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产物。其内容全面丰富,有伟大的实践意义,具体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加以概括,分别回答了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迈向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时代必然

(一)核心要义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成为引领中华民族坚定前行的思想火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发挥领航作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人民实践经验和全党智慧的结晶,其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习近平为这一科学理论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做出了决定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一重大思想的核心要义,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体现在它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渊源、历史根据、时代条件、实践要求、本质特征和基本特色等多方位多角度作出了深刻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对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以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观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生态、国防和军队、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政策指导和理论分析,为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把握住了这个核心要义,就把握住了最本质的东西,就把握住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历史逻辑和内在联系。

(二)理论渊源

深入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准确把握它的核心要义、实践要求,也要科学把握它的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理论渊源有三个方面:

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之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正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深刻体现,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当代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坚持的思想路线。其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理论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是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一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采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态度批判地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了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等在内的红色革命文化,极大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另一方面,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使之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更加符合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需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提出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任务,要求我们“不忘本来”“面向未来”, “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三是习近平总书记几十年艰苦磨砺和从政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政治智慧和理论创造,为这一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实践出真知,基层是沃土。习近平七年知青经历使习近平经受了艰苦环境的考验,“为群众做实事”的信念像种子一样在他心里生根发芽。长期地方领导实践、深邃思考和不断探索,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活水源头,许多思想都是在基层和地方萌发、生成和发展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上继承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对中华文化进行了传承和扬弃,而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经历及从政实践磨砺,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源头活水,以此为基石,才形成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三)历史根据

所谓历史根据,就是十九大报告所讲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及其“历史性影响”,它回答了“从何而来”的问题。十八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些变化都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且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

“历史性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第一个根据。经过长期努力,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更是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些历史性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

“历史性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第二个根据。这种变革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由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走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向更加注重共同富裕,由国家主导走向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更加注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由注重重点突破的非均衡发展走向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发展;由回应挑战走向更加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种历史性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

“历史性影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第三个根据。历史性影响最鲜明、最集中地体现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社会的历史方位从“欠发展”到了“发展起来以后”,历史方位的转变必然带来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是我国“欠发展”这一历史方位中的主要矛盾,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则是我国“发展起来以后”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中的主要矛盾。正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这种转化,推动我国由“欠发展”这一历史方位进入“发展起来以后”这一新的历史方位,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之所以强调这些变化是“历史性”的,是因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重大变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看,中华民族进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变时期,经历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开放等伟大变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根据。

(四)时代条件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伟大时代呼唤新的理论,伟大实践催生新的方略。马克思、恩格斯曾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不是提前规划设计好的,也不是凭主观想象出来的,而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应运而生的。

一是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迎来了新的成就和新的面貌,我国发展站在崭新的历史起点上,新起点需要新气象新作为。

二是世界进入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和科技创新加快推进,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实力、军事实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世界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乱局中保持定力、在变局中抓住机遇,对我们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我们党执政面临的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社会发展理念和方式有重大转变,发展水平和要求更高。

四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改变,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反映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经济建设仍然是中心任务,但需要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五是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这个新时代,既与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一脉相承,又有很大的不同。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遇到的大事难事不少,面对的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党治国理政的考验之大前所未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起点。新起点对党和国家把握国际国内新形势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与时俱进的新理论、新方略。

(五)三大规律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指出,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三大规律”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科学依据。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对“三大规律”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中国共产党学习借鉴世界一切先进的东西来发展自己,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同时,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为世界和平增加正义砝码。我国经过了“与世界接轨”到参与世界立规,由深度融入世界到不断引领世界的国际角色的转变。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把发展当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再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在“站起来”之后,实现了“富起来”,并迎来了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在理论和实践上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共产党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论的新境界。一是大力发展经济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需求和愿望当做党的奋斗目标。二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加强权力监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处理加强党的领导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在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同时,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的新境界。

(六)本质特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的重大时代课题的背景下,与时俱进、兼容并包,用体系完整的科学理论来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时代之问,从历史方位、鲜明主题、奋斗目标、发展方式、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发展动力、发展保障、安全保障、外部环境、政治保证、治国理政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等方面阐述了这一重大思想。思想具有严密而又开放的内在逻辑,并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独特的本质特征。

一是主题的鲜明性。伟大的理论必定有鲜明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赋予我们党必须解决的时代课题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围绕这一重大主题,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是理论的系统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着眼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还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显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

三是思想的科学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规律,具有科学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我们党的科学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四是内容的开放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系统回答和解决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而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的成就和成功经验,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五是实践的指导性。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和指导性,能够指导党和人民的事业获得成功。必须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各项事业和工作。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和把握规律,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决策,使政策方案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工作。

(七)基本特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贯穿着坚定的信仰信念、鲜明的人民立场、强烈的历史担当、求真务实的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论,呈现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理论特色。

一是坚守真理、传承文明的继承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特别是在许多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地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价值共识、精神追求、政治智慧、历史经验;这一思想,充分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积极借鉴别国治国理政经验,展现出宽广视野和博大胸怀。

二是与时俱进、引领未来的创新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直面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矛盾、风险和挑战,着力探索破解难题、推进事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现实针对性。这一思想把握时代大势,站在人类发展前沿引领时代潮流,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为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解决人类面临的共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是不忘初心、践行宗旨的人民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注重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体现了亲民、爱民、忧民、为民的情怀。这一思想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立言,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四是实事求是、把握规律的科学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这一思想积极探索规律、自觉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要求谋划事业发展,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各项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上从核心要义、理论渊源、历史根据、时代条件、三大规律、本质特征和基本特色出发,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过程。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八个明确”。“八个明确”,主要是从理论层面来讲,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四梁八柱、核心要义。回答的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第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一个明确,指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及其实现途径。

第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第二个明确,指明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及其解决途径。

第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三个明确,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和战略布局,强调了四个自信。

第四,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四个明确,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第五,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五个明确,指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第六,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第六个明确,指明了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第七,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七个明确,指明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两大目标任务。

第八,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第八个明确,指明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极端重要性,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这“八个明确”每一个都很重要,点明了总任务、总布局和主要矛盾,囊括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外交国防等各个方面,支撑起了宏伟思想大厦的整体框架。

“八个明确”开篇即指出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及伟大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这些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指明了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生死相依的血肉联系,阐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认识和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必须密切关注和认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集中反映出我国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对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我们党就是通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而科学制定党在各个时期的纲领和路线的。“八个明确”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认清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

在“八个明确”中,有四个方面直接阐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第一个明确指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及其实现途径,这既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调,又是对后小康社会的部署。第四个明确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第五个明确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第八个明确指明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极端重要性,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之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仅在过去的五年中作用发挥显著,在未来的新征程中,更是离不开“四个全面”的引领,“四个全面”将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现实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历史方向,让“四个全面”领航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八个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并明确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制定了新时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目标,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路线图,是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任务书。统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先要在理念上升华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须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只有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只有健全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只有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才能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只有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才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八个明确”还阐明了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内外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军兴军开创了新局面。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不断推进,人民军队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武器装备加快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国防和军队建设会取得更加重大的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国际意义。一是回答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这一重大命题,为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各种全球性挑战提出了中国方案。也正因为如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载入联合国决议。二是为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局势提供巨大的稳定性,为人类社会追求更美好未来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三是为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亮明了新旗帜,将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催生新作为,开辟新境界。

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和基本方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但从理论上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且从实践上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九大概括为“十四个坚持”,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以上十四条,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行动纲领层面的表述,是实践要求,重点讲的是怎么办,回答的是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在深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取得的重大成果。进入新时代,要在各种艰难险阻面前坚定不移实现伟大梦想,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党和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时代变革的高度,以科学丰富的思想理论基石,以“八个明确”的核心内容和“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为主线,构成了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