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代与陕甘宁边区史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对革命圣地形象的反应

人们总会用民主的、富足的、光明的、神圣的这类进步的词来形容延安,面对延安的这些形象,国内外群众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呢?首先谈及陕甘宁边区群众的反应。对于边区群众而言,他们对延安的光辉革命形象有着切身体验,他们通过对比自己翻身前后的生活状况,发自内心地感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他们翻身做自己的主人,他们对延安革命圣地形象最本能的反应就是热爱边区、热爱伟大领袖毛泽东、歌颂革命圣地延安。最能直观反应边区人民心声的表达方式当属享誉中外的边区民歌,尤其是陕北民歌。陕北民歌“诉说着深深埋在人民心底的心事,流露出人民纯洁而真实的情感”马东霞:《红色土地上的陕北民歌》上,西安地图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陕北人民真实情感的流露,表达出人民内心对党的赞美和翻身做主人的喜悦,也是对延安革命圣地形象的认同和拥护。

国统区官方对延安是持否定的态度,因此延安的进步形象对国民党官方而言就是无稽之谈。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他们目睹国民党统治的腐败,跟沦陷区受压迫的人们以及爱国华侨人士一样,在民族危难时刻非常痛恨国民党当局的腐朽。当他们从《新华日报》之类的进步刊物上得知延安的光明景象时,青年们无不产生了奔赴延安的想法,包括华侨、文艺界人士、民主人士等,他们越过国民党的阻挠,跋涉千里至圣地延安。他们奔赴延安的行动证明了延安革命圣地形象的内在魅力。

在陕甘宁边区,以《新中华报》《解放日报》《边区群众报》等作为核心印刷传媒载体,通过识字组、读报组等组织以及电台、电影工作队、秧歌对、剧团等艺术活动形式,把延安的进步的、革命的圣地形象传播在各个阶层中,在基层群众中进一步扩大延安的革命圣地形象的影响。

通过电台、邮政网络以及人员往来等方式,关于延安形象的产品被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世界各地,同时在国外也有相关报道中共和延安情形的著作问世,如斯诺的《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深受海内外的受众群体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