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五千年:度阴山讲中国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7 西周王朝的那些领导人

为中华坚定地展开宏图时,周公开始渐渐老去。岁月从来没有放过谁,人和人最大的平等即在此。不过,庸人和伟人的区别在于,伟人也不会放过岁月。周公执政的那些年,是一个人洞察力最强悍之时,他将其全部用到构筑中华世界上。岁月自然也不会放过姬诵。周公执政的第七年,十九岁的姬诵趁叔叔周公建设洛邑时,突然在镐京发动政变,一举成功。

周公听闻此信,面如土色,心腹们劝他赶紧逃跑。周公说:“还有一扇大门没有完成,等大门完成,我就走。”

大门完成,周公已逃不了,姬诵派军队来“请”周公回镐京。周公知道此番回家必是凶多吉少,于是半路逃跑,他只能向周王朝势力不能抵达的最南方逃亡。不过,他显然轻看了自己的礼乐规划,姬诵被灌输了七年礼乐文化,已进化成宅心仁厚的领导人,姬诵邀请周公回国,周公在楚地待得很郁闷,他大概也意识到宅心仁厚的姬诵不会对他怎样,所以愉快地回国了,并宣布将王位愉快地还给姬诵,最后悄无声息地退出政治场。

周公之后,周王朝继续变强大,没有诸侯敢捣鬼。天下出奇地太平,老百姓一日两餐,每餐都特别丰盛。周王朝靠农耕发家,所以瞧不上商王朝的商人思路,正是在这种现实主义的影响下,中国开始“重农抑商”。

几千年来的“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人实事求是的结果。中国的地理位置极为特殊,东南是大海,西北是荒漠高山,阻止了中国人和外面的交通。商业的本质是流通,可如果只局限在一个有限空间内,其流通便没有持久性。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必须要自给自足。经商远比务农利润高,如果放开对商业的限制,那所有人都会去经商,而不会务农。这样一来,粮食就没有了,所以“重农抑商”是最符合古代中国国情的。

姬诵和他的祖先一样,珍惜权力,喜欢为天下贡献才华和精力。但他死后,他的儿子姬钊(康王)就没有这种担当精神。姬钊好色,宫中美女数不胜数,他为此整夜不眠,早晨无法起床处理公事,周王朝开始衰退。

周公建立的封建制有一个重大缺陷:诸侯在本国地盘都有各自发展力量的空间和机会。而周王朝对此并没有约束力,只能靠讲课和进贡的听令与否来衡量诸侯的忠心。周王强大时还可以掌控局面,周王一旦衰弱,必会受到诸侯的挑战。

姬钊的儿子姬瑕(昭王)即位不久,就受到分布在汉水到长江中游两岸的楚国的挑战。楚国在商王朝时期就已存在,楚人野蛮好战,脾气暴躁,很不好对付,到西周时期,姬诵封楚国国王为楚子(公、侯、伯、子、男),将楚国视为低等国家。诸侯会盟时,周王命楚国的领导人管理火堆,按当时的制度,这是正常的。但楚人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发毒誓必须让周王付出代价。楚国当时地盘非常小,又处于群蛮斗争的环境中,于是他们艰苦奋斗,领导人坐小竹车,穿破烂衣服,带领大家开辟荒地,吞并汉水流域的很多小国,最终独霸中国南部。条件险恶,被人瞧不起,有时候恰好是成功的动力。

姬瑕后来翻看国家大事记,发现楚国连续几年没来朝觐,而且也没有进贡包茅(一种茅草,被称为“灵茅”,祭祀祖先时使用)。姬瑕派人去楚国问罪,楚人回答他:“我们国王不喜欢管理火堆,所以不去。至于包茅,你有本事自己来拿。”

姬瑕不能忍受这种挑衅,调动王朝军队和几路诸侯大军,南下征讨楚人。结果,中央军大败。姬瑕拒绝失败,三年后,再次出兵楚国,这一次,楚人无法抵挡,假装投降,请姬瑕吃海鲜大餐。吃完后,又准备了几大船包茅,在汉水上恭送姬瑕离开,不过他们狡猾地在姬瑕的船上做了手脚。船到汉水中央,忽然解体,姬瑕被活活淹死。

新上任的姬瑕的儿子姬满(穆王)在老爹灵前发誓,要让楚人血债血偿。可惜,姬满还没来得及向楚人复仇,王朝西方的犬戎就兴起了。犬戎就是后来的羌族,骁勇善战,不停地侵袭周王朝的西境。姬满怒发冲冠,向犬戎开战。不过这场战争是赔本买卖,虽然姬满击退了犬戎的进攻,却没有得到任何战果,而且还让其他少数民族轻视周王朝,姬满头痛不已,决心用不停的行动来抚慰受伤的心灵。他四处巡守,最远的一次居然到达当时中国所不知的昆仑山西王母国。传说中,他和神话人物西王母把酒言欢,好不快哉。

姬满一直想和楚人开战,却找不到强悍的力量支撑,楚人的势力渐渐向北移动,姬满只能在今天的河南叶县驻扎大批军队,毫无脾气地防御。楚人的北进让胸怀大志的姬满心情忧郁,他破罐子破摔,用巡守的方式麻醉自己。外患未除,内忧又起。国内开始不太平,各种刑事犯罪层出不穷。姬满此时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让大臣吕侯制定刑法,史学家称这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为《吕刑》。《吕刑》中明文规定了对待罪犯的五种刑罚,为“五刑”:墨刑(用刀刻面涂墨)一千条,劓刑(割鼻)一千条,剕刑(割脚)五百条,宫刑(男子割生殖器、女子禁闭宫中做奴隶)三百条,大辟(斩头)二百条,计为三千条。

在这种严酷的刑罚下,姬满暂时稳定了国内政治秩序,不过,这也只是暂时的。姬满死后,周王朝一步一个脚印地步入危机。

姬满的儿子姬繄扈(共王)统治中国时的角色是还债的,由于他老爹生前到处旅游,国库空虚,姬繄扈不但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还要出卖土地给那些有钱的诸侯,这就让周王朝能控制的土地越来越少,危机之门敞开。

姬繄扈去世前,拉着儿子姬囏(懿王)的手哭着说:“你尽力而为吧,实在支撑不下去,再回到咱们祖先的土地上去,靠种地,族人也能活下来。”

姬囏也哭了,而且一直哭到自己去世。他也想回祖先崛起的古老西方,可西方已被犬戎占据,而且犬戎不停地进攻他。他懦弱无能,居然把王都迁到槐里(今陕西兴平市东南),以躲避犬戎的疯狂攻击。姬囏在位八年,流下最后一滴八年前就开始流的眼泪后,去世。他的儿子姬燮和他一样懦弱,正要即位时,姬燮的叔叔姬辟方一脚把姬燮踢开,自己即位,为孝王。

姬辟方把都城迁回镐京,决心重振王朝权威。这位王爷出身的国王清醒地意识到,权威不是纯靠道德建立的,而是靠拳头打出来的。所以他先振兴早就孱弱的王朝军力,在汧水、渭水之间的草原上开辟大牧场,重金招募高手来养马。在诸多应聘者中,有一个人脱颖而出,他叫非子,养马天下无敌。姬辟方就把西方秦地(今甘肃天水一带)几十里的土地封给他,一个养马的小诸侯诞生,非子当时做梦都想不到,他的后代居然神奇地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大秦帝国。

姬辟方虽有宏大理想,然而运气不好,仅在位七年,就一病而死。他一死,姬燮马上把本该在七年前就属于自己的王位抢到手,为夷王。

姬燮的王位无缘无故被叔叔夺去,压抑了七年,所以上任后开始有些变态。他不敢和强大的楚人与犬戎开战,于是把积聚的愤怒释放到那些仍然效忠周王朝的诸侯身上。齐国国君姜不辰(齐哀公)某年因国内有事而未去朝贡,姬燮暴跳如雷,要征讨齐国。正好纪国国君来朝贡,发现姬燮正在发怒,得知原因后,马上顺着他的愤怒,挑拨离间,说齐国不是好玩意儿。姬燮像疯了一样,用各种诡计把姜不辰骗来,然后活活煮了他。

若干年后(过了九世),齐国进攻纪国,找的借口就是这件事,史学家称之为“九世复仇”。

姬燮的行为非但未在诸侯中树立权威,反而让诸侯对其欺诈和残忍的行为感到厌恶,从此,更多的诸侯不来朝觐,周王朝的危机已迫在眉睫。

姬燮死后,儿子姬胡即位,把周王朝的危机推向高潮。姬胡做准接班人时就十分任性,父亲被夺了王位,忍气吞声,心情压抑。他受到老爹的影响,不能为所欲为,所以变得心理失衡。即位不久,他开始展现这种长期受到压抑的心理状态。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到处搜刮民财,搞得天怒人怨。后来,他搜刮起来感觉名不正言不顺,于是搞政府专卖。天下所有能买卖的东西,全由政府统一管理,征收高额税收。贵族和平民极为不满,纷纷诅咒他赶紧死掉。

姬胡就是不死,他把征收来的大量钱财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供自己挥霍,另一部分用于战争。他的祖先都不敢和楚人正面开战,但他敢。在和楚人的战争中,周王朝屡战屡败。姬胡似乎根本不管这些,他只重过程,不论结果。和楚人的战争陷入被动局面时,他又和西方的犬戎开战。经过他这番毫无胜算的折腾,秦人所养的马匹被掏空,周王朝权威跌入低谷。

姬胡之前,周王朝本部还算太平,可姬胡时代,本部都不太平了。为了镇压本部潜在的叛逆分子,姬胡从盛产女巫的卫国调来许多女巫,这些女巫分布在大街小巷,监视着周王朝本部的贵族和平民。大家只能“道路以目”(熟人在大街上见面,只能用眼神打招呼),最终,人们实在受不了这种高压政策,偷偷集结,然后造反,冲进皇宫,姬胡在女巫的帮助下逃出都城,这件事被称为“国人暴动”。本年是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有纪年的开始。这件事对中国影响深远。从这一年开始,中国人将以后每年发生的大事都加以记载,中国人重视历史,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的。

姬胡逃亡后,他的儿子姬静被大臣藏起来。为了平息愤怒,恢复秩序,两个大臣召公(召穆公虎)、周公(周定公)管理朝政,号为“共和”(还有说法是诸侯共伯和摄行政事),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

“共和行政”持续了十四年,姬胡在逃亡地去世。人们对其的愤怒早已平息,所以姬静走出来,宣布即位,他就是周宣王。

经过不折腾的十四年“共和行政”,周王朝的力量与权威似乎有些恢复,姬静也这样想。所以他一上任,就开始改变旧有国策,开始上蹿下跳,吸引世界的目光。

姬静先对楚人大规模开战,这次大战,姬静动员了所有能动员的力量,不可一世的楚人被这场面吓得浑身发抖,双方大战前夜,楚人突然莫名其妙地崩溃,纷纷逃向南方,姬静趁势全力追击,将楚人从前夺取的周王朝地盘收回,为了压制楚人日后的北进,特意建立申国(今河南南阳),申国由此成为周王朝对付南方势力的军事重镇。

姬静大败南方的楚人,认为权威已重新树立,他把大败楚人的军队迅速调到西北,和骚扰王朝多年的犬戎开战。姬静和犬戎进行了五次大战,五次都失败了。最后,姬静明显意识到,已经没有力量再打下去,因为青壮年全部躲藏起来,不给他当炮灰。另外就是税收问题,姬静总感觉有人逃避税收。

这当然难不倒姬静,姬静不知是开了天眼,还是被神仙指引,总之,他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料民”。这个词,今天已不常用,它其实就是户籍制度的滥觞。

姬静在统治区域开始进行严格的户口调查(将户口和土地的数目写成清册上交政府),这种制度自姬静创立后,中国历朝历代都完全效仿,做得有模有样。户籍制度为中国各个朝代进行人民和土地快速整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动员能力之所以强悍,就是因为有户籍制度。一旦发生大事,中央政府只要拿出户口名册,就可做到全民大动员。

不过,这种制度是被大多数人反对的,姬静创立这种制度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随着战争频仍,耗费巨大,再强悍的户籍制也挽救不了危机。

姬静在位长达四十六年,这个时间太长了,它可以让斗志昂扬的人误入岁月静好的歧途,可以让一个英明的君王变得昏聩。特别是姬静这种壮志难酬的君王,他在位后期,朝政混乱,几近崩溃,纵然玉皇大帝下凡,也无法拯救,尤其当接任者是个浑蛋时,崩溃已是定数。

公元前783年,姬静含恨而死,他的儿子姬宫湦(幽王)皮笑肉不笑地走上了周王朝的宝座,周王朝的前半段(西周)也走向了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