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北京闪闪发光:30个小人物的北漂往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北京我来了

2009年的夏天,我坐在央视《神州大舞台》的观众席一角。当演员起舞的时刻,我从黑暗处远远望着那个闪闪发光的舞台,突然就泪流满面。

我知道,彼时彼刻,我被一种叫“梦想”的东西狠狠地揪着,它让我感动又向往。

谁不想成为舞台中央那个翩翩起舞的主角,享受瞩目与掌声,谁没梦想过占有那样的高光时刻,光芒万丈。

乔布斯曾说过: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音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遵从你内心和直觉的勇气,它们可能已知道你其实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其实也无数次在内心问自己。记者,公务员,还是作家?我的理想到底是什么?

很小的时候爸爸告诉我人要从小立大志,而不是常立志。很遗憾,我好像长大了也没弄清楚自己到底最最向往的职业是什么,而是感觉自己一路在“逃亡”。

高考前半年因为频繁生病我只上了一所普通的大学,然而所报的专业却是父亲仔细思量为我填写的。

他在年轻时曾经被挑选到北京电视台,却因为拖家带口的顾虑最终放弃了北京。当志愿表上“新闻专业”这个词被他填好以后,我26岁之前的命运似乎就已经注定了。

2008年暑假,我在家乡地方的电视台实习。在那里我下过农田大地,头戴面纱钻过养蜂场,跟着校园夏令营与珍宝岛边防部队同吃同住几天几夜。那时的工作让我误以为生活就是一首绿色的打油诗。

2009年春天,我去了省台的法制频道后,天天和各种老百姓的烦心事纠缠在一起。今天你家的暖气爆了,明天他家的保险拒赔了,后天谁谁占道经营了,感觉每天的生活里充满了各色他人的喧闹纠纷。我问自己,这是我想要的吗?

2010年春天我实习去了《生活报》的教育版,这也是我至今唯一一次接触纸媒的经历。在纸媒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的年代,学着其他前辈骑着单车扫街,迷茫的我整日转悠在各色校园里,不知道究竟何处才是我的未来。

大学毕业前绝大部分的同学都给自己计划好了“将来”。一半以上的选择考回家乡当个公务员,另一小半选择考研深造或出国留学,剩下的几乎都已在校园招聘上签好了三方协议。

那时从校外实习回来的我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原来“未来”是可以计划的。如果一切都跟想象的完全一致,生活是不是不再有惊喜?我在观念传统的山东,大学四年,已经感觉快要窒息。

我想要什么,我没确定,但是我不想要什么我很清楚,圈好的未来,我不要。

看着毕业大军纷纷跳入自己设计好的条条框框的“未来”,听着背后一群又一群人在我脊背感叹“没有稳定工作”的可怜,我心里却早已心花怒放。

桎梏已久的马儿,早就渴望脱缰去奔腾,寻寻觅觅只为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草原。

毕业考研失败后,爸爸几乎每隔几天就发来一条带编招聘的推荐信息,或是在报纸上看到什么适合我的工作,就拍成照片存下来给我参考。

不知为什么,只要是爸爸推荐的,或许好,我也总会想到不妥的理由。总之我以各种借口推脱了他的一切建议,决心去北漂。

去北京干什么?未知。没计划,没路子,似乎没道理。

别人恐惧交加的“未知”,不知为何变成了对我最大的诱惑。我被这不知何处的未来,强烈的吸引着,带着飞蛾赴火一样的壮烈激情,冲向了北京。

我遇到了各种各样“有趣”的人,大概和我一样从已知的生活逃离到这里,开始未知的北漂……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