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代与陕甘宁边区史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延安时期中共纪念活动的历史考察

(一)有关中共纪念活动的报道。《红色中华》《新中华报》和《解放日报》,是当时中共的机关报,主要发表介绍各抗日根据地的事件、报告、书信等内容,是中共宣传自己的政策、主张,教育人民群众和指导革命工作的重要刊物。这些报刊上大量的报道文章反映出中共开展纪念活动的大致情况。

将延安时期这三种报纸做一个统计,从1936年到1946年各年度报道纪念活动的文章总数来看,从1936年的55篇到1946年的513篇,总的是呈现增长的趋势,说明纪念活动在中共的工作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关于纪念活动的报道除1942年明显形成了一个波峰(472篇),其余各年份之间的起伏变化比较平缓,且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这也表明,中共开展纪念活动的主客观条件相对稳定,纪念活动已呈现常态化,逐渐走向成熟化。

(二)中共纪念活动的历史背景。在国共两党合作期间,中共对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纪念成为中共纪念活动中一项经常性常态化的纪念活动,中共利用纪念活动既表达要同国民党人亲密合作,坚持国内团结抗战进步,反对分裂投降妥协;又表达了继承孙中山三民主义,反对汪精卫汉奸之流的主张,甚至直接揭露了美蒋反动派的内战阴谋。延安时期,中共面对国共两党在“合作”与“冲突”交替演变中的政治角力,借助纪念孙中山、辛亥革命等,对纪念符号加以改造和意义建构,使纪念活动成为中共表达政治立场、传播政策主张的舆论阵地。

在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落脚陕北以前,在刘志丹和谢子长等的领导下,西北苏区的革命运动如火如荼,多数地区的县政府被农民协会取代,各地也纷纷建立党、团组织,使中共对该地的领导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陕甘宁边区旧社会经济十分落后,荒山遍野,地广人稀,农业粗放,反映在文化教育上,是文盲充斥,知识分子缺乏,识字率仅占1%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毋庸说报纸、书籍的发行本身受到当时政治环境的限制,就是民众较低的文化水平也使得中共的政策、声明和政治主张的传播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中共对传统文化中的纪念活动加以利用和改造,结合人民群众实际生产生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纪念活动成为适合于根据地环境的宣传手段、动员方式。

延安时期中共举办纪念活动的类型和形式明显受到国际政治格局、政党关系和根据地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延安时期中共纪念活动中表现最明显的一点即是,纪念活动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的,而且和苏联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人物和节日息息相关。中共对马克思列宁世界革命导师的纪念,其目的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以科学思想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前进的方向;对“十月革命”和苏联红军节的纪念是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绩的赞扬,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为中共革命提供有益的借鉴,推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