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高难度沟通:格局低的人,情商再高也无法好好说话
不想听别人说话,怎么能成为社交高手
情商这个词,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在我们的认知里,情商高的人与人相处时,绝对不可能冷场,更不可能把天聊“死”,他时刻都能找到话题,滔滔不绝地说下去。因此,我们总是羡慕、欣赏那些情商高的人,希望自己也能够像他们一样,成为聊天高手。
可是,我们忽略了一件事,单单会说话,并不能有效沟通。有说的一方,就有听的一方。情商高的人,确实能把话说得很漂亮,但对方是主动听你说,还是被迫忍受呢?如果是后者,那肯定无法实现高质量的交流。
可见,在说话这件事上,情商的高低,并不会彻底影响双方谈话的质量。假设一个人情商虽然不够高,但他能清楚认识到自己的格局,喜欢倾听别人说话,而不是大放厥词,相信别人也是愿意跟他交流的。
有格局的人,即便不擅长说话,但如果懂得倾听,懂得在关键时刻进行回应,一样能跟别人达成高质量谈话。
倾听并非像我们以为的那样,一个人在单纯地用耳朵听,另一个人在不停地用嘴说。倾听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感受对方在谈话过程中表达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
然而,我们最常见的是唠唠叨叨、说个不停的人,或者咄咄逼人的人。
为什么安安静静坐下来听别人说话的人很少呢?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们总是偏爱那些能说会道、看似情商高的人,却忽略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能说会道的人都是精明的,比如,在招聘时,很多面试官都会看重面试者的说话能力。
现在看来,能说会道的人虽然受人偏爱,但是懂得在适当的场合保持沉默的人更容易受到别人的尊重和欢迎。在一个大家都议论纷纷的场合,懂得倾听的人会更有格局,能意识到认真听别人说话比自己说个不停,更能彰显自己的情商。
李婉茹是一个非常安静的女子,她跟别人交谈时喜欢听别人说,自己却不怎么说话。令人意外的是,李婉茹有很多善于交际的好朋友,这也让不熟悉李婉茹的人感到非常不理解。其实,原因很简单,她非常善于倾听。
有一次,李婉茹受邀参加一个关于动物保护研究的宴会。会上有很多人都热爱动物,而且对动物保护方面的问题都有一定的研究。李婉茹对这方面了解得并不多,但是她非常感兴趣,所以当那些人侃侃而谈时,她一直在认真地倾听,偶尔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等到宴会结束后,李婉茹收到了好几个人的邀请,请她参加下一次聚会,甚至还有人夸赞她是一个“极富鼓励性”的人,是一个优雅的女人。
在动物保护方面,李婉茹是一个知识非常匮乏的人,在宴会上没怎么讲话。但是,就因为她懂得倾听,很多人愿意和她做朋友。由此,我们知道,会说话的人固然受人欢迎,但有的时候,懂得倾听的人会更受人喜爱。
现今社会,懂得倾听的人越来越少了。很多人都在参加各种演讲补习班和线上的付费口才培训课,希望自己变得越来越能说,希望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让生活越来越好。
当我们与人交谈时,一般都会“恭维”别人一番,但有的时候,与“说”相比,人们更需要的往往是“听”。对一些人而言,倾听,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恭维”。
如果有人在仔细地、安静地听我们讲话,一直对我们的讲话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我们才有更大的动力维持这场谈话。
雷哥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他随机应变的能力经常让旁人为之折服。但很不幸的是,雷哥的朋友非常少,他自己也非常困惑。后来,经过别人仔细分析,雷哥才发现,导致他没有朋友的最大原因竟然是自己“太能说”。
确实是这样,雷哥随便拉个人都能说上大半天,他太能说了,经常是一说话就“刹不住车”,自己一个人说个不停,别人却没办法插嘴。
此外,雷哥虽然能说,但说的都是一些虚无缥缈的废话,别人听了半天也没有从中收获到什么,还浪费了时间。长此以往,自然就没有人愿意听他讲话了。
生活中,有一群像雷哥这样的人,他们在讲话的时候,并不关心听众是否喜欢、听众是否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他们只是一味地在讲自己感兴趣的事,或者完全依靠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表达,发泄自己想要说话的欲望。整个过程,始终是他一个人在说话,这当然是社交大忌。
在一家报社做记者的马先生,曾采访过很多知名人士。每次采访完这些名人之后,他都能与之成为朋友。如果问马先生有什么秘诀,得到的答案很简单,就是认真地听他们讲话。马先生说:“现在,很多人之所以不能给人留下好印象,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倾听。一些名人曾经告诉我,他们不太喜欢滔滔不绝的人。可生活中偏偏就是有些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总是拼命地想表达自己,而不给他人讲话的机会。让他们听别人讲话,简直是太难了。”
可见,我们要想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除了懂得说话的技巧外,还应该学会倾听。
倾听是一门艺术,它不只是简单的听与不听。倾听者对于谈话所投入的精力,并不比说话者少。当别人滔滔不绝地讲话时,你要认真倾听,还要不时地做出积极的回应,表现出你的喜欢和尊重。
你可能会问:“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听众呢?”建议你从以下几点学习:
1.全神贯注地倾听别人讲话。当别人跟我们讲话时,我们要注视着对方的眼睛,停下手里的一切事情。不然,对方会觉得你根本不乐意听,也不尊重他。这个倾听原则,适用于任何一种沟通,哪怕说话者的地位比你低,年龄比你小。
2.适当的时候给予回应。沟通交流时,如果你从头到尾一句话都不说,会让人觉得很死板,气氛也不融洽。适当的时候,你要回应一下对方,哪怕只是简单的“是”“结果呢”“怎么样”等。如此一来,对方就知道你在认真听他讲话,他会更愿意说下去。
若是没有听清楚,不妨问一下,不要以为这样对方会不高兴,其实这恰恰表明你很关心他的话题。当然,在提问的时候,千万不要乘机抢过对方的话题,这样会引起对方的反感。除非,对方的话已经讲完,你才能接过话茬。
3.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话。听别人讲话时,就算对方有地方说得不对,也不要立刻打断他的话,纠正他的错误,更不要露出轻蔑的神情,否则很容易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哪怕你不喜欢对方谈论的话题,也不能直接打断。适当的时候,巧妙地引出另外一个你们彼此都喜欢的话题,这样做会显得更得体。
掌握了这些要领,你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倾听者。当你学会了认真倾听,对方会觉得你很亲切、善解人意。这对于每一个想要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的人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沟通技巧。
最后强调一下,在需要沟通的场合,倾听能显示出你的格局,与其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能说话、情商高的人,不如让他觉得你是一个有格局、心胸宽的人。
打招呼这件小事,在社交中很重要
跟别人相遇,连个招呼都懒得打,这样的人能成为社交高手吗?肯定不能。打招呼这件事,与情商高低没有关系,即便再内向、再木讷的人,也一样可以轻松地跟别人打招呼。
不屑跟别人打招呼的人,只能说明他格局比较低,要么目空一切,要么心胸狭隘。如果你想成为社交高手,就不要顾虑自己口才不够好,不如先从打招呼练起。
打招呼看似是件小事,但能够在短时间内向别人展示出很多重要的东西,比如个人修养、文化素质、说话习惯等。打一个得体的招呼,可以给人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它就像是在沟通中加入了润滑剂,满足了人们的亲近心理。
打招呼时,不必拘泥一种形式。你可以向对方问好,也可以赞美对方,还可以在见面时聊聊天气或其他的事。你要知道的是,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打招呼时的态度。
有人经过研究得出结论,人际关系行为模式中有一条规律:一方表现出的消极行为,会引起另一方相应的消极行为;一方表现出的积极行为,会引起另一方相应的积极行为。这不难理解,每个人都希望在交往中得到他人的尊重。见面时,彼此热情地打个招呼,关系自然就显得更亲近一些。如果两人中有一方高傲自大,对人不理不睬,另一个人可能就会心生厌恶。毕竟,谁也不喜欢傲慢无礼的人,高傲的姿态很容易诱发对方的敌视情绪。
下面以甲、乙两人相遇时打招呼为例,详细地说明一下。
甲:“你好!很久没见了。”
乙:“是啊,好久不见。最近很忙吧?”
甲:“确实。事情很多,你怎么样?”
乙:“我也一样。你这是要到哪儿去呢?”
甲:“我要到超市买点日用品。你呢?”
乙:“去看望一个朋友,今天是他的生日。那你忙着,我先走了。再见!”
甲:“再见!”
两人表现得都很热情,且礼貌得体。彼此问候一下,给对方留下了好印象。这份好印象,直接影响着他们日后的关系。假如见面时一方表现得很热情,而另一方很冷淡,那么这种美好的关系就会被破坏。
甲:“你好!好长时间没有见到你了。”
乙:“是的。”
甲:“最近忙吧?”
乙:“不太忙。”
甲:“到哪里去呢?”
乙:“超市。”
甲:“再见!”
乙:“再见!”
很显然,甲对乙的态度很主动,也很热情,可乙却表现得很被动,很冷淡。甲的热情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就会对乙的冷淡和不礼貌心存不满,下次再见面的时候,他就不会这么积极主动了。久而久之,两个人的关系就会越来越疏远。
再来说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晓旭最近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新房,兴奋之情常常溢于言表。
有一天,晓旭刚进电梯间,心中的兴奋就减了一半。闷热的电梯间被一张破旧的桌子占去了一半,桌子后面坐着一位冷面的电梯员。看着这张冰冷的面孔,晓旭的心情顿时低落下来。
电梯员冷冷地问:“几层?”
晓旭按捺住心中的不悦,朝电梯员笑了一下,说:“阿姨,我到7层,这么热的电梯间,您工作肯定很辛苦吧!”
电梯员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可不是吗?这么小的一个地方,就这么一个电扇,一待就是6小时……小伙子,7层到了。”
电梯员的这声提醒,让晓旭的心情好了起来。瞬间的改变,使晓旭感到:一声问候,加上一个微笑,简直就是一股可以融掉冰川的暖流。
从这之后,晓旭每次乘电梯,电梯员都会主动跟他打招呼,聊的话题也更多了。
有一次,晓旭要装修新房,他跟装修工拿着木料进电梯,一比划,木料还真进不去。电梯员看见是晓旭,就说:“来,来,来,把我的桌子抬出去,把木料一斜不就进来了吗?”
果不其然,木料很快就运送完了。楼上的邻居问晓旭:“你的木料是怎么运上来的?”
晓旭说:“当然是用电梯了,走楼梯的话还不得累死?”
“啊?同样的装修木料,我们装修的时候,电梯员就说木材太长,电梯里放不下,怕损害电梯,让我们必须走楼梯,我们这些木材就是这么走楼梯一层一层扛上来的。”
晓旭没有说什么,因为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他用打招呼的方式增进了跟电梯员之间的感情,电梯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了他方便。
打招呼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能让别人感受到温暖。早晨上班前,给家人打个招呼,他们就会在幸福中盼望你早点归来;上班时,对门卫打个招呼,他们会还你一个欣赏和尊敬的问候;每天遇到同事时,打个招呼,你的人缘就会更好;餐厅吃饭时,朝服务员打个招呼,他们会更热情地为你服务。
生活的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人们为自己的事已经忙得焦头烂额了,很少有闲暇关心别人的事。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的心中都需要他人的理解和关怀,此时,给他们打个招呼,他们就会用热情来回报你。
打招呼虽然是小事,但也有学问,这里有几条建议,你不妨当作参考:
1.拿出你的热情,展露积极的姿态。遇到他人时,不管你的心情怎样,都要迅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进入一种友好的状态中,主动与对方打招呼,让对方从你的言语和神情中,感受到真诚与热情,感受到你对他们的重视。
2.与对方打招呼时,一定要看着对方。如果你在说话时漫不经心,顾左右而言他,别人会觉得你只是在敷衍,心里会很不舒服。
3.打招呼时选择恰当的话题。有研究者指出,和陌生人见面的5分钟内,最好只进行一般问候,谈论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就算是熟人之间,比如老同学、老朋友,打招呼时也要选择恰当的话题,有时只需要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就行。与陌生人打招呼,往往有两三个问答往复就行了,没必要问得太多。否则,会给人一种“别有用心”的感觉。
打招呼的能力每个人都具备,主动一点,付出真心与热情,别人才更愿意与你交往。
摆着冷漠脸,没人愿意跟你热情交流
你有什么样的格局,就会有什么样的态度。当你期待一个温暖和谐的世界时,首先要保证自己内心的温暖和谐;当你期待他人善意的微笑时,首先要让内心的善良和笑意充满自己的眼睛。还记得寓言故事中那个对着空谷喊话的孩子吗?你礼貌相待,空谷里的回声便同样礼貌地向你问候致意;你恶语相向,空谷里的回声也会用最尖刻伤人的语言报复你。
你热情,世界才会报以热情;你给他人带来幸福快乐,他人才有可能用善意的支持和无私的帮助来回应你。
初夏时节,王倩换了份新工作,为了上下班方便,她搬进了距公司不远的一个豪华国际公寓。这个住处租金高,但环境很好,不像她原来租住的旧小区,楼下过道旁边都是居民们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地砖都碎了,路面也不平,七扭八歪地停几辆汽车,小区院子就满了。
这个国际公寓楼下的院子虽然不大,但种了很多大树,还有草坪花园、喷泉水池、亭台楼阁,彰显着优雅高贵的格调,让王倩十分喜欢。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这个高档小区的住户关系不像原来那个小区那么融洽,好像邻里之间一点儿也不热情,不知是不是王倩的错觉,感觉住户都挺冷淡的,不爱理人。
王倩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她跟邻居碰过几次面,却连个正式的招呼也没打过。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王倩逐渐融入了新公司,也习惯了自己的新家,就是跟邻里之间的关系还是冷冷的,让她心里不太舒服。
一天早晨,王倩恰好跟邻居老夫妇一起出门,她莫名地有点紧张,那老爷子看上去面目和善,有点像之前那个小区的陈大爷。要说陈大爷可是远近有名的热心肠,冬天包了大白菜饺子还会敲开她和舍友的家门给送上一碗来。但是这位“某大爷”不仅不理人,连看都不看她一眼,闷头锁了门就走了,等电梯时又碰了面,还是各自低头,王倩觉得尴尬,只得拿起手机胡乱浏览着微博。
到了公司,王倩对同事张姐吐槽早晨的尴尬遭遇,她有些自嘲又有些讽刺地说:“那个小区的房价有多贵咱又不是不知道,买得起住得起的都是有钱人,有钱人才不屑跟我这样的小租户打招呼呢,要说这小区房子是好,就是没有人情味儿,人跟人之间那么冷漠,哎哟,住得我都压抑死了,那帮邻居真是不好相处。”
张姐听她这么说,笑着给她出主意:“你要不试试主动跟邻居打个招呼?咱们倩倩气质冷艳高贵的,人家没准只是不好意思先跟你说话呢。”
王倩嘴上说“张姐你净拿我开玩笑”,心里却有了想法,她回忆起来自己确实没主动对新邻居们示好过。与其每天感觉尴尬、心情压抑,不如试试“主动出击”,也许一切就会有改善呢?
第二天一大早,王倩屏住气盯着自家门上的“猫眼”,看见邻居开了门,赶紧也开门出去,装作偶然遇到,但这次她没有低头摆弄手机,也没有匆匆避开视线,而是咧开嘴笑着对邻居老夫妇说了声:“大爷大妈您二位早!我是新搬来的,我叫王倩!”
让她意想不到的事情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发生了——邻居也十分友善地对她笑,从门口到电梯里一路闲聊,还邀请她没事到家里来坐坐。王倩像中了大奖一样欢欣鼓舞,下了电梯与两位老人分开,她眉开眼笑地往公司走,一路上看见小区里的邻居、保安、保洁工,都大大方方地说一句“您早”。大家也都报以微笑,一个坐在儿童车里的小朋友还朝着她拍手,咯咯地笑,这让王倩开心极了,整个人也都精神多了。
到了公司,王倩忙不迭地对张姐描述了早晨的经历,张姐说:“你看,之前都是你自己瞎想了吧?人跟人的关系就像一面镜子,又像山谷回声,你以无声对待他人,他人便还给你冷漠寂静;你以热情对待世界,世界会还给你更多热情。不仅是对新小区的邻居们,以后你对其他人也试试,这个复制快乐的秘籍可灵了。”
可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内敛、羞涩的部分在作怪,主动对陌生人微笑的小举动在我们看来很难很难,像王倩这样苦于人际关系冷漠又不敢先表达友善的人,可能在心里百转千回地琢磨着——突然向人家示好,会不会太唐突了?会不会被当成“神经病”?会不会被理解为有什么不良企图?会不会遭遇冷眼……如此纠结,可能幻想过很多次先开口问声好,最后还是默默低着头擦身而过。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对周遭的人视而不见,陌生的人依旧是陌生的。
永远不要把别人的冷漠当成自己缄默的理由,少想那些“别人可能会觉得我……”之类的事情,我们的目标是让自己成为更好、更幸福的人,哪怕再三被他人的冷漠刺痛,只要坚持微笑,总能收获温暖的回应。善意相通时,整个人都像被微风拂过,那种美好的体验会让你感觉一切努力和坚持都是值得的。
勇敢踏出友善热情的第一步,你要知道:
1.对别人好,不丢人,越是强大的人,越不怕主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2.如果想到被拒绝会很尴尬,那就先对处在困境中的人施以援手,只有那样做了之后,你才能明白他们有多需要你的帮助,从中获得的满足感会激励你更进一步。
3.对还不是很熟络的邻居、同事、快递小哥、保洁人员、餐厅服务员、停车场收费员……点头微笑,赞美这些抬头不见低头见或为你服务的人,哪怕只是一句“您好”。
对自己说的话不负责,别人当然不想听
随便找一份招聘启事,就可以看见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认真负责;随便找一份自荐书,也会看到一个最常用的自我评价:认真负责。
可能因为说得太多,听得太多,这四个字的真实意义似乎已经变得非常模糊了,所以很多人在社交中都忘记了对自己说的话负责。
要知道,任何一个有格局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如果一个人总是习惯推卸责任,那么他说的话就没有任何分量,也就无法获得别人的认可。
王磊是某文化公司的新编辑,他入职之后,很喜欢问问题,可惜不到一周,领导就发现他“好问”不是因为“勤学”,而是……
“写一篇这样的文章行不行?”“做一个这样的选题行不行?”“这样改行不行?”……如果领导不表现出任何反感,王磊就会把工作中的所有问题都让领导替他解决;如果领导提出具体操作细节上的一些错误,他会立即说:“你以前说……而你现在又说……”
领导自然明白王磊的用意:他并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只是不愿意承担责任而已。
于是领导后来就反问他:“你觉得行不行?”
“行。”
“为什么?”
“因为……”王磊支吾了半天,一句话也没说到点子上。
“你的工作,你自己应该先考虑清楚,如果所有的事情都由我来决定,那公司招聘你来干吗?”在领导的观念中,优秀的员工会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提高效率的方法,而王磊却没有这个能力;相反,他在另外一方面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推卸责任。可惜他不明白,这种招数等于告诉别人:“我很愚蠢!我很无能!千万别把工作任务交给我,我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不能向上级推卸责任了。怎么办?王磊早就有一整套方案。
有一次,王磊交上来一篇稿子。领导浏览了一下,发现了一个技术性错误,于是把王磊叫过来问是怎么回事。
领导本来并没有什么责备的意思,因为新人在开始工作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不断地出现各种错误。领导的职责之一,就是帮助他们纠正错误。但是,王磊的回答却让领导注意到了更深层的问题。
“作者就是这样写的,我又不懂,哪知道他这个有问题?”
“那这篇稿子是谁初审的?”
“我。”
“初审要求达到什么标准?是否允许出现技术性错误?”
“……”
“那现在出了技术性错误,是谁的责任?”
“那个作者写成这样的,我根本不知道这个……”
“你的意思是说,这是作者的责任,我应该去找作者?”
“嗯。”
“好,这是作者出了错,我应该去找他。不过我想请问你一下:既然我已经跟作者直接沟通了,你所做的初审又不能保证稿件的质量,那么编辑部何必聘你来做编辑呢?”
如果某种习惯是一个人二十多年来养成的,那么要在三个月之内改变,可能性确实不大。那些根深蒂固的思维、行为方式,经过王磊的“聪明才智”加工,总是能以各种巧妙的方法被应用到各种地方。
王磊的最后一项工作任务是参加并报道一个会议。结果,三天下来,他连一篇报道都没写好。
领导知道情况后,赶紧打电话给王磊,询问是怎么回事,得到的回答甚是精妙:“会场周围没有网吧,我拍的照片、写的新闻稿都没法发回公司。”而事实是,为了这次会议,公司已经准备了两个多月。会场没有灯光,没有讲台,没有桌椅,没有音响,没有宣传品……这些问题都由其他的工作小组解决了。而王磊,这位独当一面、负责现场新闻报道的编辑却在跟领导抱怨没有网吧。
解决问题,补救漏洞是当务之急。领导告诉王磊马上在家上网,把新闻稿和照片都发布了。第二天领导来到公司,上网一看,新闻只有三篇,照片只有两幅。
王磊的解释是:“那破相机老没电。”
不怪上级,不怪下级,当然更不能怪自己!嗯,那都是“月亮惹的祸”!上天安排的,没有网吧,相机没电,他有什么办法?
王磊也许就这样想着,于是在他还这样想着的时候,他被解聘了……
这就是职场中的伪聪明,要避免成为王磊这样的人,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1.过多地揣测他人,甚至张扬、卖弄,不仅会让人觉得你不靠谱,还会让人产生反感情绪和戒心,不利于你职场人际关系的发展。
2.对自己的言行负全责,不要无所顾忌地对自己不甚了解的事情夸夸其谈。应全面了解事物的各个方面,抓住事物的本质,有理有据地发表看法。
3.只有在被问到时才提出建议。不要随意自告奋勇,不要胡乱提出问题并指明不适之处,只需提出积极的解决方法。
打动人心,要以换位思考的方式说话
只为自己考虑,不为他人着想,这样的人格局是很低的。在人际交往中,格局高的人都懂得将心比心,能够设身处地做换位思考,这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在世间行走,我们不仅要向内看到自己的需求,更要向外关注他人的感受,那不是一种奉献,更不是吃亏,而是对自己的保护和帮助——只有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体验和思考问题,才能在情感上得到沟通,减少矛盾分歧,奠定相互理解和接纳的基础,最终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目的的达成。
贾跃是一个热衷网购的时尚宅男,上网十余年,经历了中国网购从兴起到兴盛的整个发展过程。要是以他每月的成交量和消费量来看,他绝对算得上是中国几大网上商城的超级客户。
网购方便快捷,好处很多,但有时候也会遇到买不好的情况,退换货操作起来比较麻烦。随着网商的运营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专业化,对消费者的保障日趋完善,连退换货也不再是什么难事,唯一困扰贾跃这种“铁杆网购狂”的问题就是快递不够快了。加上贾跃他们家的情况有点特殊——他家位于一个老旧小区的板式居民楼里,小楼一共6层,他家住顶层,因为是比较老旧的建筑,楼层也不高,当初设计时就没有装电梯。这也是贾跃偏爱网购的一个重要原因,6层说高不高,但扛着大包小包往上爬可不轻松。
自从网络上也有了超市,贾跃的购物范围又拓宽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什么都在网上买,特别是瓶装饮用水、果汁饮料和啤酒,以往都是从超市零散地买,现在网上买整箱还有折扣,可把他乐坏了。尤其是到了夏天这个需要大量饮品的季节,他鼠标轻轻一点,坐在家里就能等着吃的喝的上门,当天下单,次日到货,又快又省心。
但是这样买了几次之后,贾跃注意到给他们家送货的快递小哥态度越来越差了,之前还笑呵呵地让他签收,后来把东西狠狠撂下,话都不多说一句,脸上明显有不高兴的表情。
虽说贾跃买的是商品,不是快递员的笑脸,但送快递的每次都跟有深仇大恨一样对他,让他非常不自在,为此他还打了售后服务电话投诉那位快递员,快递公司对快递员进行了调换。那人第一次给贾跃送货,就口气不善地对他说:“你们这儿没有电梯,干吗一次买这么多东西,你这一单我们送上来只能挣3块钱,要不你拆成几单买,让我们也赚一些,真快累死了。”
贾跃嘴上哼哼哈哈地应承着,心里却暗想:“多下几单?我要不凑够了一定钱数就不能享受满额折扣,要不是为了凑单得实惠,我还不至于买这么多呢,管你送货赚多少钱,你就是干这行的,还不想受累搬东西,有本事别送快递啊。”
贾跃一如既往地在网上成箱买啤酒、饮料,跟快递员之间的不愉快时时惹他不爽,却也只能忍着,直到有一天,贾跃自己做了一回“快递员”,才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和态度。
贾跃他们公司是私企,他是老板的助理,免不了在工作之外为老板做些私人事务。这天,老板从外面打电话给他,跟他说自己车里有些酒水饮料,让他赶紧开车给老板娘送过去,那边急着用。
贾跃拿着老板的车钥匙,开着车就到了老板家楼下,停好车打开后备厢,他可傻了眼,一箱可乐,一箱啤酒,还有红酒四瓶,橙汁、椰汁、酸枣汁两大兜,矿泉水两提。这样的量,基本赶上他每次网购的数量了,贾跃在老板娘的催促下搬着这一大堆东西往老板家走。因为东西太多,一次肯定拿不了,他只好先拿几样走几步,回来再搬几样,换着往前挪。
到了楼下他终于明白老板为什么支使他帮忙送一趟了,老板家这个楼的电梯停机检修,贾跃只能拖着东西爬到7层。他气喘吁吁地一层一层搬上去,汗湿了衬衫,手腕都快断了。
敲开老板家房门,老板娘穿个睡衣迎出来,又让他把东西都搬进屋里,轻描淡写一句“谢谢啊,你赶紧回去吧”,就关上了房门。
贾跃皱着眉头,一言不发地下楼开车,他不是因为老板娘的态度生气,而是想到了那些给自己家送货的快递员,他们脸上的表情,与其说是“态度恶劣”,不如说是对贾跃无声的埋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酸痛的肩膀和满头大汗告诉他,他错了。虽然在买卖行为上挑不出毛病,但他的良心知道,自己不顾别人感受,还总耍脾气投诉快递员,简直是个讨厌的自私鬼。
换位思考,低层次要做到的就是一碗水端平,对人对己同一标准,不能一味地对别人高标准、严要求,甚至是苛求,只要一点不满足自己,不管人家是不是有困难有苦衷,就视作仇敌,不给好脸。高层次则是宽对人严对己,对别人做得不到位的事情,该提出来的就提出来,如果无伤大雅,则提都不用提;察觉到有什么隐情,还应主动帮助别人,广结善缘。
有时候一些觉得忍不了的事,在了解了前因后果之后,就变得很好理解了,别人为什么迟到?别人为什么说话不算数?别人为什么没有提供让你满意的服务或者商品?在发怒和指责之前,多问一句为什么,就能免去很多事后的麻烦和悔恨。
同一件事,如果换作你,处在对方的位置上,是不是就一定能做得比人家周到,是不是就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如果不能,你又有什么理由揪着别人的言行不放,还总觉得自己吃了亏?
谁也没有逼你去体会他人的感受,但不会换位思考的人会被看作:
1.自私鬼。在诸多性格上的缺点中,最让人难以忍受的就是这一点。某婚恋机构对6000位适婚年龄的单身男女进行的调查显示,婚恋对象性格特征中最不能被接受的一点就是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的人走到哪里都不受欢迎。
2.惹事精。明明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的事,最后发展成大吵大闹、大打出手,甚至闹出人命,因为只想到自己,不管别人怎么样,自认为被冒犯了,吃亏了,就要报复回来,那样的“混世魔王”,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3.受气包。因为对自己的感受太过关注,自己的所失所得都被无限放大,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波动,别人的死活他们不介意,他们的喜悲却要求别人放在心上,想想也知道不可能,所以总在难受,总在愤怒,迟早要憋出病来。
同样的问题,在你看来是小事,在别人看来可能就是大事,学会换位思考,是高格局的体现,更能让你在社交中给别人留下好印象。
明白对方的喜好,聊天会更有温度
如果你想拓宽自己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和别人聊得来,让别人觉得和你很投缘。即便是有选择性地打交道,你想与君子交朋友,不见得君子也愿意与你有交情。因此,打开话匣子才是最关键的。
刚进公司第一天,小欧就赶上了办公室聚餐。她怯生生地入了座,看到大家谈笑风生,也想融进去,因为只要和这些人搞好了关系,尤其是部门主管,那以后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小欧先是不动声色地坐着,有人和她说话,她就微笑回应;有人给她敬酒,她就连忙站起来,爽快地喝,给足面子。
终于,过了一会儿,她打算主动出击,融入这个团体。
首先,她跟身边一个打扮时尚,似乎在部门里地位不一般的女同事打开了话题。她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位女同事说:“哇,李姐,你的妆化得超好的,超精致的。”
“是吗?呵呵,瞎化的。我看你化得也很不错啊。”
“哪里,和你差远了。你看我的眼睫毛,刷了跟没刷一样,白费工夫。我感觉你的刷出来比较浓密,关键还自然有型,也不知道是技术问题还是我用错了牌子,感觉老是刷不好睫毛。”
“可能两方面都有吧,一来是牌子,二来也要技术好,我这个牌子虽然是朋友送的,说是网购的国外品牌,但我觉得和我买的国内的一些牌子用着差不多。”
“那就是你的技术好了,给传授传授呗。要不我周一上班时,把化妆品拿过来,你帮我看看差了哪些,然后再教我一些技巧?这样会不会占用了你的休息时间啊?”
“这倒不会,我也是自己琢磨着来的。那行,周一我就传授你一些个人经验。”
于是,没一会儿工夫,两人就熟了。
坐在小欧另一边的小陈是办公室里为数不多的两个男性中长得比较有型的一个。此时只见他拿着一款数码相机,这里拍拍,那里拍拍,然后再时不时地自拍一下,很是爱拍。
于是,小欧便借此来打开话题。她说:“你喜欢电子产品吗?”
“还行吧,男人嘛,也就这点爱好。”大概是面对小欧的主动攀谈,对方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哦,我也喜欢这一类,我听说升级到第九版了,只是现在官方下载不下来,我身边的朋友也没有……”
“看来是个玩家啊,这个我有,回头我给你复制一份。”对方大概一听小欧也是个玩家,于是热情了起来。
“真的吗?那真是太感谢你了。”小欧个人倒是很少玩,只是平时常看自己的男朋友玩,所以也顺带着玩一玩。至于升级到哪一版了,也不是她常常关注,而是听男朋友偶尔提起来的。
正说话间,小欧隐隐地听到小陈旁边的那个女同事趴在主管的耳朵边上在说悄悄话,而且内容好像是在说自己,从一些不连贯的词语中,小欧理解的信息是,这个女同事在说自己这位新来的,又是研究化妆,又是爱打电玩,心思全没用在工作上,工作要是这么勤奋就好了。
而且坐这么远的自己都听到了,更何况是别人。小欧顿时有些气愤,自己没招她、没惹她,她怎么能这么在领导面前诋毁自己。小欧既想替自己辩驳,又不能辩驳,因为那岂不在告诉所有人,自己是个“偷听鬼”?
新进入一家公司,除了要认认真真地工作、谦卑虚心地学习,更要搞好同事间的关系,这有利于塑造和谐的工作气氛,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显然,小欧是深知这一点的。因此,她利用上班第一天就碰到的一场聚餐,努力融入群体中,从每个人身上寻找突破口。看到身边的女同事爱化妆,她便主动向对方请教化妆技巧;看到身边的男同事爱电子产品,她便主动和对方聊起电子产品……这的确容易让人产生“投缘感”。
但为什么会有一个并不熟识的女同事要这么针对小欧呢?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小欧广结善缘让那名女同事看不惯,感觉像是在“拉帮结派”,所以同事可能怕她日后在办公室混得太好,抢了自己的风头。
第二,触了“隐婚男女”的礁。很多公司都不允许发展办公室恋情,更有一些公司一旦发现便勒令开除其中一个甚至是全都开除,因此,为了“既谈恋爱,又不丢工作”,难免会有一些在办公室玩起了“潜伏”,表面装得像普通同事,下班后可能回的是一个家。
如果小欧主动攀谈的男同事小陈是针对她的女同事的男朋友甚至是老公的话,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更合理了。
综合来说,小欧的做法是值得学习的,尤其是从一些人表现出来的特征来对这个人进行评估,从而介入这个人的兴趣当中,这样自然让彼此之间“有话可聊”。
那么,遇到像小欧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做才能挽回局面呢?
绝对不要发火。这是处理问题的底线,在此基础上才能保持理智,有效地处理好问题。
保持微笑。这样一来,如果对方是因为那个男人的关系对自己不满也大可放心了,因为你表现出来的是想要一个一个地和同事尽快熟识的意愿与目的。
总的来说,当你以新人的身份融入一个团体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不可表现得过于“博爱”,一会儿表现得和这个谈得来,一会儿表现得和那个谈得来,这样会使之前谈得来的朋友觉得“自己不是最受你重视,也不是你觉得最投缘的人”,因而对你的好感也会减弱。
2.对同性,热情要加倍;对异性,要适度,不可显得过于谄媚。
能力出众的人,首先表现在口才上
人际交往最重要的就是沟通。一个人沟通能力强,就能顺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职场中那些沟通能力强的人总是如鱼得水,办事游刃有余;而那些沟通能力差的人,却总是备受冷落,处处不顺。
不少人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总是幻想能够一鸣惊人,向所有人证明自己的能力。这种积极进取的心态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为了证明自己而忽略了同事之间必要的沟通,有可能会引起周围同事的反感,造成一些误会。丽丽的例子就是如此。
大学毕业之后,丽丽进入一家装修设计公司做设计员。公司对丽丽的能力很满意,对她在设计方面的天分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但令人震惊的是,丽丽只工作了一个月就被公司辞退了。
面对怒火万分的丽丽,经理无奈地说:“很抱歉,对于你这段时间在工作上的表现,我是非常满意的,但公司需要的不仅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更需要一个出类拔萃的团队。你影响到了公司团队的整体性,所以我不得不辞退你。”
原来,丽丽在这段时间与同事相处得非常糟糕。虽然她是个新人,但仗着自己的天分和能力,总是表现得咄咄逼人。
每当公司主管召开员工会议时,丽丽就会用居高临下的语气发言,对所有人颐指气使,连主管的面子都不给,完全不理会别人的感受。她还常常因为一件设计作品与同事们吵个没完没了。虽然在工作上进行一些讨论没有坏处,但丽丽经常强迫别人听从她的观点。一段时间之后,所有人都对丽丽产生了不满。最后,经理只好炒了她的鱿鱼。
把自己的位置摆得过高,这就是丽丽所犯的最主要的错误。实际上,就算你能力再怎么出众,你毕竟只是个新人,是这个团队中的晚辈。相比其他人来讲,你的资历经验都还欠缺。因此,如果你刚刚步入职场,请选择平易近人的方式来与同事沟通交流,这样才能让你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好。
那么,怎样才能进行有效沟通呢?你可以参照以下四点建议:
1.注意沟通态度。我们要始终保持谦虚友善的态度和人进行沟通。对他人表现出信任、尊重和喜爱,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抑制自己的负面情绪,这都是实现有效交流的正确态度。在沟通中,摩擦往往在所难免,严重时可能会引起双方情绪失控。但沟通能力强的人却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既不争论,也不发脾气,而是静静地等待时机,巧妙地把控局势,再适时进行反击。
2.注意讲话的方式。大多数职场中的人在认知上都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即认为只有让自己的工作出色,才能在职场中获得成功,取得更高的职位和薪水。事实上,根本不是这样。
一切问题都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一些身在职场的人可能会惊讶地发现,讲话的方式常常比讲话的内容更加重要。如果想让自己的计划博得领导的同意,那么计划不仅要很出色,还要让领导相信自己。反之作为领导,让下属努力工作的方法是去鼓励和建议他们,而不是去强迫和命令。下属们不会因为你多么出色而尊重你,除非你也对他们表现出尊重。
3.保持眼神的沟通。眼睛是人体最富于表现力的器官之一,正视对方的眼睛可以让自己显得自信、勇敢,而躲闪则是胆小怯懦、精力分散的表现。因此,在与客户谈判和签订合同的时候,眼神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此外,眼神交流对于女人来说,更是具备特别的意义,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女士们常常用眼神来补充她们对一个男子的看法。”“眉目传情”,这也算女性的一个优势吧!
4.及时回应对方。与别人沟通时,我们要不时地确认自己是否真正领会了对方的意思,是否对对方产生了误解,理解对方观点时是否戴着有色眼镜。另外,及时回应对方还能表示我们一直在认真倾听,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
不善于沟通交流的人,往往会失去很多机会。所以,你一定要多思考如何沟通,在这方面不要吝啬,多花费一些精力。
别因为一点小摩擦就大吵大闹
只要是有人的地方,人际摩擦就在所难免。一个有格局的人,是很容易处理好人际摩擦的,他们会用一句“对不起”“不好意思”“给您添麻烦了”及时地表达自己无心争吵的善意,把激烈冲突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而一个格局低的人,则连最简单的道歉都不愿意说,很可能会把原本不值一提的小摩擦演变成大吵大闹。
董嫚租住的公寓有着很严格的管理规定,比如不能饲养大型烈性犬,不能在楼道里堆放私人物品,不能在休息时间进行扰民的装修施工,也不能在自己家里制造噪声。一旦有居民做出违反管理规约的事,其他业主就可以向物业进行举报和投诉,物业管理公司会派出专人前去协商解决。
对董嫚来说,这是件好事,因为她孤身一人在外,租住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公寓楼,如果正常生活被某些邻居不文明的行为影响,她还真不敢单独找人家去说。有了物业的居中调解,很多事就不用她自己出面解决了,免去了很多尴尬。
但让董嫚没想到的是,这次被投诉的是她,理由是董嫚常把外出拖鞋脱在门口的地垫上,不拿进自己的房子。董嫚知道公寓管理规约中明文规定住户不可以把自家的私人物品堆放在楼道内,但她没想到一双小小的拖鞋放在门口能对其他邻居造成什么损害,这跟一般意义上的“堆放”也完全不是同一回事嘛。
她对物业工作人员解释了自己的想法,并要求物业提供投诉人的信息。想来会因为拖鞋问题投诉自己的,也就是对门了,既然是住得这么近的邻居,有什么话当面说就好,还向物业投诉,真让董嫚有点别扭。
物业人员实地察看了董嫚家门口的情况,一张卡通造型的地垫,上面放着一双人字拖,由于董嫚住的房子在楼道尽头,也不会有什么人途经,不可能影响通行。经过讨论,物业人员觉得董嫚的说法有道理,管理制度虽严,也不能不近人情,最后这件事就以保持原状作为处理结果,投诉的邻居那边由物业负责说明情况。
过了两天,董嫚又接到物业的电话,跟她商量还是把拖鞋拿进屋里去,因为邻居又投诉了,说这严重影响了对门邻居的正常生活,必须立刻收起来,要不对方就要帮她处理掉。这真是让好脾气的董嫚哭笑不得,虽然将拖鞋拿进屋对她来说并不费劲,但是有种被胁迫的感觉。她思索再三,决定主动去对门问问情况,看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敲开对门邻居的家门,开门的是一个瘦小的老太太,她打开一条门缝,问董嫚:“你是谁?有什么事情?”董嫚迎着她满怀敌意的眼神,微笑着说:“大妈您好,我是住在对门的邻居,您叫我小董就行。是这样,我接到物业电话,说我把拖鞋放在门口影响了您的生活,惹您生气了,我这不是来给您道歉来了么。”
听她这么说,对方一下就明白了,但仍旧没有把门打开,从门缝处对她说:“你们年轻人不在意,老人都知道的,开门见鞋子不好的呀,我每天开门都会看见你的鞋,身体都不好了呀,你快收起来吧,要不然我要在门框上挂镜子了。”说完这话,她满脸恳切地看着董嫚,这下董嫚明白了,这位老太太迷信,觉得自己把拖鞋放在门头,导致她“开门见邪(鞋)”,会影响身体健康和时运。
想到这里,董嫚继续笑着说:“看您说的,我收,我这就收,我们小年轻不懂事,您千万别往心里去,给您添麻烦了,实在是对不住,您莫怪罪!”老太太看她笑呵呵答应了,有些意外,紧绷的表情终于放松下来,敌意没了,她笑着连说谢谢,然后关上了门。董嫚转身走到家门口,拎起自己的小拖鞋,笑嘻嘻地回了屋,这事就算圆满解决了。
面对莫名其妙的投诉,董嫚可以有很多应对的选择:继续坚持把拖鞋放在门口,事理上完全说得通,在物业的支持下据理力争的话,跟对方大吵一架,也不是全无获胜的可能,尽管以后邻居就成了仇人,她可以关上门不在乎;虽然收起拖鞋,但是跟对方讲理,心中的不爽一定要发泄出来,就算是吵上一架,也要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好欺负的,做出让步是自己的素质高,可不是怕了谁;或者把自己的拖鞋收进屋,一声不响地关起门来生闷气。
但是董嫚选择了不逃避也不发怒,她笑着敲开了邻居的家门,笑着听完了邻居迷信的理由,又笑着收起了自己的拖鞋,事情解决了,她的让步做得心安,不觉得吃了多大亏,也没有憋着什么负面情绪,可以说这件事根本就没有破坏她的好心情。远亲不如近邻,以和为贵的道理我们都懂,不理智的愤怒只会让你四处树敌,最后把战火烧到家门口。
人际摩擦在所难免,面对矛盾的岔路口,下列应对策略才是理智的:
1.不愤怒。生气解决不了任何事,发怒不是处理问题应有的态度,有什么话都要和风细雨地慢慢说,带着敌意只会把好事搞砸。
2.不逃避。矛盾就在那里,你假装没看见它,它也不会自动消失。如果心里不服,忍气吞声只会让你更难受,如果对方找上门来,你却一声不吭,冷漠的态度更容易激化矛盾。
3.学会使用致谢和道歉的语句。笑着说出它们,开始时可能会有些不好意思,会觉得尴尬,多加练习,这些简单的语言就能帮你变成更好、更快乐的人。
逞一时口舌之快只会让他人不愉快
生活中,有很多人为了一时的口舌之快,总是说出一些让自己舒坦却伤害了别人的话,也因此给自己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烦恼和困惑,到头来还会感到莫名其妙:“我就是随意的一句话,别人为什么那么生气呢?有那么严重吗?”
当然严重!对于别人说的话,无论是曲解还是正解,全都是听者之意。由此,才有哲人指出:“人们在说话时应当注意措辞,做到慎言,否则就会让别人误解自己的意思。”
杨寒是办公室新来的职员,除了他之外,别人都是老员工,吃饭、逛街通常是集体出动。为此,杨寒希望自己能够快速融入这个集体中。
刚来的那几天,杨寒并没有主动跟他们说话,只是在听他们说。从他们的谈话中,杨寒知道有个老员工要过生日了,他们最近正在商议着一起去KTV唱歌,询问谁有那家KTV的会员卡。正好杨寒有附近KTV的会员卡,于是在一天中午吃饭时就跟他们说了这件事情。
杨寒说:“王哥,听说你们要去××KTV唱歌,我这儿正好有那里的会员卡,可以优惠。”王哥听后很高兴,就去找其他人商量。结果,正好公司里的小张也从朋友那里借来了一张卡,但是由于小张借来的是一般的会员卡,所以杨寒就说:“用我的吧。我的卡比较高级,折扣多,能多优惠些。”
其实杨寒并没有挖苦小张的意思,他只是迫切地想融入别人的阵营中。结果小张知道后非常不高兴,认为杨寒是在讽刺他的卡不好,虽然当时表面上没说什么,但是之后一直与杨寒有芥蒂,连带着其他老员工也不太喜欢杨寒。
如果当时杨寒换个说法,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问题了,但是由于他一时失言,所以给自己带来了诸多麻烦。
可见,哪怕是无心说错了话,让别人下不了台,也可能会把自己的事情弄得很糟,同时导致人际关系恶化。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如果一个人常常不假思索就说话,便容易因为“嘴伤人”而招致别人的怨恨。
李太太和王太太是楼上楼下的邻居,两家在这座楼里住了有好些年了,但是两人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比较紧张。其实她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矛盾,只不过二人说话都喜欢呛人,非要在口头上占彼此个便宜,不肯让对方半分。
有一次,李太太经常在国外出差的儿子买了一组进口的真皮沙发给她,这让附近的住户们都非常羡慕,纷纷说李太太的儿子懂得孝顺父母,真是不错。为此,那几天李太太很是高兴,每天都容光焕发的。
不巧的是,王太太的儿子不争气,她儿子的工作还是王先生托人给找来的,每天能按时上班就不错了,更别提买什么沙发了。因此,那一段时间,王太太从来不参与李太太她们之间的谈话。
结果,有一天王太太路过小区里面的花园,又听到李太太在夸奖她的沙发,实在忍不住,就说了一句:“为别人卖命得来的沙发,有什么好炫耀的。”李太太一听就生气了,说王太太:“总比有些人儿子不争气,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强。”二人顿时吵了起来,以后她们的关系更僵了。
上面故事中的李、王二位太太就是典型的喜欢逞口舌之快的女人,她们以互相打压对方为乐,殊不知这样做却伤害了别人。俗话说“泥人儿还有三分脾气”,何况是有血有肉的人呢?人际交往中的矛盾、误解是在所难免的,遇到这种情况,很多人选择了用言辞去攻击对方,以解心头之恨,殊不知这样却是害人害己。
或许有人会说,逞口舌之快没什么大不了,因为这些人毕竟不是“坏人”,他们只是因为心直口快,说话不讲究措辞和语气,才会在不经意间伤害到别人。其实,心直口快有时不是什么优点,特别是那种不负责任的“找茬者”。他们全然不顾自己的德行修为,只因一时口快就恶语伤人,不仅伤人面子,还会破坏朋友、亲人、同事之间的感情,倘若本来就是不太熟悉的人,更会徒增怨恨。
俗话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损人之语,必不利己。逞一时口头之快会给自己树敌,也让自己显得特别没有风度和气质,像“泼妇”一样不招人待见。那么,当人际交往中出现矛盾时,要如何应对,才能做到不损人又不害己呢?
1.可以转移话题,制造轻松气氛。在交际场合,如果某个较为严肃、敏感的问题弄得交谈双方对立,甚至阻碍交谈正常进行时,可以避开它,用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来活跃气氛,转移双方的注意力,或者通过幽默的话语将严肃的话题淡化,使原来僵持的场面重新活跃起来,从而缓和尴尬的局面。
2.找个借口,给对方台阶下。有些人之所以在交际活动中陷入窘境,常常是因为他们在特定的场合做出了不合时宜或不合情理的事情。在这种情形下,最行之有效的打圆场的方法,就是找一个借口,以合情合理的解释使对方有台阶下。这样一来,对方的尴尬解除了,正常的人际关系也得以继续下去。
3.善意“曲解”,化干戈为玉帛。在交际活动中,交际的双方或第三者由于彼此言语之间造成误会,常常会说出一些让别人感到惊讶的话语,做出一些怪异的行为举止,从而导致尴尬或难堪场面的出现。为了缓解这种局面,我们可以采用故意“误会”的办法,装作不明白或故意不理睬他们言语行为的真实含义,而从善意的角度来做出有利于化解尴尬局面的解释,将局面朝有利于缓解的方向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