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伟人代表作图释书系:物种起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人工选择的有利条件

高度的变异是极为有利的,因为它能为自由选择供给材料,使之能一直持续下去。不仅如此,就算是纯粹的个体差异,只要对它有着强烈的关注,也是能被充分利用的,并能向着意愿的方向积累起大量的变异。

前面我们谈到人工选择,现在有必要对它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进行一个简短的讨论。显然,高度的变异是极为有利的,因为它能为自由选择供给材料,使之能一直持续下去。不仅如此,就算是纯粹的个体差异,只要对它有着强烈的关注,也是能被充分利用的,并能向着意愿的方向积累起大量的变异。但迎合人们需求的变异只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生,因此变异发生的概率也会随着饲养个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大。数量越多,成功率也会越高。所以,马歇尔才针对约克郡各地的绵羊进行了这样一番论述:“由于绝大部分的绵羊都归穷人所有,而且这些绵羊几乎都是以小群的方式存在,所以它们鲜有机会被改良。”另一方面,由于园艺者对同种植物进行了大量的栽培,因此他们在培育有价值的新变种方面所获得的成就,大都会比业余者更多。只有在有利于物种繁殖的条件下,一种物种的大量个体才能在某一国家或地区被保存并繁衍下来。不管物种的品质如何,如果其个体过于稀少,人们只得让它们全部繁殖,就有效地妨碍了选择。事实上,最重要的因素大概是,人类必须高度重视那些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动物或植物,以便让那些出现在它们身上的最细微差异都能受到密切的关注。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获得巨大的成效。有人曾颇为庆幸地说,当园艺者开始密切关注草莓的时候,它恰好开始发生变异,这真是太过于幸运了。其实,自从草莓开始被栽培后,它就经常发生变异,只是这些细微的变异从未被人关注而已。而一旦园艺者选出一些个儿较大、成熟较早或果实较好的个体植株,并把它们中的最好的种子加以繁殖,之后,许多令人惊叹的草莓变种就被培育出来了[5],它们差不多都是在近半个世纪中被培育出来的。

草莓
人们要想培育有价值的新变种,就必须密切关注发生在物种身上的最细微差异,一旦差异出现,便将最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使其大量繁殖,这就是人工选择的作用。原产欧洲的草莓,自栽培以来,一直备受种植者的关注,在不断的人工选择中,它的品种变得繁多,且遍布世界各地。

在动物有独立性别的条件下,新种族成功形成的重要因素是防止杂交,某些地区的一些动物种族就是这样被保存下来的。对于这点,封闭土地是很有效的。四处漂泊的未开化人类,以及开阔平原上的定居者所饲养的同种物种,很少有两个以上的品种。鸽子的伴侣具有唯一性,这一点为养鸽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即便多个品种的鸽子被混养在同一个鸽舍里,依然能保留许多品种的纯正血统,便于改良。这些条件为新品种的形成提供了巨大的优势。鸽子的繁殖是大量而快速的,淘汰那些劣等鸽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杀掉用来做成食物。另外,由于猫习惯在夜间漫游,因此很难对它们的交配进行控制,所以很少能有一个独特的品种被长期保存下去。我们偶尔看到的一些独特品种,几乎都是外国进口的。虽然我很清楚,家养动物的变异极其不均,但猫、驴、孔雀、鹅等物种的独特品种竟如此稀少甚至根本没有变种,我认为还得归因于选择的不作用。猫是因为难以控制其交配;驴是因为只被少数穷人饲养,而且几乎没人关注它们的繁育,不过在最近几年,在西班牙和美国的某些地方,由于人们的悉心选择,驴已经发生了意外的变化并得到了改良;孔雀是因为难以饲养,而且极少群体饲养;鹅是因为它们只有两种价值,即作为食物和提供羽毛,而且没有多少人对鹅的独特种类感兴趣。正如我在其他地方所说的那样,虽然鹅在家养的条件下有细微的变异,但它似乎拥有那种非常难变异的体质。

有些著者认为,家养动物的变异量会在短期内达到一个极限,在此之后,就再难超越这一极限了。但是,我们也不能轻易论断已经达到了极限,因为在近代,几乎所有的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在许多方面都得到了大的改良,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变异仍然在进行。如果断定那些性状在今天已达到了极限,就将意味着在保持了数世纪之后被固定了下来的物种无法在新的生活条件下再次变异,那么这样的论断无疑也是轻率的。正如华莱士先生所指出的那样,极限终会达到,这是很合乎实际的。比如,任何一种陆地动物的行动速度必然有其极限,因为决定速度快慢的是摩擦力、身体的重量,以及肌肉纤维的收缩力。但是我们比较关注的是,同种家养变种在每个性状上的差异因受到人类的关注而被选择的情况,要比相同条件下的异种多。小圣提雷尔就曾在动物的体形大小上证明了这一点,在颜色方面也是如此,在毛的长度方面大概也是这样。速度可以决定许多物种身体上的性状,如“伊克立普斯”马跑得最快,驾车马体力无与伦比的强大,同属的任何两个自然种都不能同这两种性状相比。植物也是如此,大豆和玉蜀黍的不同变种的种子,可能都比同属的不同物种的种子要大。这一现象在李树的几个变种的果实中比较常见,在甜瓜以及其他许多类似的物种间也很常见。

驯鹿
驯鹿头长而直,耳朵较短,额部凸出,颈较细长,肩稍隆起,尾巴短小。它的蹄大而宽阔,是为了适于在雪地和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走而不断演化的结果。驯鹿主要生活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北部以及一些较大的岛屿,中国的大兴安岭东北部地区也有分布,当地的鄂温克族人把它作为交通工具使用。

下面让我们对家养动物和植物的起源进行一个总结。生活条件的变化是导致变异出现的最重要因素,它既直接作用于物种的体质,又间接影响了物种的生殖系统。如果说变异性在所有条件下都是有天赋的,而且是必然会出现的,那么该观点无疑是不严谨的。遗传和返祖的力量决定了物种的变异是否能一直发生下去。而变异是受到许多未知法则支配的,其中生长这一条大概是最重要的。其中部分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应归因于生活条件的作用,只是这个程度到底有多大,我们也不知道。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应归于器官的增强使用与否。如此一来,最终的结果便无限复杂了。在某些情况下,不同纯种的杂交在品种的起源上,似乎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任何地方,一旦一些品种形成并在偶然的条件下杂交后,由于选择的作用,无疑都将对新亚品种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但杂交的重要性曾在动物和实生植物中被过分地夸大。杂交对那些通过插枝、芽接等方式进行暂时繁殖的植物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栽培者可以不顾虑杂种和混种在变异上所具有的极度不稳定性以及杂种的不育性。但非实生植物的存在只是暂时性的,所以对我们来说并不十分重要。我深信选择的累积作用,无论是系统性或更迅速地应用,还是无意识或缓慢的更有效地应用,都超越了变化的所有原因,它似乎已经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力量”。

甜瓜
达尔文指出,同种家养变种在每个性状上的差异与其受人类关注的程度相关,许多动植物的形体大小就能证明这一点。例如,变种甜瓜种子就比同属任何物种的种子都要大。


[1] 圣提雷尔(1772—1844年):法国动物解剖学家、胚胎学家,现代进化论的先驱者之一。他主张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动物躯体的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到设计的统一性。

[2] 嗉囊:鸟类或昆虫的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在食道的下部,像一个袋子,用来储存食物。

[3] 恋绒草:一种带钩的野草,其钩的坚硬程度胜过任何一种机械发明物。

[4] 即中国著名的农业著作《齐民要术》。

[5] 这些草莓一般都是通过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变种间杂交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