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常见腰部疾病的诊疗与康复
一、腰背肌筋膜炎
1.什么是肌筋膜炎
肌筋膜炎是一种临床常见而又常被忽略或误诊的痛症,又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肌纤维组织炎,是指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而使肌筋膜或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2.腰背肌筋膜包括哪些
腰背肌筋膜分为浅层和深层,浅层覆盖骶棘肌浅面,深层位于骶棘肌之前与腰方肌之后,上部增厚形成腰肋韧带。腰背肌筋膜浅深两层在骶棘肌外侧融合,形成腹内斜肌及腹横肌的起点。
3.肌筋膜炎常见的病因有哪些
肌筋膜炎的病因较多,但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①损伤,不同程度的损伤均可引发肌筋膜炎,肌肉筋膜受损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组织逐渐纤维化后瘢痕收缩,可引起疼痛。②寒冷或潮湿环境,寒冷或潮湿环境影响肌肉筋膜的营养与代谢,时间长了会导致疾病。肌筋膜炎一般在冬季或春季多发,如晚上睡在潮湿、寒冷的地板上,早上起来可能会发生局部疼痛。③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可能引起肌筋膜炎,导致腰腿酸痛。④精神紧张,疼痛使患者精神紧张,精神紧张会导致肌肉张力增加甚至痉挛,产生疼痛-痉挛-疼痛的恶性循环。⑤肌筋膜炎可能与风湿病有关:风湿病患者腰痛时腰部肌肉可出现纤维组织炎的表现。
4.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一般来讲,患此病的人都有急性软组织创伤史,长期保持固定姿势工作或劳动强度较大,长期居住在寒冷、潮湿的地区等。得病后主要表现为腰背部(有时包括臀部)弥漫性钝痛,尤其以两侧腰肌及髂嵴上方更为明显。有些患者除了局部疼痛外,还会出现局部发凉、皮肤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等表现,严重者可影响步行和日常生活活动。
5.腰背肌筋膜炎疼痛的特点
腰背肌筋膜炎疼痛的特点是疼痛呈持续性,早上起来重,白天轻,傍晚又重,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均可诱发疼痛,且病程长,常因劳累及气候变化而发作。患者常能在广泛的痛区明确指出最痛点(激痛点)。按压该痛点时,疼痛向邻近部位扩散。可触及骨骼肌压痛紧张带,弹拨紧张带可引起局部抽搐反应。
6.腰背肌筋膜炎如何进行治疗
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原则是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的持续收缩,改善周围的血液循环。
针对病因,急性期以卧床休息为主,同时可以配合口服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或可在局部痛点注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一般不主张推拿按摩及运动疗法,但应坚持适量的日常生活活动。
慢性疼痛患者可予以推拿按摩,物理因子治疗,运动疗法等综合治疗。对于平时伏案久坐的人群,居家康复与功能训练是最有效的防治腰背肌筋膜炎的手段。
7.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如何进行居家康复与功能训练
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居家康复与功能训练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包括简单的脊柱屈曲体操和脊柱伸展体操。通过主动的脊柱屈伸活动,腰背肌筋膜受到拉长和活动,增强了腰背肌筋膜的柔韧性,从而起到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的作用。
(1)双膝触胸:仰卧位,屈髋屈膝,用力缩紧腹肌,并使腰背紧贴床面,然后双手抱持双膝,使之接近胸部,并维持30秒左右,再慢慢回到起始位置,放松,重复10次。
(2)摸脚尖:坐位,双腿伸直,双手平举,用力收缩腹肌,使上半身前倾,双手触及脚尖,并维持30秒左右,再慢慢回到起始位置,重复10次。
(3)平背运动:仰卧位,屈髋屈膝,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收缩腹肌和臀肌,使腰背紧贴床面,维持5秒后放松,重复10次。
(4)仰卧起坐:仰卧位,屈髋屈膝,双手上举,用力缩紧腹肌,使上半身离开床面直到坐起,重复5~10次。
(5)弓腰运动:跪卧位,收缩腹肌,使腰部向上弓起,并维持30秒左右,再慢慢回到起始位置,重复10次。
(6)下蹲起立:站立位,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足跟不能离地,脊柱呈“C”形弯曲,头低下,慢慢下蹲,双手垂直向下,手指指向并触及地面,然后慢慢起立,回到起始位置,重复10次。
脊柱伸展体操,可使腰椎前凸,降低椎间盘内压,改善腰椎稳定性。
(1)立正挺腰:站立位,双手从后方努力缓慢地向前托腰,坚持3秒后回到起始位置,重复10次。
(2)桥式运动:仰卧位,屈髋屈膝,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吸气后呼气,缓慢挺腰,抬起臀部后缓慢放下,吸气,重复10次。
(3)俯卧抬上半身:俯卧位,两手臂后伸,吸气后呼气,抬起上半身后缓慢放下,吸气,重复10次。
(4)俯卧抬腿:俯卧位,双腿伸直,交互将左、右腿抬高,重复10次。
(5)飞燕运动:俯卧位,两手臂后伸,上半身和下肢抬起并同时后伸,膝不能屈曲,维持5秒,重复10次。
8.腰背肌筋膜炎患者为什么要注意保暖
人体受到风、寒、湿的影响,身体温度突然下降,血管收缩,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影响肌肉筋膜的营养与代谢,刺激神经感受器而引起或加重疼痛,所以腰背肌筋膜炎患者要注意保暖。
(闵 瑜 杨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