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贞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受访与日常生活

父亲去世后,一九三六年七月初,刘力贞和母亲同桂荣随中央回到家乡志丹县。当时部队里孩子少,加上她是刘志丹的女儿,以及她和刘志丹酷似的漂亮相貌,六岁的刘力贞像个“小明星”一样,在部队里博得了大家的喜欢和疼爱。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里是这样描述穿着红军军服的小女孩刘力贞:


在保安我遇到了他(刘志丹)的遗孀和孩子,一个漂亮的六岁小女孩。红军为她特制了一套军服;她扎着军官皮带,帽子上戴着红星,那里人人喜欢她;她像个小元帅,深为自己有一个“土匪”父亲而骄傲。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童乐山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


在志丹县时,刘力贞家和毛泽东的住所离得很近。毛泽东住在山下石窑里,她家住在半山上的窑洞里。因此两家人经常走动,毛泽东唤她的母亲同桂荣“刘嫂子”。同桂荣忙说:“不敢不敢,主席年长,不敢当……”她与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成了知心的朋友。一九三六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前夕,同桂荣给贺子珍接生了毛娇娇,就是后来的李敏,幼年李敏把同桂荣叫“刘妈妈”。贺子珍有时也帮她照看刘力贞。

有一次,刘力贞和母亲去毛主席家里,看到风把一些文稿吹落在地上,机灵的刘力贞便把散落的文稿捡起来交给毛泽东。主席高兴地把她抱了起来说:“好娃子。”就在此时,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了,对同桂荣做了采访。一九三七年六月六日,斯诺的夫人海伦·斯诺在延安采访了她们,在她的笔记里记录下:


刘志丹七岁的小女儿来看我。她名叫刘力真,很漂亮,是延安人人喜欢的“宝贝蛋”。海伦·斯诺:《延安采访录》,安危译,北京出版社2015年8月版,第255页。


斯诺夫人的这次采访,让年幼的刘力真认识到刘志丹是受到大家欢迎的人,外国记者也很重视,父亲一定是个大好人,自己要做父亲那样的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斯诺夫妇对刘力贞母女的这些采访出书后,张光在书里读到,对刘力贞和她母亲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后来,张光把这些文字读给岳母和刘力贞,她俩一下子就回忆起斯诺夫妇在延安的情形。

延安南关山脚下,有一大一小两孔土窑洞的小院。大窑里炕上铺着羊毛毡,炕头有锅台,窑掌有一立柜,柜上放着刘志丹的遗像;右边的小窑洞里,一根木柱,一个石槽,一匹小马,这些简单的陈设构成了刘力贞在延安的家。

她们母女俩相依为命,家中发生了一件事情。“你好好念书,长大了才能像你父亲一样为人民做事……小小年纪就……将来怎么会有出息!”同桂荣含着泪说。

刘力贞流着泪道:“妈,我错了,我改。”

同桂荣参加筹建难民工厂和妇女工作,经常下乡,有时就把刘力贞寄放在师云婷阿姨家。有一次,刘力贞患上了麻疹,请假一个月没有上学,病好后,担心学习跟不上大家,被人取笑,便不去学校了。同桂荣知道后,非常生气,不给刘力贞吃饭,邻居阿姨们谁劝说也不管用。有关这件事,据刘力贞忆叙说:“母亲真的动气了,我从此再也不敢逃学了。”

同桂荣是个很爱学习的人,来到延安后,她抽调到边区党校学文化、学政治,她学习非常刻苦,不懂就问人,因此,学习进步非常快。这时期,我们还常常能够看到下面的画面——

刘力贞扎着两条小辫给小马加草料;或者边踢毽子,边数着“一、二、三……”;或者夕阳西下的院落,一张小桌,两个小凳,同桂荣正在认真地给孩子教写字……

力贞问:“许多字你也不认识,怎么能教我呢?”

“妈妈学会多少字,就给你教多少字。”

同桂荣教刘力贞认字,还教她一些有益的道理。

“真娃,你王世泰叔叔的夫人产后奶下不来,妈带你去吃你姨姨的奶?”

“我不,我不吃!”

“小弟弟没奶吃,饿着肚子嘛,大孩子容易把奶吸下来,这点事,你怎么不能帮弟弟呢。”

刘力贞硬着头皮去吃了两次奶,果然小弟弟有奶吃了。


杨芳是南梁时期红军供给部长杨在泉的女儿。杨老就是那位在刘力贞得了伤寒病时,从给马吃的草药里找出几味煎熬后给力贞喝了,把病治好了的同志。杨芳从关中来到延安上学,被安排住在刘力贞家里,也是刘力贞小学时期最好的朋友,她留着短发,穿着和刘力贞几乎一样。杨芳比刘力贞大两岁,俩人一起吃住,一起去延安保育小学上学。杨芳后来回忆说:“真娃可聪明了,在学校年龄小考试常拿第一。就像老师问我,你知道孙思邈、柳公权是谁?我答不上来,真娃说,都是你们耀县人,一个是药王,一个是书法家。我忙说,药王我知道,我们耀县有座药王山呢。老师说,你一知半解,对历史要好好学。”据刘力贞回忆说:“我们在一块儿吃住,一块儿学习,一块儿夹沙包、跳方格玩耍,一块儿去河里洗澡,朝夕相处,亲如姐妹。平时,不论做什么活,她都是争着抢着干,像姐姐一样照顾我,比如洗衣服、叠被子。我虽然比她小点儿,但有什么活,也争着做。”

有一次,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问刘力贞上学有什么困难,刘力贞说,写字的纸不够用。林老很快找来一沓纸送给她,而她则将这些纸平分给杨芳用。据刘力贞回忆说:“四月四日儿童节民国时期,中国的儿童节。,我代表保育小学的学生到枣园给毛主席送礼。去了,毛主席给我们吃橘子。”陕北人都没见过橘子,不知道咋吃,毛主席教她剥皮。有的时候,是她和母亲一起去看望毛主席的。有次主席给她吃苹果,还说,这是周副主席从重庆带回来的。一九三九年,周恩来从重庆回来,带了一条围巾,他把这条围巾送给真娃,说:“这是宋庆龄让带回来的,要记住孙夫人,她是革命女杰。”

晚年后,刘力贞还记得她们在学校玩的游戏,非常丰富:同学们一起在河边挖青石板,磨平一点儿,在石板上写字。也给自己做玩具,到河滩捡石头,磨成小球,男孩子趴在地上弹球,女孩子踢毽子、跳绳。星期天爬山,摘杜梨,打木瓜,摘酸子溜(沙棘)、马茹子、马奶子。

在学校吃饭时,炊事员用铲子把锅巴铲起来,刘力贞和小伙伴们都抢着要,小米锅巴是脆的,虽然有的都烧焦了,但很香。

这些场景,时间虽然过去了几十年,刘力贞仍然记忆犹新。诸如此类,留给刘力贞的印象很深,直到八十岁后,她还时常提起,说:在小学高年级时老师就讲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中学就学了《整风文件》《论联合政府》,数学学到《小代数》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学校用的教材名。

一九四三年四月二十三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举行近万人参加的刘志丹移灵(从瓦窑堡迁回保安)公祭大会。齐燕铭之女齐翔安,也是延安保育小学的学生,她八十多岁时回忆说:“在延安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刘力贞父亲的威信特别高。公祭时,很多老百姓都往家门外摆桌子,一条街都是祭奠她父亲的。当时都讲刘志丹的事迹,她(刘力贞)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大家也都挺尊敬她的。”

1943年4月23日,朱德和刘力贞在刘志丹移灵公祭大会上

五月二日,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人民政府在志丹县为刘志丹举行了隆重的移灵公葬典礼,毛泽东亲笔题写墓碑:刘志丹将军之墓。

志丹陵

词:贺敬之 曲:麦新

一滴眼泪一滴汗,

一块石头一块砖,

修起了志丹陵啊,

修起了志丹陵;


志丹陵来百尺高,

高不过志丹同志的大功劳!

为穷人吃来为穷人穿,

千万穷人把身翻,

纪念碑立在陵前啊,

刻下了纪念;


刻啊刻啊刻不完,

刻在那千万人民的心中间!


这首歌唱起的时候,刘力贞才真正意识到,父亲刘志丹永远地离开了她。看到毛泽东及中央十几位领导人的题词和发言,她深感“刘志丹”这三个字所具有的独特精神意义,她内心更加坚定,自己要像父亲一样,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这时,刘力贞还是一名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