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被掩盖了的女性真相
从生命力这一最基本的方面来讲,女人比男人更强。男人的强体现在瞬间的力量上,而这与绵延持续的生命力没有任何关系。
女人比男人更强的理由在于:第一,对疼痛的感觉相对比较迟钝;第二,更能够经受得住失血的考验;第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绪言
对于男人来说,女人是个永远不解的谜,不可思议,无法琢磨明白。“女人真是弄不懂”——几乎所有的男人都这样叹息,并为之苦恼,然后他们就带着不解,止于自说自话的解释——“女人就是这样子”,最终放弃努力不肯再花气力去理解对方。
与此同样,站在女性的角度也完全可以这样叹息一声:“男人是无法理解的。”从这一意义上说,男女双方既是受害者,又互相都是加害者。而女性与男性比较,女性先天性地更容易接受现实,不会为一些毫无意义的琐事而烦恼,因而从被害的程度上讲,男性的被害情况或许更为严重。
我们姑且不去细究其被害的程度,单就这种男女间互相觉得对方“无法理解”的现象来说,其理由究竟为何?男人和女人在外形、构造上相似,也可以通过语言进行沟通,即便有不理解之处也可以征询和解释。事实上,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对话和沟通自远古始,其间不知多少有识之士认认真真尝试过、进行过。但是这种“无法理解”的状况却几乎没有任何改变,甚至两者愈是对话,沟壑愈是加深。最终,男女之间只剩下一个令人心寒的现实感——“我和她(他)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类人。”
让我们稍许改变一下视角,来考察一下我们人类与犬类、猿类的关系。或许我们会轻易地发现一个事实,就是对于犬类或猿类的行为,我们绝不会说“无法理解”。
小狗翻土刨地找寻人吃剩的肉骨头,或者猴子当着人的面自慰,人们看了不会产生不可思议的感觉,即使感叹也顶多说一句“真拿它没办法”,而不可能说“无法理解”,因为多数人觉得这种行为是可以理解的。
这其中的理由非常简单。
因为我们将狗和猴子等视为完全不同于我们人类的别的种属。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犬类拥有人类望尘莫及的发达的嗅觉,故而喜从土中翻找肉骨头;猴子本就是畜生,故而在大庭广众面前自慰也丝毫不觉得羞耻。因此,对于小狗和猴子等的行为,我们不可能产生诸如“无法理解”之类的惘惑。对其他动物,人类也持这样的看法。
这样一想,我们便会发现,男人和女人之所以互相埋怨“无法理解”“弄不懂她”,其实正是因为互相将对方视为自己同类的缘故。除此以外,男人和女人对对方关心过甚,也使得这种“无法理解”的现象更加复杂化。
归根结底,男人和女人都是立于对方和自己是同类这一基石上来互相审视的。换句话说,我们或许存在一种自以为是的倾向,容易轻信,觉得男人和女人应该互相理解得比较透彻的。
男人和女人都没有对此产生过怀疑。因为对方和自己半斤八两,大差不差,所以只需站在自己同一立场来考虑问题就行了。可以说,这就是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
男人和女人无法理解、甚至互相厌弃的最大理由也缘于此。
如此的话,那么距离结论应该也不远了。
“我和她完全是两码事,我是男人,她是女人嘛。”——只要想通这样一个事实,即好像看小狗或猴子时那样,如此便能隔开一定距离冷静地观察,同时也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并且不会因为陷于自己的思维中不能自拔而焦虑。由于种属不同,思维自然不一样,行为方式也不一样。于是,万事风平浪静,男女之间就不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嫌弃。
但是这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不易,甚至难比登天。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人类实在太相似了。男人也好,女人也好,都长有两条腿、两条胳膊,头部、腋下以及阴部有毛发,会说话,会笑,会流眼泪,睡觉的时候是倒头而睡。如此看来,根本看不出男人和女人是人类和小狗猴子那样迥然有异的种属,甚至让人产生一种完全相同、几无差异的感觉。
自然,每个人都知道,男人和女人之间在外形上还是有一点差异的,骨骼、喉结以及生殖器官都有所不同。但这些差异不足以让人认定两者是不同的种属,虽然生殖器官的差别更为显著,但这只不过是男女的差别,不会被当作种属的差异来予以评价的。于是这样一来,从外形上看,男人和女人远非人与小狗或猴子那么遥远的相异种属。
然而,露呈于表面的差异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已,可以说,更加悬殊的根本性差异其实隐藏在身体内,不将这些差异彻底揭示出来,男人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女人,女人也不可能真正理解男人。尤其是女人,由于其隐藏不露的真实面目与身体外形上的表象相去甚远,这种表里不一的复杂性,对我们理解其真实面目增添了不少难度。
由此可见,认清这一真实面目是论述有关女性问题的最基础且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省却了这项工作,所有的女性论就等于是没有地基的空中楼阁。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由,作为女性论的本书,第一章将从“被掩盖了的女性真相”起讲。
被掩盖了的女性真相
笔者如今侥忝作家之列,但是在之前的十年里,我曾是某大学附属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在那里,我接触到许许多多男女患者,亲自动过手术,也目睹了许多案例,大多数患者治愈康复,当然也有极个别的人不治而亡。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女性对于疼痛的忍受能力较之男性更强。
一般来说,人们都有一种先入之见,认为女人怕痛,不如男人坚强。因为女人的身体与男人相比显得纤细柔弱,并且女人往往稍感觉疼痛便不能忍受。
的确,女人对于些微的疼痛比男人更加敏感,反应更加强烈,有时甚至会不顾一切地哭喊。但是当疼痛到极致的时候,反而会横下心来沉着地去应付。而男人对于微弱的疼痛可以忍住眼泪,但是对于剧烈的疼痛就完全顶不住了,女人那样的忍受力男人简直是望尘莫及。
因此可以说,对于些微的疼痛,女人明明能够忍耐、能够应付,但却喜欢小题大做,反应夸张,而男人虽勉强应付却还要故作轻松。一旦疼痛加剧,男人立即就败下阵来了。
人体中对疼痛最敏感的部位是皮肤和包裹在骨头表面的骨膜,手术中需要进行局部麻醉时,往往都在这两个部位注射大量麻醉药。
说句实话,我在以往进行手术时,曾依据男女的不同而对麻醉药的注射量有意识地进行微调(这种事情倘若堂而皇之大量进行,则涉及人体实验,会惹出法律问题,而我只不过偶尔为之,且没有害处),结果我发现,无论我怎样减少麻醉药的注射量,女性对此几乎都毫无反应,即使偶有感觉到疼痛的人,只要安慰一句“不用担心”,病人很快就会平静下来。
而男性的情况明显不同,药物量的微妙变化立即能够被他们觉察,随即对医生诉说“痛”,“不用担心”之类蒙混的台词对他们是不起作用的。即使不出声,他们也会皱起眉头,或是额头渗出汗珠来,这说明他们是在硬撑。
女人即使不注射麻醉药,但只要给予她们不会感觉疼痛的安心感,就能够忍受相当程度的疼痛。女人之所以容易被施以暗示疗法、催眠术等,恐怕与此不是没有关系的。
女人比男人对疼痛的忍受力更强,这只要想一想分娩的情况就很容易理解了。分娩是女人单独承担的使命,这是由于女人对疼痛更加能够承受,还是由于女人的身体为了分娩而自然进化得更加坚强?对此,目前尚无定论(笔者以为恐怕是后者),留下给人们继续探究的课题,但这样的使命安排毕竟是十分合理的。
万一,这一使命安排让男性来承担,三十多岁的男人中恐怕一半会痛得昏死过去,其中更有一半真的送命吧。胆结石便是一个明证。胆结石是指因代谢紊乱、胆汁淤积或胆道感染等在胆囊中形成胆石,结石排出胆道的过程与女人分娩有几分相似,此时男人的痛苦非比寻常,简直可以用死去活来加以形容,而排出的结石最多不过只有小指尖大小。
由此来看,分娩的痛苦要远远大得多。首先是持续的时间长,看上去纤弱的女人身体竟能忍受长达十来个小时的阵痛,这才分娩出三千克多一点的婴儿。这绝对不是男人能够忍受的。
十个月怀胎,十来个小时的分娩,加上产后长达一年时间的哺乳,如此繁重和痛苦的过程一旦结束,女人竟然表示还想再生一个!
不知道是因为女人的身体实在太强健了,还是事情太不可思议了,总之,我们只能说女性与男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种属。
死而复生的女人
相比对于疼痛的忍受能力,在更为本能的生命力方面,这一差异尤其显著。
人体内的全部血液约占人体体重的十三分之一,而人如果失血三分之一就会死亡。这是医学院学生最早学到的一个常识。在有关人体的诸多知识中,这就好像几何学中所讲的“连接两点的最短距离是一条直线”这一定理一样,是最基础的知识,任何从事医护工作的人都不会忘记。
假设某人体重五十二千克,十三分之一也就是四千克是血液,如果失血三分之一就是一点三千克即一千三百毫升血液,那么他就有生命危险。
女性有不少病症是由于宫外孕以及子宫破裂导致的大量失血引起的。我曾经接诊过的一个病例,因子宫破裂腹腔内成了一片血海,失血大约两千毫升,而她的体重只有四十五千克。病人不要说血压,甚至连脉音也听不到了,只有心脏尚在微弱地跳动。
因为我知道前面所提到的基础知识,所以我对病人家属说,做好最坏的思想准备,但我们还是会尽力抢救的,接着便开始为病人输血。
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了:二十分钟后,就开始听到病人的脉音了,半小时不到,原先苍白的脸上渐渐恢复了红润,大约一小时后,病人恢复意识,开始呻吟,最后吐出一声:“痛啊!”又过了半个小时,血压恢复至一百三十毫米汞柱。这位女病人完全可以说是从地狱中爬出来,死而复生的。
这个病例是我从医那年独自一人出差到一个偏僻山村时偶遇到的,因而印象特别深刻,它对于我以后的女性观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顺便说一句,拙著《母胎流转》就是根据当时的经历和感想而写成的小说,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参照一读。
在上述这个病例中,先前的所谓绝对定理遭到了否定。当然,并不能因此就认为,医学教科书中所写的似乎是错误的。事实上,确实有人因失血三分之一而死亡,不过那些都是男性。
所以,关于失血这一点,我认为有必要修改如下:
“男性失血三分之一会导致死亡,女性失血超过二分之一也会引起死亡。”
女人生命力之顽强
关于生命力之顽强,数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情令我们记忆深刻,相信有人依然清楚地记得这件事。
事情是这样的:两名前往北阿尔卑斯山的女性,途中遇暴风雪迷了路,当人们差不多已经绝望的时候,这两名女性躲在雪坑中,仅靠两块巧克力果腹,两个星期后竟安全返回。
当时报纸、杂志在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大多在赞许中夹杂着感慨:“以女性那样纤弱的身体,竟然能够平安生还,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然而这种观点究竟正确不正确呢?
表面上看,女人的身体同男人相比,确实给人一种纤枝柔柳、弱不禁风的感觉。但是,即便是体形消瘦的女性,也拥有足够厚的皮下脂肪层,外形看上去消瘦的女人,其体内脂肪比外形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男人要多得多,外形肥胖的女人就更不用说了。
因此,女人的身体好比有一件天然斗篷包裹着似的,故而比男人更能够抵御寒冷。
此外,皮下脂肪在人饥饿的时候可以转化为热量,这同通过绝食来减少皮下脂肪是一个道理。即使不吃巧克力,一般女性的皮下脂肪也足以承担两至三星期的热量补给。
唯一的问题就是水。由于两名女性躲在雪坑中,只要吃雪就可以补充水分,虽然会有些空腹感,但是身体的生理指标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在这一事件中,两名女性之所以能够生存如此长的时间,我还想强调一点理由,那就是女性对于孤独的承受能力。二人在雪坑中整整待了两个星期,始终耐心等待,一直等到天候好转,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体力消耗。这不是轻易能够做到的,至少男人很难做得到。
苏联和美国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时,飞船上分别还搭载了雌性的狗和雌性的猴子。听起来颇觉滑稽,其实是有其道理的,因为雌性动物在忍耐力、承受孤独等方面,比雄性动物更加出色,这是动物生理学上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的事实。套用到人类身上,同样也是适用的。
我在做学位论文时,曾经用老鼠和兔子做过为时二十天的实验,从而得出一个结论:雄性动物忍耐力较差,相反其反抗精神特别强。
实验之一是,将老鼠的一只脚上绑上石膏,另一只脚则什么也不绑,从而对其筋肉和骨骼的状态进行比较。雄性老鼠一绑上石膏,立即一刻不停地啃噬,试图从石膏的束缚中逃脱出来,表现出一副誓死不屈的样子。而雌性老鼠的行为截然不同。刚开始绑的时候,它们也会挣扎反抗,但绑上之后,它们便安静地蹲在角落里,好像在努力接受命运的这种安排,试图适应新的状态。不多时,甚至还拖着一只沉重的脚,开始进食。实验过程中死去的多数是雄性老鼠。
这种倾向并不局限于是人还是猴子、狗、老鼠这种种属关系,而是所有雄性动物所共通的习性。在人类身上也可以看到不少类似的例子。
比如婚姻,女人有时候嘴上说“不喜欢他”,但是结婚后经过一段时间,照样生活得有滋有味。当然,能够嫁给自己喜欢的男人是最理想的,但退而求其次,她们似乎依然能够体验到婚姻的美妙和乐趣。大体来讲,女人往往比男人更迅速地面对现实和接受现实,一旦接受了现实,心情也会随之开朗起来。
在这方面,男人就缺少变通,假如和自己不喜欢的女人结婚,则无论经过多长时间,仍旧无法改变其不喜欢的态度。
在女人的词汇中之所以没有“高洁”这个词,以及对于“纯洁”一词男女有着大相径庭的理解,恐怕也是源于这种差异。
再回到忍耐力的话题上。假如宇宙飞船上搭载雄性动物结果会怎么样呢?毫无悬念,雄性猴子一定会难耐孤独,将身边的仪表仪器弄得一塌糊涂,然后想方设法从密封舱中逃跑。这样的话,宇宙实验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躲在雪坑里耐心等待,这和雄性动物被关在宇宙飞船的密封舱里处境相同。那两名女性一定在想,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等待,耐心地等下去,天气总会晴朗,救援队员一定会出现的。
遗憾的是,男人是不可能这样思考问题的。男人会认为静静地等死是一种耻辱,是男人就一定要勇敢地闯出去。
乍看起来很无畏,但结果却是大多数男性一定会在半路上冻死。
男人比女人更强的并不是耐力和生命力,而只是一瞬间的爆发力。用体育项目来形容,男人或许是相扑,而女人则是马拉松。
男人可以使用臂力和腕力击倒女人,但这只是瞬间的,女人虽然被击倒但是不会死,觑准了机会还会站起来的。男人再殴打,但是几次反复之后,消耗力气的男人会先筋疲力尽,而女人则在数次跌倒中得到体力上的休整。或许男人是本能地知道自己会先筋疲力尽,所以才“先下手为强”,而女人清楚地知道自己是最终的胜利者,所以并不惧怕殴打。果真这样的话,则女人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动物啊!
顺便说一句,男人其实大多是“好好先生”。明明知道自己其实并不坚强,耐力也差,但是登山的时候,还是抢着为女性背背包;进入雪坑里,也光顾着关心脂肪比自己多的女性“冷不冷?”而将滑雪衣借给女性,或者脱下防寒外套披在女性身上,结果是自己先女性而死。
表面上装出了不起的样子,实际上是又弱又蠢——女人心中一定在偷着笑吧。
生命力的强弱,在男女平均寿命上也得到了清楚的显示。
目前日本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高出六年余。两者的差距在二战前就已存在,二战后更是迅速地扩大开来(战争期间的死亡不计入本统计)。即使在人们普遍认为女性遭受非常残酷压迫的江户时代,根据这一时代东北农村地区的一份统计资料,女性的平均寿命也比男性多出两年。
现今的一切文明和进步,几乎都是有利于女人而对男人不利。洗衣机、除尘器、电饭锅、微波炉、方便面……都使得女性的体力劳动得以减轻,身体得到进一步解放。而相反,男性几乎没有享受到文明带来的恩惠,电子计算机和各种自动机械只是使男性的工作内容更加复杂化,完全谈不上减轻。同时,企业在合理化的名义下不断增加员工的工作量,过去从东京出差到大阪需要一晚两天,现在由于新干线的开通,被压缩成了当天往返,就足以反映了个中的现状。
本来生命力就强于男人,再加上社会文明环境对女人更为有利,所以男女平均寿命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了。
今后,这种差距也只会进一步被拉大,而不可能缩小。有朝一日,说不定全日本的养老院里可能挤满了老婆婆,时尚之地银座一带也会被不同年龄层的女人所占领。
我对于地球人的灭亡过程有一种预感:首先是男性中感受性较强的那部分人死去,其次是男性中感觉较迟钝的那部分,随后是女性中感受性较丰富的那部分人,再后来是普通的女性,最后剩下的则是感觉最迟钝的那部分女性。
随心所欲的乳房
这不单纯是一种妄想。其中的理由已经如先前所述的那样,女人自身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她们对于环境出色的适应能力。
尤其是适应能力,从前面绑石膏的雌性老鼠以及结婚后女人的变化可以略见一斑,而更令人诧异的事实是,女人只要祈愿某种结果出现,身体就会依从这一祈愿做出相当大的变化,真所谓“心想事成”。
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最近十多年来女性分泌出的母乳越来越少了。
如今,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婴儿的母亲越来越罕见,都市女性每十人中就有十人是用人工营养代乳品喂养的。因此,说得夸张些,假如有朝一日奶牛从地球上消失,人类也将随之灭亡,这个假说绝对可以成立。
母乳为什么会越来越少?其理由实在难以究明。一般来说,在营养不良的情况下,母乳的分泌量也会减少。江户大饥荒时期,许多母亲因分泌不出乳汁,生下孩子却无法哺乳养大的悲剧在全国各地层出不穷。二战后一段时期,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而随着我们离战败越来越远,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
然而唯独母乳的分泌情况却一直未见好转,甚至反而变得更糟。这是为什么?至少不是因为营养状况引起的。
左思右想,理由只有一个。十几年前就开始流行这样一种说法:“长期授乳会破坏乳房的形状,对美容也无益处。”当然从医学角度上讲,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事实。
但是女人们一旦耳闻,便立即被这种说法征服了,即使是因为上了年纪乳房自然松弛下垂,她们也都归罪于哺乳。一时间,这种说法甚嚣尘上,女人们纷纷停止母乳喂养,同时开始停止分泌乳汁。然而,乳汁分泌与否照理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如同肠胃消化食物,或者皮肤表面出汗一样,它是人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
可是在女人身上这种变化确实出现了,女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控制乳汁的分泌。本来每晚乳汁满溢,不得不丢弃掉的女人,突然间不再分泌乳汁了,作为母亲最基本的哺乳过程只对付一两个月便草草结束了。原先因喂乳而变得松垂的乳房,现在生过孩子之后依旧浑圆坚挺,毫无异样。为了迎合女性的需求,各种人工营养代乳品也应运而生。
于是,女人们的乳房可以安心地偷懒,不再担负哺乳婴儿的使命。市场上销售的所谓“原乳”,并不是用原乳加工成的原乳,而只不过是装满人工营养代乳品的罐头;不是为婴儿而存在的原乳,而只是向男性夸示的“原乳”。女人的乳房如今成了与耳环、胸针这类饰件同等功效的装饰物品。
这一变革花了大约十年时间便彻底完成了。而这种变化在都市比在农村更加普遍,这是因为都市女性爱美的欲求比农村女性更加强烈的缘故。更让人拍案称奇的是,身体上如此巨大的变革,它不经过母亲向子女遗传,仅在一代人的身上就完成,在一个人的体内就完成了。
这是令人恐惧的变革。较之苍白无力的变革思想,这种变革的事实具有更加强烈的现实震撼力。
类似的变革还有不少。二战后,一位叫伊东绢子的日本美女参加环球小姐选美比赛并获得第三名,由此也诞生了“八头身美女”这个词。这已是大约二十年前的事情了。这期间,女性体形的改善实在令人瞠目。这背后固然有饮食结构的改变等因素,但是仅仅用这一点还不足以解释得通,因为同样是日本民族,女性的体形改善比男性的改善要明显得多。
“脸孔再小一点,身材再高一点……”
女人们心中大都这样祈祷。事实上,暗暗祈祷的女人竟真的变成了这般模样。看来,每个女人都具备成为一个会使魔法的巫婆的潜质。
都说恋爱中的女人会变漂亮,这是事实。女人沉浸在爱情中时,肌肤水灵灵的,而且透着光泽;尤其是品尝到两性欢娱的女人,表情会更加柔和,肌肤会更加滑润。而男人就不同了,落入爱情陷阱后,会变得心神不宁,而性只会令他们无精打采,疲惫不堪。
由此可见,女人可以将头脑中所想的事情或多或少地在自己的身体上加以实现。当然,像多一只手或是两腿增长一倍等等天方夜谭的事情自然毫无可能,但是涉及荷尔蒙系统的变革,却是能够比较容易实现的,只要头脑中有所想即可。
这也是有生理机能作基础的。以上所讲的这些变化,都是由位于大脑中央稍下方的脑垂体控制的,脑垂体对人的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都能产生重要影响,而人的意志能够调节脑垂体的分泌,从而使得上述变化发生。这方面的机能女人要比男人来得更加优越。
前些日子,读到《读卖新闻》晚刊“明星近况”栏目中黑柳彻子写的一篇文章,其中说道:“自己的身体竟然会因为潜心于其中的角色而发生改变,真令我大吃一惊。当我饰演坏女人的时候,即使离开舞台,表情、身段也都像个坏女人;饰演胖女人,则脸孔和身体都会变得臃肿起来,一副心宽体胖的样子。”
这段文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女性身体变化的极好例子。
女人的死穴
前面所讲的都是女人自身所期望的变化,当周边环境恶化时,女人所具有的这种能力就愈加发挥出其价值。不管噪音也好粉尘也好,当我们被置于一个极为恶劣的环境中时,女人依然显示出她们的坚强。在置身于这种环境中之前,女人也会抵抗和斗争,可一旦置身于其中,则更多的是设法去适应,而不会像男人那样抗议个不停、焦虑个不停。
Que sera,sera[1]——该是怎样的就是怎样。
这种理念正是女人坚强的根源。
为什么女人的忍耐力特别强?从往昔以至今日,缫丝工、大型电子计算机的穿孔器操作员等一直被认为是女性所适合的工种。像这类单调的工作假如让男人去做,不出一个月,保准会逃跑,要不就是疯掉。事实上,许多大型企业中许多男性员工,因为整日从事无聊单调的作业而被逼到了发疯的边缘,而女性则悠然地每天照样敲打着键盘。
当然,再坚强的女人也有一处死穴,她们的强处却正好也是她们的弱处。
女人的强在于能够诱发身体变化的荷尔蒙系统,因此,一旦荷尔蒙系统发生紊乱,女人就会陷入混乱,她们的行为立时变得颠三倒四、毫无条理。
耽于男女欢娱的女人令她们远离性,初涉性的欢娱的女人令她们只能接近却得不到,未曾尝过两性之欢的女人则给予她们强烈的性的刺激……假如遭到如此打击,女人一定会马上暴露出其脆弱的一面。到医院求医的女性中,大凡自诉有颈肩不适、神经痛、头晕、耳鸣、烦躁、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即原因不明的不适病症的病人,其中百分之八十或多或少都是由体内失调引起的。
知道了原因,治疗起来也就非常简单,只要去除病因就可以了。可是不知算幸运还是不幸,目前的医疗水平尚无公认的对此完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只能由同该女性有接触的男性来治疗了。就这一点而言,男人总算还有一些生存的价值。
本章小结
本章所阐述的重点是,从生命力这一最基本的方面来讲,女人比男人更强。男人的强体现在瞬间的力量上,而这与绵延持续的生命力没有任何关系。
女人比男人更强的理由在于:第一,对疼痛的感觉相对比较迟钝;第二,更能够经受得住失血的考验;第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笔者想阐述的内容主要就是以上这些。对于希望进一步深入思考的读者,再赘述几句,以供参考。
从解剖学上讲男女的神经分布是相同的(生殖系统除外),因此,对疼痛的忍受能力强即意味着神经的感受性迟钝,而神经是动物界中最高级的器官,神经系统发达与否,决定了动物的进化程度。
说到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出色的是一种能够形成芽胞的细菌,当外部环境恶劣比如营养缺乏,特别是碳源、氮源等缺乏时,这类细菌便形成具有很强保护能力的芽胞,进入代谢相对静止的休眠休态,以维持菌体持久生存。而身体最善于变化的莫过于阿米巴原虫了。
身体的变化同再生能力也有密切的关系。假设人们讨厌海盘车[2]或蚯蚓,将其一刀两断,很快它又能长成两个个体,我们是无法轻易将其弄死的。阿米巴原虫、海盘车以及蚯蚓在动物分类上,都处在不怎么进化的位置,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然而它们的生命力却出奇强健。
最后我想补充的是,从以上启示中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完全是读者的自由。作为我本人,我对拥有超凡能力的女性是非常尊敬、崇拜和恐惧的。
[1] 源自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导演的电影《擒凶记》(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1956年)中的插曲,法语意为“该是怎样的就是怎样”,或译“顺其自然”。
[2] 海盘车:居于海底的一种棘皮动物,属于海星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