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维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圆圈图(发散思维)

情境导入

想一想,用四根火柴能拼出哪些汉字和英文字母?

这是一个头脑风暴式的问题,在无限制的自由联想下,家长和孩子能迸发出多少创新想法?家长和孩子之间又是怎么有效地交流自己的想法呢?你肯定想到了,在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中,把每个想到的点子写下来、画下来啊!听起来很不错,但问题来了,如果孩子根本没有想法,无从下手,或者很快就才思枯竭了怎么办?这时不妨尝试提出下面这些问题来帮助他打开思维、拓宽思路:

●四根火柴就像汉字里的四个笔画,想一想四笔可以写出哪些汉字?

●你能找出哪些可以用四笔写出来的英文字母?

●观察你已经拼出的这些汉字和字母,变换一下笔画,你还能联想到哪些新的汉字或字母?

●一定要用四根火柴吗?能不能一次只用一根或两根火柴来拼字?你还知道什么不同的拼法?

这下孩子的思路是不是开阔了许多?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孩子的思路越来越发散,刚写了个“王”字,他立马就想到了“大王”“国王”……把话题越拉越远,完全忘了自己一开始究竟是要干什么的。

有没更好的方法?有,八大图示里的圆圈图,就是一个很棒的头脑风暴利器!

用圆圈图怎么画

当孩子的脑袋中已经有了一些想法,可以按照以下四个步骤,把这些思考结果呈现到思维导图上。

图2.1-1 圆圈图的画图步骤

第一步:在纸的中心先画出一个小圆圈。

第二步:以小圆圈为中心,再画出一个大圆圈,并且尽可能在大小圆圈之间留出足够多的空白区域。

第三步:在中心的小圆圈内写下或画出我们将要思考、解决的主题,例如:四根火柴。

第四步:在大小圆圈之间的空白区域,写下或画出我们基于这个主题发散联想的结果,例如中文汉字“木”“丰”等,英文字母“X”“M”等。

至此,一个圆圈图就基本完成了,剩下的就是不断地往大圆圈里添加新的思考结果,让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更加丰满。看出来了吗?大圆圈里足够的空白,给了孩子充分的发散思考空间,小圆圈里的中心主题,也时时刻刻在提醒孩子,放飞思维的同时别忘了咱们的目标是使用四根火柴拼出新花样,想法需要满足这个目标条件,可别跑题了哦。

圆圈图三要素

上面我们用圆圈图完成了对“四根火柴的不同拼法”的发散联想。在绘制的过程中,我们从最开始的几个零星想法,逐渐引发出别的联想,相继产生一连串的创造性思考结果,为这个开放式问题找到了更多的答案。

但是,为什么解决四根火柴拼字的问题,我们要用到圆圈图,而不选择我们在后面将要讲到的气泡图、树形图等其他几种思维导图呢?换言之,我们如何知道,在面对某一问题时,应该选择哪个思维导图呢?要解决这个选择疑惑,首先需要了解圆圈图的三要素。

要素一 定义

圆圈图的定义是,可视化地表示联想和定义(Brainstorming and Defining)的发散思维过程。

根据情景导入的例子及圆圈图的定义,我们可以感知到,圆圈图能帮助孩子拓展思考问题的角度,培养发散联想能力。同时,在接下来更多的应用场景中我们能了解到,圆圈图还能帮助孩子回忆学过的知识,来定义一个事物或者概念。

熟悉定义的好处就是知道这个工具有什么作用,以后遇到这类问题就直接找这个工具。比如当我们遇到一个发散类问题“秋天能让你想到什么”,或者是一个定义类问题“请你说一说什么是兴趣”,这时候选择圆圈图就对了。

这对成年人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但孩子仅仅知道定义还不够。

当孩子面对某一问题时,要想他能够快速判断该用哪个思维导图来帮助思考,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家长需要有意识地提出含有特定思维关键词的引导问题。经过反复练习,孩子能够感知到,这些问题里的关键词就是某种信号,指示他去选择特定的思维导图。选择了对的导图,孩子就可以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所以接下来,我们还要了解三要素中的另外两点——“思维关键词”和“引导问题”。

要素二 思维关键词

圆圈图的思维关键词有两类。一类指向发散联想,用于头脑风暴,比如联想、想一想、知道、找出等。另一类指向定义,对某一概念下定义,有理有据地说出自己的理解,比如定义、解释、说说(说一下)等。

图2.1-2 圆圈图的思维关键词

要素三 引导问题

使用圆圈图的思维关键词,在对某一个话题做联想,或对某一个概念做定义的时候,就可以提出特定的引导问题。例如,在引导孩子对圆形做联想时,可以这样来提问:关于圆形,你联想到了什么?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吗?而在引导孩子对圆形做定义时,可以这样来提问:你可以解释一下,圆形是什么吗?你会怎样来定义圆形呢?

回过头,复盘我们在前面“情境导入”例子中提到的几个引导问题,看看它们是否包含了符合“联想和定义”的这类思维关键词。

●四根火柴就像汉字里的四个笔画,想一想四笔可以写出哪些汉字?

●你能找出哪些可以用四笔写出来的英文字母?

●观察你已经拼出的这些汉字和字母,变换一下笔画,你还能联想到哪些新的汉字或字母?

●一定要用四根火柴吗?能不能一次只用一根或两根火柴来拼字?你还知道什么不同的拼法?

发现了吗?引导问题中包含的思维关键词就像指南针一般,能引导孩子打开思路,进行多角度的发散思考。

应用场景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圆圈图的三要素,解决了如何选择思维导图的问题。尝试想一下,在以下三个场景中,你应该怎样引导孩子使用圆圈图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呢?

场景一 孩子即将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了,在幼升小的面试环节,老师通常会要求每个人来做一下自我介绍。这时候,孩子该如何打开思路,准备一段内容丰富的自我介绍,把自己全面地展示出来呢?

自我介绍,是用圆圈图做发散联想的一种典型应用。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思考角度,来引导孩子完成这个自我介绍圆圈图。

首先,可以介绍一下你的基本信息。例如:你的名字叫什么?是男孩还是女孩?今年几岁?其次,你可以介绍一下自己的外貌特点。例如:你是长发还是短发?有酒窝吗?眼睛大不大?接下来,你还可以再来想一想自己的性格特点。例如:你爱笑吗?还是比较腼腆?最后,你可以讲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哪些。例如:爱打篮球、喜欢阅读、喜欢小动物等。

图2.1-3 自我介绍圆圈图参考图例

从这四个角度进行发散联想后,可以画出图2.1-3这样内容丰富的圆圈图。有了这些素材,相信孩子做起自我介绍既能侃侃而谈,又不会离题千里,因为中间小圈圈里的“我”,时时刻刻都在提醒他,现在要做的是“自我介绍”,可不要谈到自己有三位好朋友之后就开始跑题,一股脑地介绍他们的“英雄事迹”去了。

场景二 我们在家给孩子做英语启蒙的时候,常常会一起阅读绘本,或是通过“磨耳朵”的方式,让孩子听大量的歌谣、看动画片来培养语感。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希望孩子能记忆更多单词,增加词汇量。有没有什么有趣的游戏方式可以帮助孩子记忆单词呢?

圆圈图可以帮助孩子通过发散联想的方式来记忆单词。以图2.1-4为例,家长可以给孩子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以字母M开头的单词,你能想到哪些?孩子可能会从自己最熟悉的单词开始说起,比如首先想到妈妈(mommy)、我(me)等。这时候,家长可以进一步提醒孩子去回忆读过的绘本,找找以字母“M”开头的动物单词有哪些,他可能又会发现例如猴子(monkey)、老鼠(mouse)、麋鹿(moose)等。如果孩子不太记得绘本里的单词,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再次去翻阅绘本,查找和确认记不清楚的动物单词。除了对绘本进行联想,家长还可以用孩子熟悉的音乐、动画等为线索引导孩子展开联想,甚至根据家里的物品来搜索寻找,比如牛奶(milk)、杯子(mug)……再试着去翻一翻冰箱,里面有没有蘑菇(mushroom)?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孩子边想边画,不但能联想记忆已经认识的单词,同时也是一个学习新单词的好方法。

图2.1-4 “M开头的单词”圆圈图参考图例

类似的场景,转换到中文环境里,家长也可以试着用圆圈图来教孩子认字,例如:找一找带“氵”的字有哪些?哪些字是“土”字旁的?或者是让孩子想一想AABB形式(漂漂亮亮、磨磨蹭蹭……)的词语有哪些?圆圈图的图示特点是大面积的留白,给孩子腾出了广阔的思考空间,激发孩子对中心主题进行360°的全方位思考。

场景三 给孩子读绘本《金老爷买钟》,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金老爷为了校准阁楼里一座钟的时间,在商店里买了四座钟,分别放在厨房、阁楼、门厅和卧室里,他跑过来跑过去地调整,却发现它们的时间总是不一样。金老爷很苦恼,请了钟表师傅来检验,结果却是每一座钟都很准。孩子解开这道关于时间的谜题后,知道了时间的特点——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流逝。以这个故事为引子,我们不妨让孩子试着深度思考一下:“什么是时间?你可以对时间下定义吗?”这也是一个引导孩子“把薄书读厚”的好机会。

从小到大,我们接收到的绝大多数“定义”都来自书本里的既定内容,前人已经总结、归纳出来了,后人只需要去背诵、记忆即可。一旦形成了这样固化的思维模式,当面对一个新概念时,孩子就很少会主动思考——“我能不能对一个事物或概念做出自己的定义呢?”家长也难免会认为,让孩子对一个抽象概念下定义,似乎是一个很高深的难题。其实不然,圆圈图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独立去思考、定义一个概念。

我们来尝试一下,如何使用圆圈图对“时间”做个定义。

我们把一个圆圈图划分为四个象限,顺时针来看。

第一象限是图例解释——你能用图例,或者从生活中找到一些具体的事物,来表示这个概念吗?例如“钟表”就是我们常常用来表示“时间”的一个物体。在第二象限里,你需要举出几个能够说明这个概念的例子,例如钟表上的小时、分钟、秒可以表示时间,平时说的年、月、日也可以表示时间。到了第三象限,你需要为这个概念提供一些错误的示例,你认为哪些东西是不属于“时间”的?例如厘米和毫升跟时间就不存在任何关联。根据前面三点思考,你找到了“时间”的具象是什么,也能够判断出哪些东西属于“时间”,哪些东西不属于“时间”。那么现在,你能够对“时间”做出一个定义了吗?这就是思考的最终结果,在圆圈图的第四象限里,对这一概念做出定义。例如,时间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代表着过去、现在和将来。结合四个象限的内容,我们也就给时间做出了定义。

图2.1-5 如何用圆圈图来做定义

画这样一个圆圈图,孩子需要独立去搜寻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一个抽象概念做出定义和解释。这对他将来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知识拓展

圆圈图用于发散联想,但孩子在画圆圈图的时候,往往容易在找到一个思考方向后就难以脱离出来,陷入了单向思考模式,其实这样并不符合圆圈图鼓励多角度发散思考的特征。这时,家长的引导尤其关键,及时给孩子提出新的思考角度和方向,才能全方位地训练孩子的发散联想能力。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问孩子这样一个问题:“看到圆圈,你想到了什么?”孩子很容易从“圆”这个形状开始进行联想,想到了篮球、甜甜圈、硬币、纽扣、太阳、时钟等。毫无疑问,从形状这个方向上我们可以联想出很多东西,但这样的思考显然还不够发散,家长需要给孩子提出新的思考方向,例如:圆圈看起来像不像一个盘子?在生活中,圆圈有哪些特别的作用?这样就引导孩子从圆圈的功能上去思考,联想到盘子、碗、篮筐、水杯、帽子等。此外,从运动轨迹上思考,圆圈还可以表示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从寓意上想,圆圈还象征着团圆、圆满……

所以,孩子在画圆圈图时,不仅需要联想,还要注意发散思考的广度和深度。而在发散思考的过程中,孩子尤其需要家长的引导和示范,帮助他寻找新的角度和方向,激发大脑进行全方位的思考,避免陷入单向思考的模式。

挑战任务

到这里,你已经了解了圆圈图的三要素,也明白了圆圈图的应用场景有哪些。现在到了实际操作的阶段,不如尝试着从以下四个挑战任务中挑选出感兴趣的话题,来引导孩子画图思考吧!

任务一你最喜欢的数字是什么?从这个数字,你能联想到哪些东西呢?请画一个圆圈图,将你的联想都展示出来。

任务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同学们提交作业的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除了常见的纸质作业本,还可以通过电脑来在线完成和提交。你能想象出二十年后的作业本是什么样的吗?请你使用圆圈图,大胆地进行联想吧。

任务三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被爱包围着,这份爱可能来自家人,也可能来自朋友,甚至来自偶遇的一位路人。在你心里,爱是什么?你能画一个圆圈图,给“爱”做出定义吗?

任务四如果有外国朋友来到你居住的城市旅游,你会怎么向他介绍这座城市呢?用圆圈图来帮助你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