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吴起县组织史资料
(1998.6—2007.5)
综述
1998年6月至2007年5月,中共吴起县委经历了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委员会。其间,中共吴起县委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带领全县人民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全面加强了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各项事业改革步伐,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县委以中共十五届、十六届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目标,确保全县经济健康发展。1997年11月,县委、县政府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的安排意见》,在圆满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验课题任务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四套运行体系”,并在多地得到推广,为国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作出了贡献。1998年,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逐步由“四荒地”拍卖向出让集体果园、林地和乡镇企业延伸,向小型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延伸。积极探索建立合理、有效的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允许省内外企业和个人参与土地的开发、治理。一定期限内可以转让土地的经营权和使用权,并在政策上给予优惠。1999年,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1999年土地证书年检工作的通知》精神,完善了延长土地承包期的后续工作,妥善处理遗留问题和土地纠纷,严格控制土地机动地,建立健全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一证一书发放到户,同时建立土地承包、租赁、出售的流转制度和办法,实行规范化管理,全县共检验颁发新版国有土地使用证1700本,集体土地使用证11000本,进一步规范了土地登记行为,建立了“凭证管地、持证用地”秩序。2001年,全县拍卖“四荒地”使用权造册登记,发放证书17830本。2002年至2003年,全县核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590本,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805本,开始实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试点工作。
认真贯彻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和省委、省政府两个《关于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的决定》《关于大力度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精神,积极进行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县乡财政“分灶吃饭”体制。1998年推行完善了会计委派制度,IC卡工资管理制度,保证干部职工的工资按期发放。1999年严格预算审批程序,完善财政投资评审制度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规范国库集中支付,扩大直接支付范围。会计集中预算,推行乡财乡用、县监管制度。
1998年3月,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制定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优惠政策和实施细则,为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精神及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积极开展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按照一企一策、一企多策、抓大放小的方针,对在200万元(含200万元)以下的企业由主管部门审批,超过主管部门审批权限的,由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政府或企业改制领导小组研究审批。成立县工业经济局,统一管理工业企业,县属工业企业和商贸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租赁承包、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全部进行了改制。生产经营由企业按照市场供求规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1998年末全县共改制企业20户,实行股份合作制10户,被兼并4户,破产2户,拍卖出售1户,其他形式3户。粮食企业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实现政企分开和收储业务与附属业务的分离,盘活了商品、物品流通体制。使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总数达到2817个,实现营业收入6539.6万元,新增个体工商户322户,私营企业8户。1999年4月,“县粮食收储管理中心”更名为“吴起县粮食收储公司”,由事业性质变为企业性质。9月,又更名为“吴起县粮食购销公司”,粮食流通进入了规范运作。1999年6月,饮食服务公司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实行国有资产由职工一次性购买,重新组建“吴起县饮食服务股份合作公司”和“吴起县通达饮食服务股份合作公司”。全县21户改制企业全部完成了改制任务,累计盘活国有存量资产900多万元,净资产较改制前增长了25%,资产负债下降了18.1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单位发展到2871个,实现营业总收入6539万元。2000年为了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制定了《吴起县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发展重点。新增个体工商户300户,私营企业10户。2001年,小企业改革从制度创新、机制转换入手,建立吴起县醋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县粮油工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县建筑工程联合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延安圆方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新增个体工商户271户,累计发展至1523户,注册企业25家,累计发展至234家。2005年8月制定了《吴起县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和《吴起县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新增私营企业19户,累计253户,新增个体工商户264户,累计1787户。2007年末,全县工业企业共570个,从业人员6703人,工业总产值781813万元,创利税293179万元。
1998年6月,全县确立了以退耕还林、舍饲养羊为主的发展目标,紧紧围绕“三个百万亩基地”的建设,大力发展以羊为主的草畜业和以沙棘、山杏为主的经济林果业。县委、县政府联合下发《关于实行封山禁牧大力发展舍饲小尾寒羊的决定》,确立了“一季退耕、两年治理、三年完善提高、五年初见成效、十年大见成效”的奋斗目标,在全县范围迅速掀起一场以“退耕还林、封山禁牧”为主题的绿色革命,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1999年10月,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实施“山川秀美”工程进一步加快生态型特色农业建设的决定》,对生态与经济同步发展进行了长远规划,是对“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的进一步深化和延伸。2002年6月,县委、县政府制定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快草畜产业化建设的决定》,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巩固了封禁退耕成果。截至2005年末,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全县舍饲养羊40.6万只,存栏23.3万只,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全国活体羊储备基地”;累计种植牧草127万亩,保留96万亩,是全国人工种植紫花苜蓿面积最大县;营造沙棘林188万亩,成林125万亩,成为全国沙棘面积最大县;栽植种植山杏、山桃等经济林果100万亩。狠抓了龙头企业扶持培育,成立了草畜、沙棘等专门协会,组建了养羊营销队伍,健全了县乡畜牧站、草畜培训中心、羊繁育基地等各种服务组织,加快了产业化进程。
1999年1月,县委召开了第九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以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九届二次和市委一届二次会议精神,以建设“经济强县、文明名县”统揽全局,继续坚持“激活机制、强化要素、突出特色、扬优成势”的指导方针,实施科教兴吴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大开发力度,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在调整优化结构、加快生态特色农业建设、推进产业化进程、提高石油工业效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迈出新的步伐,确保完成脱贫任务;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确保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10月、11月县委先后两次召开第二期“双万工程”干部工作经验交流会,会上先进单位和优秀下派干部分别介绍了工作经验。下派干部从所在村基础设施入手,采取了多方筹集资金,各下派村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累计建成乡村砂石路150公里;协调改造农村电网,新建改造35kV变电站4处,新架10kV线路108公里,入村到户线路452公里,解决4273户19300人的用电问题。截至1999年末,累计移民搬迁2306户10600人。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34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8亿元,增长100.4%。建成小康乡1个,小康村78个。
1999年10月,对生态与经济同步发展进行了长远规划,以“退耕还林、封山禁牧”为主要措施,县委、县政府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山川秀美”工程进一步加快生态型特色农业建设的决定》,确立了全县绿化工作,全面启动了“山川秀美”工程建设。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拉动县域经济增长。
1998年8月邀请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吴起县城市总体进行了规划。城市形态结构采取“四城区二中心”的城市结构。进行县城主街道改造,经过4个月的有效工期,完成全长1380米、概算投资600多万元的街道改造工程竣工。1999年完成吴起至长城油路铺设、延定路吴起北端31公里改造工程、农电架设、电网改造、城区集中供暖。2000年完成三道川道路拓宽,输变电工程、经济适用住房建设。200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471万元,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2个,其中新建项目15个,主要用于道路建设,电力配网建设与改造,通信设备建设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等。2005年建成长征广场(占地13.8亩)、吴起广场(占地面积11000多平方米)、洛源广场。2005年末,洛源姚店台街道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1200万元,路长900米,路宽12米,人行道宽6米。2006年8月,新建吴起县高级中学竣工投入使用。投资1.6亿元,占地140亩,总建筑面积94300平方米,吴起国际大酒店、东方大厦、石油大厦等一批重点工程先后建成投用。至2007年末,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占计划的100%,同比增长54%。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一期)等36项续建工程和吴起东方大厦等22项新建工程按期顺利开工建设,园丁小区、蓓蕾幼儿园、县二中扩建、开发区街道改造及供热排水管网建设等工程竣工投用;农林水牧科技大厦、南苑商贸大厦、体育场(馆)等工程进入扫尾阶段。303省道县城段完成河堤、路基工程,二道川和头道川两座大桥主体工程,胜利山隧道贯通。先后收储杨青川口、石湾台、白石咀、合沟等城市建设用地1352亩。移民搬迁、坝系建设、饮水灌溉以及采油二厂采暖、电力、信息化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均取得了重大进展。1998年,吴起县新修高标准基本农田1.4万亩(其中春季完成4200亩,夏季完成1400亩,秋冬完成8400亩),完成流域治理120平方公里。1999年,全县大面积退耕还林155.5万亩。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设立耕地开垦专项资金,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实行建设占用耕地“占一补一”政策。2002年对孙台、黄岔坝地开发整理项目申请国家级重点示范项目。2004年,完成了周湾镇杨家湾坝地开发等县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005年设立基本农田建设质量奖,以县水利水保局做出的基本农田建设规划为依据,按年逐乡(镇)、逐村整体推进,以奖代补。
2000年3月,县委成立“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办公室,召开全县“三讲”教育动员大会,对全县第一批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三讲”教育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各基层党组织理清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将党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5月,县委召开县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剖析材料测评大会,根据民主评议和市“三讲”办意见修改过的剖析材料再次印发与会人员,进行满意度测评。6月,县委召开全县“三讲”教育总结大会,县乡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全面地回顾了全县“三讲”教育的基本情况,并就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三讲”教育成果做了安排。2000年12月,县委召开全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动员会,成立了吴起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领导小组。
为了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办企业,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迎接西部大开发,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2000年6月,制定了《关于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若干规定》《关于扶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暨鼓励农民进城经商办企业的若干规定》。
2001年2月5日至2月6日,县委召开第九届六次全委(扩大)会暨全县经济工作会。会议讨论了县委书记郝飚所作的《继往开来,乘势前进,努力开创全县两个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和县长师合林所作的《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面开创吴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纪元》报告。
4月,为了减轻农民负担,推行了农村费改税制度,将农民原来按国家税率规定应承担的农业税和农田水利补偿费改为农业固定税,将农民原来应承担的“村提留,乡统筹”改为农村社会事业税,按不超过农民纯收入5%的标准预算,统一了税制,采取了税费合一,一票管税,开讫到户,户缴户结;分流归位办法。县委、县政府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县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通知》,取消了乡统筹费、基金、集资、屠宰税等税费,实施统一农业税税率,调整了农业特产税等一系列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全县生产总值82469万元,财政收入51532万元,农民纯收入1889元。
11月,撤销楼坊坪乡,并入白豹乡,设立白豹镇;撤销洛源乡并入吴起镇,设立吴起镇社区服务中心,隶属吴起镇。
2002年5月,按照“减轻、规范、稳定”的总体要求,落实“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个调整、一项改革”的各项政策,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由年人均50元下降为39元,降幅为22%。
2002年8月,全省退耕还林现场会在吴起县召开。国家林业局、退耕办、水利部、农业部、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粮食局、中科院和省市的有关领导出席指导会议,参观了吴起县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的现场,听取了吴起县等十个单位和个人的经验介绍,各设区市和杨凌区、陕北各县(区)和关中陕南部分县(市、区)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共200多人参加了会议。
8月,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关于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县级机构改革的实施方案》。机构调整后县委设9个工作机构,县政府设22个工作部门,具有行政职能事业单位7个。按照政事职责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对全县乡镇机关的办事机构及所属事业单位进行了统一设置,重新核定了领导职数配备编制。乡镇所属事业机构由原来的90个精简为49个,精简46%。
2003年2月,中共吴起县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听取和审议了师合林代表县委九届委员会作的《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县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建设“经济强县,文明名县”的奋斗目标,坚持“激活机制、强化要素、突出特色、扬优成势”的指导思想。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县“三步走”的规划,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开放带动、城镇带动、项目带动”等六大战略工程。全县紧紧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战略机遇,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目标,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对外开放,加大开发力度,推进“科教兴吴”战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重点抓“山川秀美”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石油、草畜、林果基地建设,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全县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003年4月至5月,全县抗击“非典型性肺炎(重症呼吸综合征)”工作全面展开。成立了防治“非典”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吴起县非典型性肺炎应急处理预案》以及相配套的10个文件,下发了做好预防“非典”《十九条措施》,完善了各种应急预案,落实了“零”报告制度,加强了动态监测,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形成了县、乡、村齐抓共管、群防群治“非典”防御体系。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在“非典”防治工作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打好防治“非典”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夺取“非典”防治和经济发展的双胜利。截至5月末已消毒各类车辆13000车(次),公共场所882处(次),培训各类防治人员535人(次),举办专题预防讲座2次,印发宣传资料3.2万份。共接到各类报告120次,隔离2人,集中留观31人,居家留观460人(次),公安、交管、疾控等4个单位各派9人,组成3个检查组,在周官、马营、薛岔3个交通要道设立消毒检查站昼夜检查。
一手抓抗击“非典”,一手抓经济中心工作,全县共确定重点建设项目28个。先后完成县城地形测绘、南苑小区、白石咀小区控制性规划,长官庙输油站及长官庙到刘坪输油管道工程建设,乡乡通油路工程的周湾—长城路、吴起—庙沟路和杨渠大桥、三道川大桥开工建设,杨青川路、长城至中山涧路开工,洛园广场、民乐购物中心、县幼儿园、供销社综合市场、财政大楼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硬化街道3000平方米,更换安装街灯156盏,新建公厕4处,建垃圾厂1处。以洋芋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38.3%,共建各类日光棚400多座。种植饲草饲料11.5万亩,种植经济作物17万亩,种植小杂粮1.5万亩。完成流域治理面积85平方公里,补植造林21.63万亩,完成新造林12.56万亩,退耕还林兑现粮食9028万公斤。舍饲养羊17.5万只,存栏15.1万只,新建各类果园510亩,完成9个乡镇11个点320户1525人移民搬迁建设任务,新修基本农田5100亩,新建续建淤地坝16座,完成人饮工程10处,打井建窖385孔(眼),改造农网105公里;改造乡村道路217公里,建桥31座,建沼气池805口,投入使用640口。全县新打油井209口,投产145口,生产原油23万吨。新增私营企业2户,累计达49户,新增个体工商户106户,累计达1227户,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70.7万元,同比增长0.87%。完成国民生产总值22313万元,同比增长14.1%,地方财政收入6897万元,占年初预算的77.5%。
2004年3月,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决定到2010年高水平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把我县建成西部教育强县。
2005年1月,全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决定》。稳定、完善和落实支持农业政策,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月21日,县委决定在全县党员中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召开动员会,对全县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做了全面安排部署,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中共吴起县委关于在全县党员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
4月,县委举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会。邀请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白永秀教授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了报告。全面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按照“政治平等、放宽准入、大力扶持、放手经营”的方针,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管理委员会,制定了《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政策、服务、融资等领域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截至2004年末,全县新注册企业25家,新增个体工商户271户,输出劳动力8000多人,从事非公有制经济人员2万余人,非公有制经济在GDP中比重逐年上升。
7月,全县爱国卫生运动动员会议召开。各级各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宣传,动员全民参加,在工作中要突出重点,综合治理,夯实责任,全面加快创建全国卫生县城的步伐。印发了《吴起县2005—2007年创建卫生乡镇、卫生村、卫生小区、卫生示范户和卫生先进单位工作规划及奖罚办法》《吴起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目标管理量化考核细则》《省级卫生乡镇标准》等相关文件。
10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将“吴旗县”更名为“吴起县”。10月19日,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在吴起县召开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70周年大会。省委副书记杨永茂出席大会并讲话,纪念大会由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陈强主持,县委书记薛占海致辞。19日上午,举行“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奠基仪式。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第16位,地方财政收入居全省第3位,人均财力居全省第2位,农村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工业经济不断壮大,原油产量100万吨,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2006年2月,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十一五”规划。预计“十一五”期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2.3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3.8亿元,年均递增18%,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2亿元,年均递增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3亿元,年均递增5%,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县委、县政府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注重农业产业开发和生产质量效益,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天字号”工程,注重补植抚育管护,强化林份结构调整、养羊为主的草畜业以及沙棘、山杏为主的林果业,实施“绿色产业”和一村一品工程,加快稳牧兴菜多元发展步伐,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7月,由中国水土保持协会、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主办,吴起县承办的中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暨吴起县生态建设现场会在我县召开。中省市专家、学者、领导人百余人参加了会议。县委书记薛占海致辞,县委副书记、代县长王彦龙作了“吴起县工业反哺农业是生态建设的成功之路”的经验介绍。与会的院士、教授、研究员、高工等从理论高度阐述和总结了吴起县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充分利用自然修复以及工业反哺农业促进生态建设的经验。
2007年3月,制定了《吴起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试行)》,提出全县到2015年整体实现“生态优良、生产发展、生活殷实、科教进步、民风淳朴、基础完善、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班子坚强、城乡和谐”的宏伟蓝图。
5月,召开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动员大会,县长王彦龙作了动员讲话,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总指挥张克功与各乡镇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
1998—2007年,吴起县域经济迅速发展,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产值成倍增长,特别是以石油为主的工业经济成为国民经济主导,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位于省市前列。2002年获“全国退耕还林示范县”。2004年,GDP增速名列延安市县(区)第一。县域经济提升速度位居全国最快百强县(市)第39位。2005年,县域经济发展跨入西部百强县和陕西十强县行列。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居延安市县(区)第一。全县人均占有地方财力位居陕西省县(区)第一。是年获国家林业局“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荣誉。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998年11月,县委抽调65名干部,组成工作队,按照“六个好”的目标要求,在全县14个乡镇和17个村组织开展了第五期基层组织整建工作。调查了解乡镇主要领导调整以来的班子和工作状况,解决乡镇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并协助乡镇搞好农林特产税征收任务,完成了1个后进村的整建工作。建立起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工作的决定》,科学地制定了乡镇考核办法,建立了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理顺了乡镇“七站八所”的管理权限和工作关系。根据自然条件差异程度,分三类对乡镇干部实行财政补贴,在子女上学、解决住房上实行优惠政策,调动了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继续抓第一期“双万工程”的实施,提高“双万工程”的质量和效果。探索管理下派干部的有效方法与途径,落实了乡镇党委主管、组织部统管、部门协管的“三管”责任制,开展了“一带一”活动,使下派干部的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道路。在“双万工程”实施以来,有14名年轻干部被提拔为副科级干部,11名干部加入了党组织,调动了下派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1999年3月,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出成效”的总体要求,组织实施了第二期“双万工程”。县委召开全县第二期“双万工程”部署动员大会,按照“控制数量,确保质量”的原则,精心选调58名素质高、责任心强、工作力度大的干部进村入户,帮扶指导农村、农业生产工作。4月,县委对在实施第一期“双万工程”中涌现出的梁希栋等17名优秀下派干部表彰奖励,号召全县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为民办事,做好本职工作。8月,县委召开第二期“双万工程”干部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白文庭主持,长官庙乡、县审计局等五个单位分别介绍了经验,雷明璋等10名优秀下派干部介绍了工作经验。
县委决定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继续开展“创六好、争十强、创五好、争百强”(简称“双创双争”)活动。确定了具有一定基础和条件的洛源乡、庙沟乡、吴起镇、白豹乡以及走马台村、韩沟门村、马湾村等19个行政村为创建对象,利用三年时间实现率先达标。开展“四看四比”活动,推动群众性的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形成户与户、村与村、乡与乡之间比、学、赶、帮、超的竞赛热潮。
贯彻落实省委领导《十点指示》精神,按照“提高先进、整顿后进、整体推进”的原则,在第五期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及时安排了第六期农村基层组织整建工作,坚持以思想教育、作风建设为重点,以解决困扰乡镇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抓学习、求发展、奔小康,转变乡镇干部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乡镇党委班子的战斗力。在倒排的10%的后进村中筛选出17个村,开展了集中整顿。历时三个月,通过开展学习,提高认识,加大力度,解决问题,整顿班子,健全组织等五项办法,17个村共组织党员群众学习66次,编发资料4000多本,党员群众受教育面达96%;清理财务涉及资金205.6万元,清理违纪款21.5万元,处理违纪干部9人;解决土地纠纷18起;调整支部书记9人、支部委员15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3名,发展党员19名。各整建村维修道路76公里,维修校舍69间,帮助困难群众解决资金8.3万元。
5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1999年村务、政务公开工作的安排意见》。坚持完善、规范、巩固、提高的方针,按照“五项民主制度”的要求,以完善村务公开、全面开展政务公开为重点,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分别于3月至5月、8月至11月,在全县14个乡镇分批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四教育”活动。编写了学习辅导材料,组织宣讲团深入乡镇办班授课;按照“上查下提自己找”的办法,广泛发动群众,立足找准问题,发放意见征询书3000余份,发出调查问卷2651份,召开座谈会33次;在“四教育”中共查出各类问题163个,其中涉及基层班子建设的37个,乡村干部作风问题26个,农民负担问题的12个,通过整改得到了解决。
5月,县委在长官庙乡召开了“四教育”工作现场会,参观了洛源派出所、张坪村、齐桥村等6个党建阵地和产业基地,总结和分析了全县“四教育”的进展情况,交流经验,安排部署了后一阶段工作。县委书记郝飚、副书记张克理分别讲话,县纪委书记蔺治东、组织部部长白文庭及县“四教育”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开展活动的乡镇书记等40多人参加了会议。
6月,县委成立“三讲”教育领导小组,县委书记郝飚任组长,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等4人任副组长,成员7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委组织部。
11月,县委结合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提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克服官僚主义、推诿扯皮、各行其是的不良作风,作出了《关于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的决定》,从明确责任,团结协作;压缩会议、减少文件;深入实际,解决问题;严明纪律,督促落实四个方面进行了规定。
2000年2月,以“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优美环境”为目标,以积极开展组织生活,增强班子团结,改善硬件设施,绿化美化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为要求,作出了《关于县级党政部门2000年度目标管理制实施办法》,对县委19个部门单位、县政府22个职能部门和10个直属事业单位及供销联社、市直18个部门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
3月,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建设,深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由主管党建书记、纪委书记和组织部长带队,抽调组织、纪检、审计、财税等8个部门20名干部组建工作队,对在1999年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名次相对滞后和在班子跟踪考察中处于一般状态的6个乡镇进行了集中考察整顿。对在整顿中查找出来的3个共性问题、79个个性问题,在乡镇党委会上反馈,并对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在分清责任基础上进行了重点谈话,提出了整改意见38条,指导乡镇制定各自的整改方案。经过整顿,乡镇工作有了明显的起色。
2000年4月,对基层组织整顿工作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全县布点30个,按照《关于各乡镇成立党建工作队的通知》精神,抽调人员97名,组成30个工作组。分三个阶段进行。整顿工作中,组织党员干部学习273次,召开各种会议568次,办学习专栏124期,依法调整村党支部书记14人,改选村委会主任8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24名,发展党员31名,培养后备干部73名。对20个整顿村进行了账务清理,对6个整顿村多占、乱占土地问题进行了清查、调整。通过整顿26个村达到了标准和要求,占整个整顿村的87%,对4个未达标村,进行了补课。
在全县30个后进村开展第七期农村基层组织整建工作,重点解决“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问题,促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不断向前发展。在4个乡镇22个村开展了“三创”活动,把创建“六个好”先进乡镇党委和“五个好”农村党支部作为创建目标,推动全县基层组织建设顺利进行,进而创建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先进县。确定了8大项29小项的创建工作内容,落实责任,落实人员。完成了党建综合示范村《小康建设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村庄绿化美化规划》,印发了《农民实用法律300问》。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16个村实施仁用杏、大棚蔬菜、葡萄等种植项目。
2001年2月5日至6日,中共吴起县委召开第九届六次全委(扩大)会暨全县经济工作会。县委书记郝飚、县长师合林分别作了《继往开来,乘势前进,努力开创全县两个文明建设的新局面》《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面开创吴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纪元》的工作报告。
4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五个好”目标要求,围绕深化农村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加快奔小康步伐,以组织整顿为关键,以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以解决热难点问题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提高班子整体素质。从乡镇抽调96名干部,组成工作组,对全县倒排的17个后进村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集中整顿,清理历年账务218.25万元,各种拖欠款38189元,清理出村干部贪污挪用公款6000余元,处理村干部2人。处理土地纠纷5件,涉及土地256.4亩。17个整建村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9名,发展党员22名,培养后备干部23名,健全了村级治保、调解、妇女、共青团组织,成立了果农协会。深化和发展“三级联创”活动,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11月16日,中共吴起县委九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全面规划和部署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工作,并讨论通过了《中共吴起县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和《中共吴起县委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吴起县代表会议的决议》。
2002年,紧扣创建全国基层组织先进县的目标,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全县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中共十六大召开后,县委召开专题常委会学习十六大精神,制定了《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通知》,组织全县各级党员干部传达学习会议精神,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采取举办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在老干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各个方面深入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县级领导和十六大精神宣讲团深入乡镇、农村,结合实际进行理论宣传,使十六大精神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建立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把考核结果列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以创建党建综合示范村为突破口,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并把创建活动与学教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创五好、争百强”为目标,在巩固提高已创建57个示范村的基础上,确定28个村开展创建活动。坚持在创建目标上突出先进性,内容上体现综合性,工作中注重实效性,方法上讲求科学性,按照创建、巩固、提高“三步曲”,分阶段梯次推进。全县36个党建综合示范村建起了高标准党员活动室,完成村庄道路砂石化209公里,新修机井26眼,新增水利设施44处,县直各部门为示范村建设累计投资386.53万元。按照“政治素质好、科技致富好、遵纪守法好、生活质量好、示范作用好”的标准,积极开展“创树千名科技致富带头人”活动,全县共确定创树对象1189名,建档立卡1182名,组织参加农广校学习50人,开展了农函大报名和技术职称评定工作。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改善了党员队伍结构,使后进村党支部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3月,中共吴起县委召开会议,表彰奖励2001年度农村基层组织整建和村级“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先进个人,刘胜利等12名“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先进个人和胡玉宝等3名农村基层组织整建先进个人受表彰。
6月,县委将关于处理“法轮功”邪教组织问题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科普宣传教育五项工作中,指出“法轮功”是反科学、反人类的歪理邪说,与“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是一场长期的、尖锐的、复杂的政治斗争。从根本上解决“法轮功”问题,建立起全社会共同防范的工作机制。
2003年3月,县委召开全县组织工作会议,印发了《中共吴起县委关于2003年基层组织整建工作的安排意见》和《中共吴起县委办公室关于实行县乡党员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的通知》。县委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联三包三带头两培养”活动为载体,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科技素质、劳动技能和致富本领,使之担负起深化农村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的历史使命。确立3个示范乡镇、36个示范村、1431户示范户为“创树”计划实施对象。将班子不团结,战斗力不强的16个后进村党支部列为整建对象,采取派工作组的方法进行整顿建设。
2003年6月至7月末,在全县14个乡镇和1个社区管理办公室开展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制定了整改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机构,落实了“第一责任人”带头抓、联点领导主动抓、直接责任人全力抓、督查组巡回抓的总体机制。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胡锦涛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白河“三苦”精神、新《党章》。组织抽调10名业务骨干,组成宣讲团、深入14个乡镇和社区办巡回宣讲,受训1600多人次,受训率96%。全县乡镇干部人均记学习笔记3.5万字。完成了16个后进村党支部整顿建设,培养“创树计划”示范户2673户,投资50万元配齐了90个村党员活动室的电教设备。
2004年8月,县委为了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机关基层党组织作用,进一步理顺党组织关系,调整了机关党组织的设置,重新划分了管辖范围,配齐了领导,明确了任务,夯实了责任,有效地加强了机关党建工作。撤销了供销社党委、政法总支、卫生总支、教育总支、财政总支、农业总支、经济发展总支、文体事业总支,同时成立教育局党委、卫生局党委、农业局党委、经济发展局党委、城建局党委、财政局党委、交通局党委、文体事业局党委、人劳社保局党委、水利水保局党委、林业局党委、吴起钻采公司党委等12个党委和县政府办、社区办两个总支。
是年,按照中央《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精神,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以党建综合示范村为特色的“三级联创”活动的实施意见》,并制定了新的指标体系和考评办法。以创建党建综合示范村为突破口,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把14个乡镇党委全部纳入党建综合示范乡镇行列。要求乡镇按照“五个好”“五个加强”,围绕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制定出创建工作规划。在巩固提高已创建76个示范村的基础上,以“创五好”“争百强”为目标,新确定了26个村开展创建活动,开展党员综合示范户活动。按照“政治素质好、科技致富好、遵纪守法好、生活质量好、示范作用好”的标准确定了党员示范户,组织党员开展“一帮一”扶贫帮困活动。坚持“转变职能、服务三农、依法办事、勤政为民”的思路,在19个涉农部门和14个乡镇开展了创建基层满意的涉农部门和群众满意的乡镇站所活动。
11月,县委印发关于《吴起县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待遇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具体标准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补贴每年平均不低于2000元,连续或者累计担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30年正常离职的,每年享受不低于600元的生活补助;连续或者累计担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31年以上的,每年不低于800元生活补助。在乡镇连续担任党委书记和乡镇长10年以上,表现突出,工作优秀的,可享受副县级待遇。
2005年1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战略决策,切实转变党员队伍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深化以党建综合示范村为特色的“三级联创”活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持续发展,县委发出了《中共吴起县委关于在全县党员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全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于2005年1月开始,共分三批进行,历时一年半时间。第一批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共涉及14个党委和118个党支部,153个单位,1809名党员。领导小组分别成立了7个督导组。通过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开展“三看三比”活动、开展“大实践”为民服务活动和开展党员承诺活动。各单位认真学习动员,认真查找问题,积极开展“问计于民,求计问策”、采取“自己找、领导点、群众帮”的办法,广泛征求意见,并认真梳理归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通过整改全县党员思想认识水平得到了提高,工作作风得到了转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进一步的增强。
2006年,继续抓好新确定16个党建综合示范村创建工作,重点实施了农村新型民居建设示范工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示范工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示范工程、党员发展管理示范工程等“五项示范工程”,提升了党建综合示范村的创建水平。修订并下发了《吴起县农村新型民居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制定了《加强党员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和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意见》,采取了召开农村新型民居建设现场会、分片督促检查等形式推进民居示范工程建设。全县确定的21个新型民居工程示范点全部完成了规划设计工作。12个村动工修建。
2007年,深入开展以党建综合示范村为特色的“三级联创”活动,受到了中省市各级的肯定。新确定了16个党建综合示范村,全县党建综合示范村总数达到164个。突出党建综合示范村特色,不断深化和巩固提高“三级联创”活动。不断深化和发展党员承诺制,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全县共有党员11000名做出承诺,承诺事件17250件。
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1998年3月,为了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解决农村党群干部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省、市委统一安排,坚持“三为主、两不搞”的方针和“突出重点,分层施教”的工作思路,抽调27名县级领导和54名科级干部分两期在全县14个乡镇164个行政村深入开展“四教育”活动。坚持以“学习为主、正面教育为主、自我教育为主、不搞人人过关、不搞左的一套”的原则和“突出重点、分层施教”的工作思路。通过集中学习、认真整改、建章立制等环节,提高了乡村干部的素质,增强了为群众服务的意识。
10月,县委发出了《关于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委通知精神,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和《关于传达学习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科学体系和时代精神的认识,运用邓小平理论的观点、方法解决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党在农村基本政策不动摇,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作为整个农村工作的中心,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组织开展了“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系列教育活动。
1999年3月,根据中央和省市委有关“三讲”教育的文件精神,发出了《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风廉政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组织县处级领导深入开展学习调研活动,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演讲会和学习交流会相结合的办法。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原著,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十五大精神,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先后发出了《吴起县“三讲”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调研活动通知》《自我剖析对照检查的安排意见》等文件,拨付“三讲”教育工作专项经费3.5万元,保证工作措施到位和经费保障到位。县处级领导干部记学习笔记300多万字,撰写心得体会213篇;形成调研报告105篇;向社会发放问卷调查1000余份,归纳出8个方面65个问题,并提交到县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形成各类制度37项,改进工作81项。
7月,严厉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的蔓延和渗透,教育和引导群众认清“法轮功”的本质,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县委设立了处理“法轮功”问题工作机构。发放“共产党员不准修炼‘法轮功’”“害人夺命的‘法轮功’”“李洪志其人其事”和“4·25非法聚集事件真相”等录像磁带220盒,发出了《关于针对“法轮功”问题在党内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的安排意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真正看清“法轮功”及其李洪志的险恶用心,弄清其反动本质,进一步增强了人们抵御邪教诱惑的能力。
2000年2月,贯彻和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强大的战斗力,推动全县的工作,县委发出了《关于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重要论述的安排意见》。决定分期分批用一年时间,在全县干部中开展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县委成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在全县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
县二中、防疫站试点推行以结构工资制为中心的“四制”改革。
6月,开展县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三讲”教育活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三讲”教育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拟定并印发了《关于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三讲”教育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在县纪委、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五个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开展“三讲”教育的实施方案》。全体县级领导深入到14个乡镇164个村,驻村入户,实行“三同”,走访群众1152人,解决了群众关心的8个方面19个热难点问题,为群众办实事31件。
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拓宽用人视野,形成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加快全县干部队伍建设步伐,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分为推选后备干部原则、推选科级后备干部的条件、后备干部的确定及推荐办法、比例及加强后备干部的管理等五个部分。
坚持用党建统揽创建村的各项工作,将党建工作任务与经济建设、精神文明、社会治安、小康建设和村级民主政治建设通盘考虑,同步实施,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倡导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教育阵地。争取资金18万元,给每个党建综合示范村配备了电化教育设施,赠送党建知识、文化教育、实用技术书籍及光盘508(套)盘,统一制作了标志牌和各项规章制度。举办各类培训班12期,培训党政干部810人,其中县级领导干部25人,科级干部352人。
9月,为了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践行“三个代表”,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紧密联系胡长清、成克杰等重大典型案例,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以“入党干什么,在职为什么”等主题演讲会。党政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立党为公、廉洁从政的权力观,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保持革命气节,严守党纪国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001年1月,根据中央和省、市委会议精神,县委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三个代表”学习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要求和方法步骤。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点制度,抽调36名干部组成督查组,负责部门、村级的学教活动督查工作。在县委党校举办了部门、乡镇主要负责人和督查组成员135人的封闭式培训班。2001年6月,为了建设一支符合“三个代表”标准、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加强对党政干部的科学管理和选拔任用机制,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坚强的组织、人才保证,出台了《吴起县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细则》《2001—2005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7月,制定了《吴起县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发放了《江泽民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农村干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文件汇编》和省、市、县委有关文件及领导讲话。11月,在县党员基层干部培训中心对首批参加“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164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进行了为期7天的培训。组织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讲师团深入乡镇部门、农村巡回宣讲21场(次),受训2850人。开展了“远学郭秀明,近学身边人”活动,把学习“三个代表”“七一”讲话、六中全会精神和郭秀明、乔占山事迹结合起来,召开了座谈会、读书演讲会、文艺晚会等形式,增加了学习效果。
2002年1月,县委下发《关于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中掀起学习杨占权事迹热潮的通知》,白豹镇杨园子村党支部书记杨占权是“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是郭秀明、乔占山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县委决定授予杨占权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号召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占权同志学习,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3月至4月,按照中省市的要求和吴起县“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方案,以“干部受到教育,群众得到实惠”为主题,在吴起镇、长官庙乡、铁边城镇共72个村开展了第二期农村基层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落实了“第一责任人”带头抓、联点领导主动抓、直接责任人全力抓、督查组巡回抓的工作责任。各学教单位和学教对象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根本出发点,以“务求实效”为核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群众办实事”为重点,按照“学习培训、对照检查、整改提高”三个阶段梯次推进,达到了“两理一促进”的目的(理顺干群关系、厘清发展思路、促进当前工作)。通过上门入户、组织座谈、问卷调查、设立意见箱和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梳理归并为426条,制定整改方案153个,为群众办实事184件。
5月至6月,对275个县直部门、乡镇站所及164个行政村集中进行了回访复查工作。回访复查活动开展以来,各单位总结经验,探索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工作机制,巩固和扩大学教成果。深入学习江泽民“七一”讲话,来陕、来延讲话、“5·31”讲话以及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各级党组织建立起“党员干部经常受到教育,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的长效机制,巩固学教成果。全县学教对象记学习笔记达476万余字,写心得体会2583篇,解决热难点问题150个,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办好事120件。
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精神,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提拔干部62名,交流干部68名。对任用期满一年的16名正副科级干部跟踪考察。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监督信息通报工作的意见》,加强对领导干部问题性的信息的交流与通报,加强了干部的监督工作。
稳步实施县乡机构改革。出台了《吴起县县级机构改革方案》和《吴起县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文件,改革后,县委工作部门9个,政府工作部门22个。县级党政群机构,由57个精简为26个(党政机构由52个精简为23个),精简54.4%;工作人员由724人精简为325人,精简55.1%。县级党政群机关人员编制264名。其中领导职数118名,一般干部146名。
对卫生,教育系统部分单位实行聘任聘用制。招聘院(站)长6人,教育、卫生系统推行“四制”改革,具体由卫生系统、教育系统负责实施,人事部门参与。县政府制定了《吴起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暂行办法》《吴起县事业单位工资及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吴起县事业单位新进人员考试聘用管理暂行办法》《吴起县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分流安置意见》《吴起县事业单位人员考核暂行办法》等配套措施。
2003年,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主要内容,加强干部培训工作,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检查考核制度;抽调宣传、党校、司法、农机、果业、蔬菜等部门9名骨干,组成两个宣讲团,深入14个乡镇和社区办巡回宣讲,受训人数18000多人次,受训率98%。教育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增强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
2004年,贯彻《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精神,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按照“五个好”的要求,在19个涉农部门和14个乡镇站所,开展创建基层满意的涉农部门和群众满意的乡镇站所活动,明确创建工作职责,面向社会公开承诺,公开办事程序,聘请监督员,创建工作进展顺利。
2006年,按照县乡党委换届的要求,县级党政正职人选的推荐考察工作和乡镇领导班子的调研工作,综合运用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综合评价等方法,全面、系统、客观、公正地对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采取“三推荐一陈述”的办法,建立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整体素质较高的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乡镇换届打下了基础。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制定了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建立了吴起县优秀乡土人才库,强化了对省派选调生的管理和服务,加强了人才工作。按照日常监督和管理的工作要求,开展了干部离任审计和严查招待费、小车“两费”问题,加强干部日常监督和管理。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县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开展为期80天的“大学习、大讨论、大落实”促进吴起大发展活动,解决县乡党委换届后干部思想动荡,工作漂浮,抓落实不力的问题。各乡镇、各部门单位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确定主题,开展活动,推动工作。
2007年,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制定下发了《2007年干部教育培训安排意见》。开办了“胜利山大讲堂”,聘请中、省厅局领导、科研专家、理论研究工作者、企业负责人来吴起授课2期。针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组织了产业发展急需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走出去”参观培训,选送县处级干部5名,乡科级干部28名外出参观学习。
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为重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1998年6月,中纪委、监察部发出《关于纪检监察机关依法采用“两指”“两规”措施若干问题的通知》。为了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对全县政法干警队伍进行整顿的安排》,组织人民代表对各政法部门执法、执纪进行了检查验收,并建章立制,为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和积极开展反腐败斗争提供了组织保证。在农村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共建公开栏415个,公布12期。
1999年4月,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及中省市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部署和要求,研究制定了吴起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计划、1999年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学习邓小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和《廉政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监察法》为主要内容的党风廉政法规教育,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在“四教育”活动中,对农村党员开展了遵纪守法教育。落实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开展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按照《准则》和《规定》,召开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进行了自查自纠,建立了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干部廉政档案制度,制定了会议审批和会议费总额控制制度。
2000年,为了保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执行,树立廉洁从政,勤政为民的机关形象。出台了《吴起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实施追究的暂行办法》和《吴起县2000年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围绕“五个一”的要求,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廉洁兼优领导干部评选活动,实行述职、述廉和廉洁从政提醒谈话制度,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和管理。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2001年,按照中纪委、中组部《关于坚决防止和查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行为的通知》要求,为了把吴起建设成为工业经济强县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制定了《吴起县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细则》等八个文件,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教育培训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下发了《关于开好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
2002年,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好转。把廉政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点,县委下发了《吴起县200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任务书》,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职责,县委书记、县长分别和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签订了200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党政“一把手”为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夯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加强干部教育管理,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开展纠风工作,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出现新局面。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162件(次),初核、初查105件,立案89件,结案89件,处理违纪人员102人,其中党纪处分65人,政纪处分14人,其他处理23人,挽回经济损失20.9万元。以改革行政审批、干部管理制度为突破口,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实行重点建设项目招标制,继续巩固“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制成果,深化会计委派制,实现会计统一核算制,加大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纠风以治理“三乱”、规范中小学乱收费、减轻农民负担和行风评议为重点,开展督促检查,纠风治乱,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行业风气明显好转。
2003年2月16日至17日,中共吴起县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共吴起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常委、书记、副书记。12月,县纪委转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县纪委从改革、机制、制度入手,全面加强制度建设,重点规范人事权、物权、财权。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各项规定。加强对公款出国(境)旅游、公务接待情况的监督检查。坚持购置审批制度,严格控制公务购车。紧盯楼堂馆所建设和清理办公用房整改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全县清理办公用房267间7233平方米,各类附属用房2423.5平方米。严格执行党内监督各项制度和认真做好党员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等工作。严格执行《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和《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行使的监督。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实行重点建设项目招标制,重点项目、大宗资金开支监督责任制,巩固“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制的成果,完善会计委派和会计统一核算制度,加大了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工作力度。纠风工作以农资市场整治、行风评议为重点,开展监督检查,纠风治乱,优化投资环境,全面推行村级财务统管,规范农村账务,减轻农民负担。
2004年,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意预防”的思路,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构筑一道反腐败新防线。贯彻中、省、市的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全面部署了2004年反腐败各项工作,与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夯实了党政“一把手”的工作责任。组织全县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两个条例,增强了党员干部的自律和监督意识,有效地防止了职务犯罪。贯彻延安市《关于对损害投资环境行为给予行政处分的暂行规定》和《关于认真清理整顿统一着装工作的规定》,开展行政效能监督,推行行政效能建设六项制度。
2005年1月,县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100多人(次),各级领导干部报告了个人有关事项。深入开展清理农村财务和信访积案工作,共审计资金2600余万元,收回违规资金55万元,清查核实历年累计欠债970万元。制定下发了《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对村干部实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和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各乡镇成立了“农村基层信访排查调处领导小组”,全面排查调处农村基层的信访问题。开展党务、村务、政务公开工作,对村级党务、一事一议、财务、筹资筹劳情况以“公开栏”等形式向农民公开,接受监督。实行“村财民理乡监管”制度,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县纪委转发《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通知。
2006年,县纪委贯彻落实省市纪委推行的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全县各级各部门全部建立健全了责任报告、检查、考核、责任追究和“一票否决”等制度,对85名党员干部实行了责任追究。50名乡镇和县直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向县纪委全委会进行了“三述”(述职、述廉、述效),各派出驻纪工委、监察室和乡镇纪委开展“三述”活动34次325人。群众点名接访104件,办结104件。全县164个行政村全部按照相关程序选举产生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在农村社区成立居民监督委员会,制定了相关配套制度。组织开展信访听证终结19次,信访监督23件,解决了一批重复上访问题。对全县所有公立医院的药品集中统一配送。全县各乡镇“廉政灶”全部挂牌,规范运营。制定下发《关于实施乡镇纪委办案协作区制度的通知》,建立办案协作区3个。在全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两承诺、三述职、两评议、一检查”和“五到农户”活动。
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开展党风廉政宣教活动,推行领导述职、述廉、任前谈话、诫勉谈话等廉洁从政制度。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格实行责任追究,推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把作风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工作,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改进了工作作风。
10月27日至29日,中共吴起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张克功作了题为《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全面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共吴起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5名、常委7人、书记1人、副书记2人。
2007年2月,全县党员领导干部“筑防线、保廉洁、树形象”作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启动。5月,转发了《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县纪委对纳入会计集中核算的所有报账单位和全县所有自收自支单位、行政村、国有企业和重大项目全部实行“五笔会签”报账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杜绝坐支挪用。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节约资金。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完成经济责任审计单位71个,离任审计41人,任期审计28人,审计查出违规金额1.2亿元。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1998年,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和行业创佳评差的基础上,开展了创建文明卫生县城活动和“五星级”文明单位活动。在164个村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的评定工作,挂牌6500户。完成了72个行政村的改厕、改圈任务;在县城456户个体工商户中户户参评,户户挂牌;在部门单位中,以“五星级”单位创建为载体,以“三优一创”为内容的文明机关创建,评选出“五星级”单位48个,“四星级”单位29个,“三星级”以下单位16个。实施城市容貌工程。开展文明卫生县城创建活动,硬化、绿化中心街,购置垃圾清运车、洒水车等市政设备,实施了优质服务工程,新建省级文明窗口1个,市级文明窗口2个。
1999年,县政府制定了《吴起县文明村镇建设规划》,与农村经济目标考核相结合,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领导及成员单位负责包乡、包村,加快文明村镇建设的步伐。
2000年,在全县农村开展讲精神文明,比科技致富,建社会主义文明村的“讲、比、建”活动,把文明村、文明户建设同科技致富奔小康活动紧密结合,组织农口、科技及职能部门深入到乡村,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县科委和县畜牧局抽调200多人次,深入农村进行科技培训,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本领。县文明办开展以治理“脏、乱、差”“行路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改变了农村的环境面貌。
2001年,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加强司法行政工作,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全县形成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风气。完成了第五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村级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
2002年,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加强道德建设。印发了《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公民道德建设示范点建设方案》,确定了县高中、财政局等6个示范点,书写固定标语,组织开展报告会、研讨会、演讲会等百余场次,掀起学习《纲要》、宣传《纲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高潮。坚持“以人为本,重在教育”的方针,按照“巩固、提高、延伸、辐射”的工作思路,广泛深入开展了“五星级单位”创评活动,狠抓了动态管理,赋予了创评活动的新内容,在全县形成了“看星级、抓管理、比奉献”的良好竞争氛围。创佳评差活动重点抓了24个创评行业公开承诺制的实施,促进了创佳评差活动整体水平的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科技兴农为突破口,积极组织“科技之春”和“科技三下乡”活动,重点抓了“两改”建设等工作,“十星级文明户”评定,乡村文化站(室)建设,农村科技培训等。巩固提高文明县城建设水平,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加强街道和机关单位的绿化、美化、硬化工作,加强县城市容市貌整治,在创建优美环境、良好秩序、优质服务上下功夫,县城的文明水平不断提高。
2003年在全县农村开展争创“十星级文明户”和比思想道德,看文明程度,比观念更新,看致富门路,比科技水平,看收入高低,比关心集体,看贡献大小的“四比四看”竞赛活动。打击封建迷信、聚众赌博、婚丧事大操大办等社会陋习,各村普遍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会、治安联防等组织。全县80%的村实现“三无”,群众知法、守法观念不断增强。
2004年转发了《陕西省省级文明单位申报、考核、命名实施细则(试行)》,开展了“五星级单位”创评活动,在全县形成了“看星级、抓管理、比奉献”的竞争氛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科技兴农为突破口,组织“科技之春”和“科技三下乡”活动,重点抓了“两改”“有线电视入户”“沼气专业村”建设等工作。
2005年,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校园、文明机关为主题的群众性创建活动。提倡健康、文明、高尚的道德风尚和生活方式。在城乡普及科学知识,抵制封建迷信、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树立吴起新形象。
2006年,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3月,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小学学生积极参与读书教育活动,推进省、市、县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同时印发了《吴起县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在全县党员干部群众中开展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新时期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讨论活动,全县各级普遍采取学原文、听报告、举办知识竞赛等形式,学习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全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明显提高。
2007年,对历年创建的各级文明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对建成的文明单位进行复查。转发了《延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省、市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档案立卷标准的通知》。从文明单位的创建、巩固、提高到晋升,组织、规划、措施三到位,对不同行业依据其申报的创建目标和行业特点以及工作性质、服务对象、工作任务等,在创建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要求。转发了延安市文明办关于归档立卷的标准,于每年初对申报单位进行培训、参观学习,并深入到有关创建单位检查督促指导。《陕西省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测评体系》出台后,重点抓了“三个一”工作(召开一次动员会,树立一面文明墙,开展一个主题活动),规范了创建活动,提升了工作水平。加大对文明单位的宣传力度,对其先进经验在报刊、网络、电视上进行广泛宣传。1988—2007年全县共创建成省级文明单位12个,其中省级文明单位标兵2个;市级文明单位(机关、校园)18个,其中市级文明单位标兵4个,文明机关2个,文明校园4个。
2007年末,全县生产总值突破61.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4亿元,生产原油170.5万吨,地方财政收入13.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58元。
县委设工作部门9个,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3个,事业机构17个,共29个工作机构。县委下辖党(工)委28个,党组10个,党总支部3个,党支部363个,党员7596名。全县干部人数由1998年的3536名增至2007年末的541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