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义”的价值反思

综上所论,可发现先秦儒家主要是从人伦道德——道德修养和人伦关系——的层面来阐释“义”之威仪、合宜、美善、性善、正当、责任、公正、德行、刚正、道理、羞恶、恭敬、公心、正道、变通、禁非诸价值内涵,及与之相关联的价值范畴如利、勇、生、信、忠来凸显“义”的价值追求和价值殊胜。从这个层面来说,先秦儒家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无疑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在塑造中华民族和华夏儿女“义以为尚”的精神传统方面从孔、孟、荀起,义就是最基本的德目之一,也是士君子的精神人格追求。义经过孔、孟、荀及后世儒者的不断阐扬逐渐成为普罗大众生活中所共许和尊崇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也成为一切善人、善行、善事的代名词,如义士、义军、义侠、义姑、义父、义妇、义井、义庄、义舍、义学、义塚、义田等。这里举一个海外华人的例子。据笔者了解,南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前身)是一座南洋全体华人共同义捐出来的大学。在华商陈六使的呼吁和倡导下当时华社的各个阶层掀起了为南洋大学募捐的各项义捐活动。如东南亚男女篮球义赛、全新华文中学毕业班学生义演、三轮客车工友义踏、建筑工友义捐、船工工友义运、理发行业工友义剪、的士司机义驶、摄影社义摄,甚至星洲舞女协会的女士义舞,就连中小学生也把零钱省下来捐给南洋大学建校之用,海外华人的种种义行、义举,表明了华夏民族及其儿女“义以为尚”的强烈精神追求。。然而,值得反思的是,先儒对从人伦道德层面来阐释“义”之普遍性及其价值实践缺乏理论反思,对“利”的价值存在合理性认识不清,这主要是他们受所处时代环境和理论视野的制约所致,我们不可因此就苛责古贤。然而,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如何深度挖掘和系统探究“义”在诸如经济分配、法治实践、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广泛领域的价值理论和价值实践,来确保分配合理、法治公正、利益共享、生态平衡等便成为现时代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作为“新时代”的学者,若能对以上重大问题的解决提出新方法和新思路就是尽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也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了自己的学术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