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唐代历史文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结论

西安市龙首原北面的那座古城遗址,在许多场合已经被习称为“汉长安城遗址”了西安市文物局、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保管所:《汉长安城遗址》(THE SITE OF CHANG'AN CITY OF HAN DYNASTY),地址:西安邓六路。这是一份用来散发的遗址介绍册。。如果认为视此为一种简称,那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将其只是当作“汉长安城遗址”,那就与事实不符了。各种文献记录早已清楚地告知人们,这里是“两汉魏晋南北朝长安城”,甚至连隋文帝杨坚坐上隋朝皇帝宝座的头两年,也是在这座老城里发号施令的。

本文通过隋初长安城之零星记录,试图尽量勾勒出当时还存在的宫殿、城门、社庙及朝堂,这样初步的工作距离展现长安旧城的面貌还差得很远,其本身却是有意义的,今后自当继续加以充实。又根据当时极为秘密的有关迁都事项的议论,我们基本掌握了隋文帝杨坚与其近臣有关迁都的各种想法,对于新址的位置及其如何被选定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在古人的“八水绕长安”、前人的“西安小平原”“关中核心区”等表述的基础上,从地形地貌上做出了一个关于“龙首山基座”的新判断,期待着对龙首山和两个长安城相互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

罗列隋初高层政治层面提出的各种迁都理由,可分为下列4个方面:(1)旧城自汉以来,“凋残日久,屡为战场,旧经丧乱”,死人既多,阴魂不散,致使“宫内多鬼妖”,这些均为隋文帝杨坚所难以接受;(2)旧城“台城制度”狭小,居住混乱,“宫阙之间,并有人家”,不合制度礼仪,不符合新王朝的气派,必须迁建新都予以改变;(3)旧城“经今将八百岁,水皆咸卤,不甚宜人”,这涉及所有居民的实际利益;(4)渭河多沙,关东漕粮运输不便,时常造成“关内饥”之恐慌,直接影响到统治者管理国家的根基,移都可以促进新漕渠的开凿,保证漕运的通达。

总而言之,隋初的迁都形势是各种因素都在起作用,以致这些因素形成了一种合力,促使着隋初迁都政治活动的完成。就迁都本身的过程而言,可以算是一次近距离、低成本、快节奏的政治运作,动作不算大,做得很成功。按迁都的步骤考察,初期是以杨坚本人的心态为主,其臣属也发表了一些具体意见,从隋廷迁移后的若干政治活动及其部署来考察,汇集渭河、灞河水量于新都大兴城东面,汇入新开漕渠以提高水位,增强水力,保证关东的漕粮运输至国都,或许是触及隋初迁都之举的一个潜在动因。


(原载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编:《舆地、考古与史学新说——李孝聪教授荣休纪念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题目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