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经济学:经济常识一看就懂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边际效用价值论

边际效用价值论是在19世纪70年代初由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提出的,后由奥地利的庞巴维克和维塞尔加以发展的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之一。

边际效用价值论是边际效用学派理论的核心和基础。边际效用价值论者认为,商品价值由该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

边际效用价值论如何解释商品价值

边际效用价值论的特点是以效用解释价值的形成过程,指出商品的价值是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和评价,效用随着人们消费的某种商品的不断增加而递减。

效用是指物品能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边际效用则指每增加购买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量。

边际效用论者认为商品的价值并非实体,也不是商品的内在客观属性。价值无非是表示人的欲望同物品满足这种欲望的能力之间的关系,即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和评价”。

物品只有在对满足人的欲望来说是稀少的时候,才可能成为人们福利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从而引起人的评价,表现为价值,而衡量价值量的尺度就是“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就是某物品一系列递减的效用中最后一个单位所具有的效用,即最小效用,它是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

经济学家指出,效用是价值的源泉,是形成价值的一个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价值的形成还要以物品的稀缺性为前提。

稀缺性与效用相结合才是价值形成的充分必要条件。这里的稀缺性是指物品供给的有限性。

人对物品的欲望会随着其不断被满足而递减。如果供给无限则欲望可能减至零甚至产生负效用,即达到饱和甚至厌恶的状态。于是,物品的边际效用递减,从而它的价值会随供给增加会随之减少甚至消失。

边际效用论者还提出了以主观价值论为基础的市场价格论,认为市场价格是在竞争条件下买卖双方对物品的评价彼此均衡的结果。

例如:在你非常饿的时候,吃第一个馒头会很有愉悦感,吃第二个馒头愉悦感尚存,但是会比吃第一个时的感觉少,吃第三、四、五个馒头时愉悦感会越来越少,吃第十个馒头时只会有痛苦感了。

随着同样刺激的反复进行(连续消费同一种物品的数量增加),兴奋程度就下降(边际效用递减)。

假定消费者对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则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对亚当·斯密悖论的解释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价值悖论——钻石与水的悖论。

没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但是用很少的东西就可以换到水;相反,钻石没有什么用处,但可以用它换来大量的货品。

对于这一现象,亚当·斯密很难用他的价值论来解释,只是得出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有时候是不一致的。水的使用价值很高,但几乎没有交换价值;相反,钻石虽然使用价值很低,但交换价值却很高。只有用边际效用价值论才能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一方面,水对生命来说是重要的,所以它应该具有很高的价值。另一方面,钻石对生命来说是不重要的,所以人们应该认为它的价值比水低。但是,即使水能够提供更多的效用,它还是比钻石便宜得多。

钻石于人的用处确实远不如水,所以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的总效用。因此,商品的需求价格不是由商品的总效用而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的。

钻石于人的用处确实远不如水,所以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的总效用。但是,商品的需求价格不是由商品的总效用而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的。

钻石作为一种奢侈品,可以给人们带来炫耀等效用,而且数量很少,所以增加一个单位的钻石消费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很大,即钻石边际效用很大,消费者愿意以较多的支出来购买。而水虽然是人的生命不可缺少的,给人带来极高的效用,但由于世界上水的数量很多,增加一个单位的水给人们增加的效用就很低了,即水的边际效用很低,所以水的价格自然也就很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