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当代最具影响力文化人物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杆“彩”笔炫荧屏——著名编剧 李广汉

李广汉,笔名李君,1956年生,祖籍河南洛阳,生长在宝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主席。曾在《黄河》《莽原》《百花洲》《解放军文艺》《延河》《飞天》等报刊发表多部小说,作品曾获《解放军文艺》优秀作品奖等奖项。影视作品有《墓道》《把日子过好》《情暖万家》《雪浴昆仑》等,其中《墓道》《把日子过好》《情暖万家》曾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获公安部第十一届金盾文化工程奖。电影《正月十五唱大戏》获第三届中国数字电影“百合奖”。

许多人知道李广汉,可能是在2011年3月:因为由他担任编剧的电视剧《情暖万家》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热播。当时的宝鸡文坛掀起了巨澜:“咱宝鸡作家的作品上央视了。”

其实,早在《情暖万家》之前,已经有多部他编剧的电视剧登上了央视,“大编剧”的名片早就牢牢“印”在他身上。他的作品经常登上全国许多权威刊物而且还被搬上荧屏,但他从不摆“大编剧”的谱,待人亲切随和。他用他多彩的笔,在荧屏上画出了七彩缤纷的绚烂之姿。

陕西很多作家的作品都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李广汉的作品中也同样蕴含了浓浓的乡土情韵。虽然他祖籍洛阳,但他生于斯长于斯,早将宝鸡作故乡。与其他作家作品中的乡土情怀相比,他的乡土情怀更有“广度”。这从他的多部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来。

李广汉说:“抗战时期,我爷爷那辈人从河南来到了宝鸡。居住的地方就是在现在的汉中路和建国路之间;我家就在铁路南边,我从小便生活在那里。后来我有些作品,比如小说《从洛杉矶到纽约的飞机》《白鼻子》《茂陵石刻》等,都写的是这里市民百姓的生活。”

李广汉中学毕业时,正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高潮,他插队到了凤县。因为父母都是教师,受家庭环境影响,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喜欢文学。1976年,宝鸡市要举办戏剧调演,凤县文化馆组织人来写,李广汉第一篇打响的作品就这样天缘巧合地问世了。那是一部舞台歌剧,名为《新苗》。演出大获成功,因此还被推送到省上去演出。后来,《新苗》发表在宝鸡市文化馆主办的刊物《宝鸡文艺》上。

1977年,李广汉应征入伍。当兵进入部队,他依然热爱和坚持写作。他有一篇小说《慈母心》曾在《解放军文艺》发表。不久后,他就服完兵役退伍了。命运有时捉弄人。在他退伍离开部队后,才得到《慈母心》获《解放军文艺》优秀作品奖的消息。或许那时晚退伍几天,说不定就留在部队了,他的人生将会是另外一番风景。

复员后,李广汉先后在宝鸡群众艺术馆、文艺创作研究室工作。在此期间,他一直坚持小说创作。虽然发表了些作品,但并没有取得他所预想的成果,于是他便有了一种不大走得动的感觉,尤其是他付出巨大心血创作的、具有先锋意味的长篇小说《送懒婆》“送”不出去之后,他索性歇笔不写了,但学习却从未停止。

21世纪初,从宝鸡走出去的著名诗人商子秦找到李广汉,说有一个名为《黑白大搏斗》的电视片需要解说词,请他担纲创作。因此,李广汉的创作之路从小说逐步转型为剧本和解说词等方向。

这次解说词的配制,使他结识了一位导演,一起去了北京,也认识了一些影视行业的人员,参与创作了被观众熟知的《绝胜天良》等优秀作品。有了一定的创作经验,李广汉逐渐开始创作自己的影视剧本。

2006年,由他担任编剧的电视剧《墓道》,揭开了古老盗墓行业奇异的面纱,展现了当代盗墓与反盗墓的惊心动魄的刑侦、警匪故事,也以影视艺术这种形式唤起了民众的反盗墓意识,并推动了全民反盗墓斗争的深入开展。

为了写好这部剧本,李广汉四处奔波,采访改过自新后的盗墓贼和公安部门从事反盗墓刑侦工作的干警,同时虚心向历史文化学者和专家请益学习,研究了解发祥于宝鸡的周秦历史,最终他以非常专业的知识储备和雄健的笔力完成了剧本。直到今天,《墓道》还被业内人士常常提起,并在观众中培养出了一批《墓道》迷。

2010年,由他担任编剧的又一部电视剧力作《把日子过好》在中央电视台热播。这部电视剧的播出,使他更加声名鹊起。李广汉说:“因为这部电视剧,我认识了一个叫杨玉山的演员。他是辽宁本溪人,他说本溪市有一个‘千名民警进万家’活动,想邀请我到本溪做一个相关的影视作品。在本溪,我参与了‘千名民警进万家’活动。这是一项主旋律、暖人心的活动,就看怎么能写出来、写好了。我仔细看了他们提供的一些材料,觉得哪里‘有戏’就圈出来,圈了几十个地方。然后,就开始车跑、腿走地去采访。”

李广汉说,他们这次采访前后经历了三个月的时间。这期间,有不少的艰辛,也有难忘的故事。

本溪是山区。李广汉他们有一次采访结束以后,到傍晚才往回赶。见过东北的大雪,才知道什么是“暴雪”。他说,从没见过那么大的雪,车子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雪太大,雨刮器根本刮不及,看不清前面的路,司机都有点害怕。那一路上,也没有什么可歇脚住宿的地方,只能硬着头皮往回开。还有一次,他们到一个很远的乡村采访,那里有一个派出所,全所只留了一个人员值守,其他人都挤在附近一户农家热炕头办公,原因居然是派出所没有取暖设施。这段使人感到不可思议的真实经历后来被他写进了剧本。《情暖万家》播出后,当地基层民警办公条件差的问题引起了有关部门重视并得到了妥善解决。

三个月采访结束之后,对李广汉来说,紧接着又是三个月紧张的创作。这部剧的主线是“追逃”,如何把零散的素材串联起来,形成冲突尖锐、情节跌宕起伏、观众又喜爱的电视剧呢?

李广汉说:“这就要考虑把结构经营好了。我那时觉得,央视不少剧是很‘男性’的,就是男主角过于突出。而我想有所改变,最终整理出的主线人物就是‘逃犯的妹妹’。这个人物其实也是有原形的,只是在剧中做了必要的艺术处理。这个冲突就是,逃犯的妹妹和派出所干警的恋爱关系。这是艺术的处理,现实故事是没有的。一边追逃她哥哥,一边和她谈恋爱,这肯定是个戏剧冲突,在其间串联起民警如何解决群众的各种困难,整个结构就出来。”

就是这样一部关注、体恤民众的,温暖的、暖心的公安题材的主旋律影视作品,李广汉把它写得情节生动,颇受欢迎,关注度极高。

2011年2月,国务委员、时任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在北京会见主创人员及人物原型时指出:“该剧拍得很真实、很亲切、很温暖,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浓郁的艺术感染力,是一部聚焦民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优秀影视作品。”

就在创作《情暖万家》期间,李广汉又接到《雪浴昆仑》的片约。

2010年,中国新闻社新疆分社想创作一部反映人民解放军驻疆部队解放阿里和新疆人民建设阿里悲壮故事的影视片。

这又是一部主旋律、大题材的作品,李广汉非常重视。

他说:“我到新疆时,已经9月末了。制片方犹豫要不要去阿里实地采访。去阿里要经过边防站,有各种手续要办,还有车辆、天气、高原反应等很多问题。但是,根据我以往创作剧本的经验,是必须实地采访的。”阿里地处藏北,是高原中的高原。采访持续一周,因为时间太长,高原反应,人的身体是受不住的。晚上的时候,因为不适,他总是睡不着。他说:“睡着睡着就憋醒了;憋醒了又困,再睡着再憋醒。”最后,只好披着毛毯坐着。

一周的采访时间里,他有四五天没睡觉,第二天还得坚持采访和工作。从阿里回来后,他们跑了南疆、北疆很多地方。为了采访先遣连的相关人员,随后,又辗转去了兰州、山西、湖北等地。

经过艰苦努力、辛勤工作和巧妙构思,《雪浴昆仑》剧本终于呱呱坠地。这部剧主要通过讲述“车青云”“乔阿梅”一家两代人的情感纠葛、悲欢离合,以小见大,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几代垦边人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以及对理想、信念和事业的追求。这些人物都有原型,或者是几个真实人物的艺术糅合。2012年4月《雪浴昆仑》在央视一套播出后,各方好评如潮。

虽然近年李广汉声名远播,但他对家乡宝鸡浓浓的赤子之情却一如从前,未有稍改。他常说:“每个人都有浓郁的家乡情怀,不管是走到哪里,在外面如何有了名气,那种对家乡的赤子之心,希望家乡的人和事业也一起向前的情怀是永远不会变的。”

他感恩家乡的方式就是用手中的笔讴歌家乡的人和事。李广汉十分推崇和看重影视剧对一个地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效应。他说,近几年,有不少一部电视剧带“火”一个地方的现象。比如《那年花开月正圆》带“火”了泾阳旅游;《琅琊榜》带“火”了琅琊,宝鸡也应在这方面多着力。

(麻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