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言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理论!中国经济奇迹孕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和智慧结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运用,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要理论基础。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特别是抽象法、矛盾分析法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法;研究起点是物质资料生产;研究目的是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直接理论来源是以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是发现劳动二重性基础上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工资理论、资本循环与周转理论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对立的经济根源和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预测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未来社会消灭私有制,以及实行产品经济、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等重要特征,成为共产党人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理论武器。

知识链接

经济学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提出的概念,其本义是家庭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是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者孟克列钦提出的范畴,意味着经济学已经从家庭经济管理拓展到国家管理。到亚当·斯密时期,政治经济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理论体系。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借鉴苏联经验,在曲折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推翻妨碍生产力发展的力量,目的是为着解放生产力,发展经济”,“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统筹兼顾,各得其所”,正确处理“(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二)沿海与内地关系;(三)经济与国防关系;(四)国家与生产单位(工厂、合作社)与个人关系;(五)中央与地方关系;(六)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七)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及其他人关系(长期共存);(八)敌我关系(;九)人民内部关系(是非关系),一家与百家关系(百家争鸣);(十)中国与外国关系”,“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经过后一阶段,到了物质产品、精神财富都极为丰富和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要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法则,作为有用的工具,为社会主义服务”,“商品生产不能与资本主义混为一谈。为什么怕商品生产?无非是怕资本主义。现在是国家同人民公社做生意,早已排除资本主义,怕商品生产做什么?不要怕,我看要大大发展商品生产。我国还有没有资本家剥削工人?没有了,为什么还怕呢?不能孤立地看商品生产,斯大林的话完全正确,他说:‘决不能把商品生产看作是某种不依赖周围经济条件而独立自在的东西。’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生产资料在我们还有一部分是商品”,“所有的经济单位(包括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都要利用价值规律,作为经济核算的工具,以便不断地改善经营管理工作,合理地进行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以利于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这样两个原则,是在建设社会主义阶段内人们决不能不严格地遵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两个基本原则”,“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是客观的必然性,要研究它”,“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不断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要学习每个民族的长处。既要破除迷信,又要向西方学习”等光辉思想,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知识链接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有两个因素:一是使用价值,即商品的有用性;二是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中一般人类劳动(也称之为抽象劳动)。商品的二因素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劳动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计量。劳动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之别,简单劳动,是指那些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就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那些需要经过专门学习和训练才能从事的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复杂劳动能比简单劳动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其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基本内容是: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我们的雄心壮志”,“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发展是硬道理”,“不管你搞什么,一定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要讲究经济效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我们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根据这个原则,评定职工工资级别时,主要是看他的劳动好坏、技术高低、贡献大小”,“‘三资’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虽然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似,但也有不同,是全民所有制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有同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关系,也有同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但是归根到底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同样地,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好东西,包括经营管理方法,也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这当作方法,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等重要思想,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道路。

知识链接

生产力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其构成要素主要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管理,信息等。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我国走上市场经济道路的新实际、世纪之交经济发展的新挑战相结合,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和分配制度上是实行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指导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围绕这些环节,还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以保证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按照我们的设计,中国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以后,再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在各方面可以形成更加成熟和定型的制度”,“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性措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必须抓住国有企业改革这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必须全面理解和贯彻”,“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的核心。要按照《公司法》,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使之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对外开放的地域要扩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要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子”等重要观点,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相结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等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努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和具体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学会正确运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财税体制改革不是解一时之弊,而是着眼长远机制的系统性重构”,“推进人的城镇化重要的环节在户籍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涉及亿万农业转移人口的一项重大举措”,“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组合,是当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支柱性政策”,“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等重要思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脉相承,其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唯物主义立场和人民立场,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抽象法、矛盾分析法和历史与逻辑统一法,其研究对象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面临的生产关系,也就是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站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科学解答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面临的基本问题,因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形态和新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立足中国现实,解答中国问题,融入国际经验,具有中国特色、世界魅力,是一个发展的、开放的、需要不断完善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丰富的内容。本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追求等重大问题的阐释,以期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要义,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