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榆林历史(第二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加强统一战线工作

一、榆林分(专)区的统战工作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三大法宝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于1951年2月28日和3月5日先后印发了《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指示的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积极推进宗教革新运动的指示》,强调要继续加强统一战线工作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38页。。榆林解放后,榆林各级党委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的相关指示精神,高举党的统一战线的旗帜,坚决执行统一战线工作的方针和政策,积极团结各界爱国人士,坚持和扩大党的统一战线,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经过一系列的民主改革、社会改革,榆林专区将一些思想不纯分子“清除”出去,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在机关内部执行了团结改造方针和有职有权有责的要求,协调了党员、非党员及民主人士的关系。在党内外进行了多次统战工作教育,相互协作、沟通和交流,使党员干部明确了政策。党员干部踏实、艰苦、朴素的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对非党干部形成很大的影响,使一些非党人士,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提高了思想认识,积极地投身到新榆林的建设中,统战工作进一步得到落实。

为了加强各界人士思想改造工作,榆林专区各级党组织本着因地制宜、自觉自愿的原则,先易后难、逐渐深入、长期改造的方针,不急躁、不放任、慎重稳当的步骤,组织各界人士、工商界人员经常进行理论学习。通过学习使大多数民主人士对党的各项政策有了较明确的认识,体会到参加学习是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是引导他们进步的方法。特别是知识分子,在政治思想上有了显著的提高,基本上建立了民族自尊心和主人翁思想,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巩固和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积极做好民主人士和社会代表性人士及相关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安排。榆林专区和各县联系民主人士及各阶层社会代表人士100名,根据“选、任、安、养、升、降、调、除”选即选择、选拔;任即任用;安即安排;养即对年老体弱者负责养老;升即对表现好者做升职;降即对表现不好、顽固不化者做降职;调即调离;除即开除、除名。的原则,结合个人特点、能力,做了适当的安排。给予白友三、李文正、寇瑞生、尤仙航以及二十二军的一些人员,政治和实职双重安排31人,实职安排10人,政治待遇28人。对年老体弱的民主人士负责养老,家庭困难的民主人士给予适当的救济。全区旧职员1414人,在工作上安置了684人,生产上安置了621人,这些人在安置工作后,基本解决了生活问题,政治觉悟也逐渐提高,达到了团结改造的目的。其余109人及一些失业人员经过训练改造后,也给予了适当的安置。

文教卫生统战工作顺利进行。榆林专区认识到科技人员和文教工作者是国家建设的宝贵财富,只有尊重他们,才能消除顾虑,发挥作用。全区有中医303人,通过卫生协会及各县常务委员会组织的学习,召开中西医代表会和座谈会,传达了全国卫生会议精神及党对中医的政策,检查批判了某些卫生行政干部和一些西医歧视中医的错误观点,使西医认识到团结中医,发挥祖国医学遗产的重要性。对中医代表性人物在政治上给予相应待遇,对热心医疗工作而生活困难的人员给予救济,激发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性。

做好民族工作是榆林专区统战工作的重点。榆林专区的定边县有回民群众117户、521人,一些地方与内蒙古的伊盟各旗相接。根据党的政策,对无职业或无固定职业的回族人民找寻生产出路,调拨给土地2700亩,发放贷款,帮助他们从事农业生产,解决生产中的困难,使生活有了基本保证。对其中代表人物做了适当的安排,培养了民族干部6人。通过举行座谈会、联欢会等,消除了人民间的隔阂,融洽了感情,加强了团结。在此基础上,蒙汉边界关系也基本得到了协调,解决了边界土地纠纷,特别在蒙汉贸易上,榆林市历次骡马大会都组织蒙汉座谈会,宣传贯彻民族政策,实行公平交易、等价交换。定边和鄂托克前旗由于草地经常发生纠纷,经过协商后达成了放牧协议,其他各县与内蒙古各旗也保持了密切的关系。榆林县十三区主动和乌审旗第四区本着互助互利原则,双方在放牧、种地等方面达成了协议。对蒙古族人民来榆林治病、买药以及冬季取暖,牲畜缺草等问题,榆林专区也予以协商解决,设法给予照顾和帮助,使各民族联系关系更加密切。

在宗教工作方面,天主教、基督教进行了自治、自养、自传的“三自”革新运动,成立了革新委员会,逮捕了在三边地区活动几十年的帝国主义分子,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三边教区数十年的影响,割断了与外国差会的关系,实现了教务的独立自主、自办、自养。经过一系列教育,信教群众的思想逐渐转向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的轨道。佛、道教的思想也随着爱国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开始转变,一部分年龄不大者自愿转入生产,一部分年龄大的也开始要求学习。为了团结和达到进一步地教育宗教人士,有意识地吸收了其中有代表性人物参与政务活动,并适当划拨土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问题。榆林县戴兴寺和尚在普选中被选为县人民代表,通过学习和参政议政的具体行动,带动了一般和尚,使他们认识到劳动自养是光荣的,消除了不劳而获的寄生思想,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参加生产,依靠自己生产劳动,解决了寺内7个和尚的生活费用问题。

二、绥德分(专)区统战工作

绥德各级党委认真执行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坚持和扩大党的统一战线队伍,团结和调动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爱国人士,激发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

绥德专区的统战工作首先是做好机关内部统战工作。专县两级成立统战委员会,吸收直属各机关党内外人士为政府秘书兼主任,制定出具体的会议工作制度,达到提高思想、统一认识的目的,使民主党派人士做到有职有责有权。召开非党人士座谈会,交换意见,发现问题,了解掌握情况;对新干部工作、学习上予以帮助,生活上适当加以关照;加强机关制度建设,对不良倾向展开批评,帮助其改正;着重培养一批能够起积极作用的代表性人物,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要求党员领导同志主动与民主人士、非党干部沟通交流,纠正不善于与非党干部一起做工作的错误认识和作风。

在普选中贯彻党对民主人士团结、改造的政策,在各县人民代表大会、人民委员会中安排著名的民主人士担任科局长职务。在县人民代表大会784名代表中安排民主人士36名,占代表总数4.6%;在县人民委员会所属261名科、局长中安排18名人员,占6.9%;在县人民委员会120名委员中有民主人士15人,占12.5%。民主人士反映说:“没有共产党我们就没有今天,跟上共产党走没有错。”经过适当的安排,增强了民主人士对党和人民政府的信任,大大激发了他们建设新中国的积极性。

宗教工作也是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绥德专区有天主教堂23处,信教群众189户、883人;基督教6处,信教群众215户、1673人。通过走访调查,掌握了基本情况,提出相关意见,拟定了具体的工作办法,开展革新运动,有效地团结了基督教人士。佛、道教在绥德地区较为普遍,各县着重对群众及信众进行了科学常识与爱国主义教育,发现、培养了积极分子干部,并组织一般教徒参加生产劳动,解决了生活问题。经过团结和教育,把佛、道教变成了爱国、爱教、爱人民、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的纯宗教团体,使其积极参加建设国家、维护世界和平的运动。

榆林的统战工作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指导和榆林、绥德两地委的直接领导下,贯彻执行了党的各项政策,广泛团结了各阶层人士,党内外沟通了思想,交流了感情,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和意义,齐心协力走上了建设新榆林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