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雅文丛·从意识形态到道德法:齐泽克社会批评理论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商品交换机制:意识形态物质论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逻辑或可简化为:经济基础通过语言决定上层建筑,并生产出沉迷虚幻、不思进取的意识形态;最高级的上层建筑又通过语言批判意识形态,在实践中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推动其与自身的发展。

在《资本论》中,这一逻辑得到全新演绎:经济基础通过商品交换机制决定上层建筑,并在这一机制中生产出维护资本主义经济效益和剥削原则的商品拜物教。高级的马克思哲学又通过劳动力买卖机制,即剩余价值规律,揭批商品拜物教和资本生产、流通过程。另外,它也唯有依靠无产阶级实践才能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改变所有制,推动其与自身的发展。

商品拜物教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模糊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物质和精神的分野。商品拜物教并不是虚浮的思想观念,也不是纯粹的物质实体,而是物质化的阶级统治方式和经济原则,是商品交换系统的符号机制及核心生产关系的体现。用拉康术语来说,商品拜物教是作为无意识的语言,是符号界而非想象界。

当马克思谈到一个平凡的商品(如桌子)时,他露出了面对宗教圣物的惊叹:


它……充满形而上学的微妙和神学的怪诞。……桌子一旦作为商品出现,就转化为一个可感觉又超感觉的物。……人脑的产物表现为赋有生命的、彼此发生关系并同人发生关系的独立存在的东西。……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拜物教性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88,90.


在这里,所谓拜物教性质的“超感觉”“人脑的产物”是指商品作为实物之上的交换价值属性。比如一张木头桌子,其实物仍是特定形状、可感觉的木头,抑或承担一定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但在商品形式中,它抛开了实物特征,化身市场交换能力或资本的载体,代表无差别的抽象劳动决定的交换价值量。这一价值量并不来自其自身,而是来自人们分工劳动、彼此价值等同互换的社会关系。人们劳动的社会性质仿佛成了商品的天然属性。而在金银、租地这些作为货币或资本的商品中,由于其使用价值并不主要来自“有用劳动”,其交换价值仿佛脱离实物而具有更大的虚拟性,拜物教性质亦更为明显。

然而,倘若马克思只是指出商品在实物之上具有交换价值,正如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物品都贴有价格标签,这又如何抵达反剥削、批判资本主义的立场?商品拜物教的要点并不是劳动产品在交换中转化为商品,而是商品在交换中转化为资本并由此奴役人类,剥夺其自然法权利中的自由独立及自身发展潜力。这尤其体现在劳动力商品的买卖上,那是资本家的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创造利润的关键环节。劳动者作为自由人和资本家签订契约,出卖劳动力,实现其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分离。前者是维系自身及后代劳动能力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后者是“劳动力的消费过程,同时就是剩余价值和商品的生产过程”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04.。劳动力商品在被使用中制造了大于自身价值的劳动价值,促进资本积累和生产扩大化,也使自己越来越深地被资本或资本家奴役。也只有在这种资本利用劳动力的自我增殖,并能翻天覆地改换个人身份地位或肆意玩弄民众于鼓掌中的力量下,商品才能像从天而降的黄金雨那样具有蛊惑民心、全球朝觐的拜物魔力。

在劳动力的商品化过程中,马克思强调,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分离并不足以带来资本存在的历史条件。“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98.这就意味着劳动力买卖的两个前提:第一,劳动者是占有和支配自身劳动力的自由人;第二,劳动者自由得“一无所有”,既没有通过其他资本谋利的途径,也没有实现自身劳动力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出卖自身。在这里,我们发现,商品拜物教既是劳动力买卖所意指的生产关系,也暗含一系列资本主义的政治、法律、文化、哲学等上层建筑。劳动力买卖建基于自由自愿、等价交换、保护私有制的政治法律中,同时,天赋人权和自由意志等观念意识形态也是这一买卖的表象和助因。

综言之,马克思所批判的商品(也包括货币、资本)拜物教不仅指商品在实物性能或使用价值之上的社会交换属性,更是资本主义的资本运作原理,是社会生产关系和剥削原理的物化或商品化表现,即“人和人的社会关系可以说是颠倒地表现出来的,就是说,表现为物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426.。进一步说,资本家和工人之间不再是封建等级意义上人身依附的主奴关系,而是借助买卖商品,实现商品在市场流通中的交换价值/价值(抽象无差别劳动)而进行的经济统治——拥有较多商品交换价值支配权的资本家出售商品同时买进劳动力;拥有较少商品交换价值支配权的工人则不得不作为劳动力出售自己,以换取维系生活的成本,进行必需的商品买卖。于是,生产关系和人际支配关系体现在商品平等自由的交换关系中,其中关键是“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功利主义)”统治下的劳动力买卖及由此衍生的商品生产和剩余价值之剥削。

纵观之,商品拜物教体现出人类制造的广大商品生产、交换系统对日常生活和精神感受无孔不入的操控和渗入。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必然借助商品拜物教之结构维持或施展自身并塑造上层建筑。这一结构既是物质也是精神,既下连经济基础(私有制生产关系)又拱接上层建筑(政法体系和文化观念),这接近马克思曾揭示过的两者的语言中介:商品拜物教是经济基础所表现出的一种物质化、日常化的无意识语言,它作为商品平等交换的共通模式,如同神经中枢勾连、贯通着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层层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