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创造汉字以来,我们的祖先就逐渐注意到字体书写的美观,并把它发展成为一门极具特色的东方美学,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便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兰亭序》又称《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亲朋好友四十多人在会稽山阴(现浙江绍兴)的兰亭相聚。他们流觞曲水,纵情诗酒,并将聚会中所得的诗辑为《兰亭诗》。《兰亭序》是王羲之为《兰亭诗》写的序言,它语言清新优美,书法更是被后世形容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又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距离那次流觞曲水的集会已经过去了一千六百多年,《兰亭序》不但没有淹没在历史的江海之中,反而愈久弥坚,逐渐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记忆,成为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纵观中华文化史,像《兰亭序》这样文书双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作品,可谓独一无二。
但王羲之是如何写下《兰亭序》的?他在《兰亭序》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在一千六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去感受那一段历史、体会那个时代呢?在这里,我们准备了一个全新的故事,希望通过“水”的叙述,将那个时代的印迹展现在大家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