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与希尼诗歌认知比较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5 本章小结

本章从认识诗人、认辨诗歌、认知研究三个层面,对中西文化的杰出代表王维和希尼进行了比较介绍,对他们的出生、成长和成就有了初步了解。他们在出生、慈母、婚姻、教育、信仰、足迹、诗歌艺术等人生轨迹上,展示出了个人独到的风格魅力以及承载的民族文化思想,同时在很多方面也表现出了相似的人生阅历和诗歌特点。国内外学者对两位诗人及其诗歌的研究如火如荼,但也不可避免地突显了王维和希尼诗歌在认知研究方面的薄弱和必要性。因此,从第二章开始,我们将梳理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合成理论,并以此为出发点,在第三章至第七章中,探讨王维和希尼诗歌的认知阐释过程,以及认知语言学与相邻学科的交叉阐释方法。


(1) 唐代宗在《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中盛赞王维:“天下文宗,名高希代”。见[清]董浩等编,1983,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第510页。

(2) 陈铁民,1990,王维新论[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第1页。

(3)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老四王紘情况不清楚。

(4) Parker,Machael.1993.Seamus Heaney:The Making of the Poet[M].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p.1.

(5) 老舍曾言: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6) 《王右丞集笺注》卷十七《请施庄为寺表》说:“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一代名僧大照禅师即普寂,是禅宗北宗神秀的弟子。

(7) 陈殊原,2005,王维[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第11页。

(8) Parker,Machael.1993.Seamus Heaney:The Making of the Poet[M].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p.5.

(9) O'Driscoll,Dennis.2008.Stepping Stones—Interviews with Seamus Heaney[M].London:Faber and Faber Limited,p.35.

(10) Parker,Michael.1993.Seamus Heaney:The Making of the Poet[M].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p.3.

(11) 陈铁民,1990,王维新论[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第8页。

(12) 毕宝魁,1998,王维传[M].沈阳:辽海出版社,第4页。

(13) 姜光斗,1994,论王维的禅宗思想[J].唐都学刊,(5):33-37。

(14) Parker,Michael.1993.Seamus Heaney:The Making of the Poet[M].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p.73.

(15) 李亮伟,2003,涵泳大雅——王维与中国文化[M].北京:中华书局,第28页。

(16) 刘眗等,1975,旧唐书·王维传[M].北京:中华书局,第5051页。

(17)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妙品上》,《中国画论》本。

(18) 李昌标、王文斌,2012,主体间性自洽认知模式——王维诗歌的多域概念整合分析[J].外语研究,(6):11-16。

(19) Parker,Michael.1993.Seamus Heaney:The Making of the Poet[M].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p.10.

(20) Parker,Michael.1993.Seamus Heaney:The Making of the Poet[M].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p.225.该书作者Michael Parker曾对包括Seamus Heaney,Seamus Deane,Michael Longley等多名学者进行系列访谈,其中对希尼老师Raymond Gallagher的访谈发生于1985年6月13日的德里,也就是希尼求学之地。

(21) 高尔基曾说: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22) 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23) 在贝尔法斯特女王学院学习的第三年(1959年),希尼开始用笔名Incertus在学院文学杂志上发表诗歌,比如在Q上发表的Reaping in HeatOctober Thought,在Gorgon上发表的Aran。在处女诗作中采用该笔名,是出于一个年轻作者对作品的“腼腆、不够自信,仅此而已”。参见Parker,Michael.1993.Seamus Heaney:The Making of the Poet[M].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pp.20-25.

(24) 朱熹,2012,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第30页。

(25) 杨伯峻,2011,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第4页。

(26) 杨伯峻,2011,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第7页。

(27) 金良年,2007,孟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78页。

(28) 胡果雄,2013,王维的精神世界[D].博士论文,第66-93页。

(29) [魏]王弼注、楼宇烈校释,2011,《老子道德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第32页。

(30) 胡果雄,2013,王维的精神世界[D].博士论文,第138页。

(31) Vendler,Helen.2000.Seamus Heaney[M].Harvard:Harvard University Press,p.5.

(32) Xerri,Daniel.2010.Seamus Heaney's Early Works:Responsibility and Troubles[M].Dublin:Maunsel&Company,p.38.

(33) 戴从容,2011,“什么是我的民族”——谢默斯·希尼诗歌中的爱尔兰身份[J].外国文学评论,(2):69-83。

(34) 吴德安,2001,希尼诗文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第253-254页。

(35) 李昌标,2015,概念合成的多域性与谢默斯·希尼叙事诗的合成度——以希尼的四首诗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1):26-31。

(36) 戴从容,2011,“什么是我的民族”——谢默斯·希尼诗歌中的爱尔兰身份[J].外国文学评论,(2):69-83。

(37) 杜心源,2007,进入世界的词语——西默斯·希尼诗的语言形式与民族身份建构[J].当代外国文学,(2):96-105。

(38) 贝岭,2001,面对面的注视──与谢默斯·希尼对话[J].读书(4):87-95。希尼在贝岭的采访中说:“有两个字,我不知道中文中有没有对应,但在英语里,有所谓的responsibility(译按:意为责任,其动词原形是反应、响应)和answerability(译按:意为负责,其动词原形是回答)。两个词的意思是一样的。我想,诗人在根本上是要对世界作出回答,对世界作出反应。”

(39) 据陶文鹏在其专著《王维诗歌赏析》(1991:2)中所说,王维被贬背后有其深刻的政治原因。当时唐玄宗对他的兄弟岐王李范、宁王李宪和薛王李业十分猜忌,一再排挤,而王维与三王来往密切,因而他便成了最高统治集团勾心斗角的牺牲品。

(40) 陶文鹏,1991,《王维诗歌赏析》[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第2-3页。

(41) 王维,《谢除太子中允表》。陈铁民,1997,《王维集校注》(卷十一)[M].北京:中华书局,第1003页。

(42) 当时发表诗篇时,希尼采用笔名“Incertus”,意为“不确定”——或是因为,刚刚开始发表诗歌,对自己的作品还缺乏足够信心;再则,在以新教徒为主的北爱尔兰,信仰罗马天主教的希尼属于容易被欺负的“少数派”。正如希尼所回忆的那样,在大街上当你说出你姓Seamus时,警察会对你特别审查。

(43) 杨义、郭晓鸿,2005,王维[M].长沙:岳麓书社,第3页。

(44) 陈殊原,2005,王维[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第13页。

(45) 希尼,1966,自我的赫利孔山——给迈克·朗利。吴德安译,2001,希尼诗文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第21页。

(46) 董乃斌,2006,王维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第6页。

(47) 欧震,2011,负重与纠正——谢默斯·希尼诗歌与当代北爱尔兰社会文化矛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79页。

(48) Heaney,Seamus,Electric Light[M].杨铁军译,2016,电灯光[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第19页。

(49) Heaney,Seamus,Human Chain[M].王敖译,2016,人之链[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第92页。

(50) 吴德安,2000,希尼的诗歌艺术[J].国外文学,(4):45-50。

(51) Heaney,Seamus,District and Circle[M].雷武铃译,2016,区线与环线[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第92-100页。

(52) 范会兵,2006,对王维诗歌中主要意象的图形—背景分离分析[D],硕士论文。

(53) 祝玉慧,2015,王维诗歌中“门”意象的原型批评[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56-60。

(54) 栾义敏,2012,王维诗歌及英译的意象图式分析[J].鸡西大学学报,(8):69-71。

(55) 李昌标、王文斌,2012,主体间性自洽认知模式——王维诗歌的多域概念整合分析[J].(6):11-16。

(56) 黄滢滢,2014,王维诗歌“蒙太奇效应”的概念整合理论阐释[D],硕士论文。李春华、李勇忠(2013)提出一种新的意义建构模式,即蒙太奇模式,并从概念整合和并置视角阐释蒙太奇在意义建构中的运作机制,参见:李春华、李勇忠,2013,语言蒙太奇模式的认知理据[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4):5-8。

(57) 汪少华,2002,诗歌中视角空间的美学功能[J].外语教学,(2):33-37。

(58) 余渭深、董平荣,2003,合成空间与中国古典诗词意象[J].外语与外语教学,(3):4-6。

(59) 吴胜军,2009,诗歌:认知整合意象的结果[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103-106。

(60) 袁周敏、金梅,2008,概念整合理论对诗歌意象的阐释[J].外语语言文学,(4):217-223。

(61) 译本:《开垦地:诗选1966—1996》、《电灯光》、《区线与环线》、《人之链》、《踏脚石:希尼访谈录》。

(62) 李昌标,2015,概念合成的多域性与谢默斯·希尼叙事诗的合成度——以希尼的四首诗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1):26-31。

(63) 杨聪聪,2015,叙述视角下谢默斯·希尼诗歌的概念整合分析[D].硕士论文。

(64) Dancygier,Barbara.2005.Blending and Narrative Viewpoint:Jonathan Raban's Travels Through Mental Spaces[J].Language and Literature,(2):9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