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知错就改的沈汀云
从那儿以后后,我再也不胡乱吐槽玩弄笔墨艺术的人了,再遇到之后,我会仔细地审视,去看他的间架结构,去看他的用笔用墨,以及整幅作品是否协调完整,是否能体现“违而不犯,和而不同。”这其中诚然有什么都不懂而浑水摸鱼的南郭先生,但是绝不是所有的这样的作品都是不好的。
这么一个180°的大转弯,我自己都觉得震惊,也不由得静下心来反思,李昭玘《乐静集》中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中不能尽妙。”
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回想起以前还真是觉得好羞耻。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家族文化传承的人,更容易成名成家,因为他们通常目光宽阔,见识深刻,学习的量充沛。人家可比我这从小在少年宫学的还要提前的好多,因为人家是基因遗传,从还没生出来的时候就开始学了。
从那一刻我真的感觉,在现在这个时代里,教育从娃娃抓起已经晚了,先天的天分不足,日后也难走得长远,教育得从父母抓起。
“识浅,见狭,学不足”,彻底刷新了我的三观,这应当是我一生中又一个大的转折点,让我从一开始认为自己是个天才,无所不能,而到现在认清现状,知道自己所学不及九牛一毛。
大学三年下来,我和张哲都变了,他也极少自诩大师了。但是,不变的是我依旧专攻我的唐楷,他依旧写他的大篆,而更不同的是,张哲大学期间投了好多展,竟然得了不少奖,而我,一个都没有。
尽管我利用老师讲的理论一步步去修改自己的楷书创作,拼命临习各家字帖,选择合适的融入到楷书创作当中,渐渐地已有了自己的风格,但是我,一次展都没入过。
我其实挺伤心的,但是我还是告诉自己,那些评审团喜欢酣畅淋漓的大篆,无非是类似于大多数都爱看人打架揪头发,却不喜欢看人下棋一样。不是书法有问题,不是理论有问题,是我有问题。
艺术和别的门类不同,我们看田径比赛,一分一毫的差距都是决定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关键,但是在艺术圈子里,没有分毫差距之说。它的高低界限分的没有那么清楚,如果你想变得更好,想超越某一个人,你要比他好上数十倍,才有可能让人一眼就看出你的更优秀。
而我显然没有比张哲优秀那么多,并且张哲也根本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差,是我太骄傲,眼高于顶,才会看不起别人。
虽然我的理念方向并不是错的,我走的每一步都是追在老师屁股后面主动的去问出来的,但是我渐渐开始意识到,我们所能够看到的所有的书法展,似乎都跟我们那个入学展没有什么两样,即便是有些差别也是大同小异。
大篆和行书、草书容易入展,楷书很难,尤其欧体。
这几乎成了一个诅咒。
我估了估,如果我想凭楷书入展,我大概要再写三五十年,所以我暂时释怀了,社会嘛,不就那么回事儿吗?
我一直以为我在大学里可以风生水起,可是大学都毕业了,我也没翻腾出什么水花。不过还是那句话,我相信“术业有专攻”,我写不成陈哲那样的大篆,陈哲也写不成我这样的楷书。
不是我一定要骄傲,不是我一定要认定自己是个天才,而是如果我不这样想自己,还会有谁这样想我呢?
一个低到底层的失败者,如果不常常这样安慰自己,他该怎么活下去呢?
其实我也能想得开,也许是展览的需求不需要这样平和的作品,他们需要的是张狂的、夺目的、刺激的、激烈的,以此来维持这个展览的热度,制造影响力,而我的欧楷太过平静和顺了,即使是后面加入了别的字帖的风格,但两年的时间内,还要兼修别的课程,诗词、古汉语、书法史,美术史,艺术概论……时间被拆分成了太多碎块,大三的时候还要出去实习,已经完全没有时间学习,所以我即使再努力,两年之内,也依旧很难出彩,即使有出彩地方,也不容易被人察觉。
我虽然不服,但是我表示理解。这和人们爱吃烧烤,不爱喝粥一样,在寡淡但是养胃健康小米粥面前,没有人能抵挡烧烤的魅力。
我相信爱吃烧烤才是人本性,而爱喝粥,只是出于觉得它有营养,人们想要获取营养,是被逼迫的,而并不是因为粥本身很好喝。
而且直到今日,我从未见过哪家店铺卖粥还卖烧烤,食者自然可以自由搭配,但是边吃烧烤边喝粥,并不是主流的饮食习惯。
这也就好像唐楷和大篆,这两种字可以发挥的风格并不相同,想要融合就更难了,这也不是我很快就能够做得到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和酝酿的过程,要等待一个时机,这个时机在哪儿?我不知道,所以我只有一天天学下去,一天天等下去。
我骄傲自大,瞧不起别人,但我知错就该,我要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