理论去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为了书本上各项原则的死记与背诵”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761页。。运用这一原则,党员能够自觉消除那些亡国论者、失败主义者以及一些汉奸所散布的“抗战必亡”“抗战无出路”等谬论,对抗日战争的前途充满信心,进而承担其应有的责任。一些青年党员回忆,“学校要求我们通过学习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一方面联系抗战实际,另一方面联系个人思想实际。并采用种种办法,培养学员的优良作风,如集体主义、组织性、纪律性、刻苦精神与群众观点等。这种严格要求学员进行艰苦磨炼的教育,在我们头脑里刻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以后,长期地在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中产生着影响和作用”李彬、马玉卿编:《抗日华侨与延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3页。。由此可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这一原则,既是延安时期党的学风建设的特点和优点,更是其始终坚持的一个根本原则。

(二)尊师重教的原则。延安时期党的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就是学校教育。延安时期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各级各类学校,延安被誉为“大学城”,成为抗战时期“三大文化城”之一。党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办学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最不重要的是校舍,最关重要的是教员”。美国记者冈瑟·斯坦在参观延安大学之后感慨地说,“按照西方的标准来说,延安大学是一所简陋的学校”,如果“以中国的老于世故的上层阶级的标准来看,很多情况十分幼稚,甚至是原始的”[美]冈瑟·斯坦著:《红色中国的挑战》,马飞海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251页。,但是教员的课程讲授却并不“简陋”,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态度认真,讲不好课就觉得“失职难过”。可以说这样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在当时的教员中是普遍的情形。陕北公学要求教员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每一分钟都是认真执行的。既是课程,就得重视”《老解放区教育资料》第2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0页。。一位教“社会发展史”的教员随身带的除教学提纲外,则是一本《政治经济学》。当时上一次课就是半天,上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他们“常以大队为单位,组织集体备课,把上同一门课的教员集中起来,研讨每一单元讲课的重点要求、内容和方法,以老带新、集思广益、互相帮助”。另外,他们还组织互相听课,“每一单元课由一位教员先走一步,同一门课的教员到现场听课,听完后共同总结一下:下课堂效果,改进教学,这些都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办法”。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员对教课内容的把握。为此,“教员就要带着问题认真地去读书,研究提纲,以及把过去所学过的东西进行反刍,睡在草铺上还得反复思考明天怎样讲好这一课”。也正是由于如此,赵超构在参观延安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延安教育中,最不重要的是校舍,最关重要的是教师。”赵超构:《延安一月》,上海书店1992年版,第164页。

(三)学习第一的原则。延安时期,党的学风建设从根本上还是将学习放在第一位,特别是“课堂学习”。从学习内容上来看,他们不仅学习历史、政治、哲学,一切有益于抗战、有益于学员成长的知识都要学习。除了“课堂学习”,学员们还经常要听毛泽东和党中央同志的讲课和讲演,经常参加一些全校的、全延安市的大的集会和政治活动。“每一次大的政治活动都是一次最生动、最实际的大课堂”。在一些学员看来,这是他们“在延安学习时深感这个得天独厚的特殊条件”。正是因为这个条件,党中央每次会议的决议,毛泽东的每次讲话指示,报纸上的社论、文章和重要消息,都传达得最快,看到听到的最早最多,学习的也最多。他们“每天耳濡目染随时都受到深刻的革命精神的陶冶”《抗大校友回忆录选集》(上册),上海抗日军政大学研究会暨校友联谊会1999年编,第80页。。一位青训班学员也说,他“除听课,参加讨论会外,很多时间都用在看书上了”。尽管上课既无课本也无讲义,全靠自己记笔记,但是却能“省下钱买些参考书看”。当碰到一些名词术语比较生疏,图书馆专门设有“问答处”可供咨询。因此,尽管对初学马列主义理论的学员是很困难的,但是他们依然“决心看下去,学下去,不懂的问题就记下来。这样有些问题在学习中就找到答案了”罗迈:《战时干部学校教育》, 《中国文化》1940年第4期。

总之,延安时期党的学风建设在党的作风建设中居于基础性的地位,科学回答了学风建设中“为什么学,为谁学”的根本问题,解决了学风建设中“学什么”的关键问题,提供了学风建设中“怎么学”的态度和方法问题。延安时期党的学风建设是搞好新形势下党的学风建设的历史营养,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深入研究。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