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廖仲恺、何香凝与中华民族的复兴”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2017年4月2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
下午好!
在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关于广东工作“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重要批示精神之际,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参加廖仲恺先生诞辰140周年暨庆祝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建校90周年的活动,上午的活动很成功,现在在这里举办“廖仲恺、何香凝与中华民族的复兴”学术研讨会。我首先代表广东省社科联、社科界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各位专家学者及主办单位为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准备表示衷心感谢!借此机会感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一直以来对学术研究、理论研究、社科工作的高度重视!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以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廖仲恺先生名字命名的学校,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光荣传统和鲜明特色的本科大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近年来,学院在研究廖仲恺、何香凝的革命精神、历史贡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出版了很多的著作,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记得2015年,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和中山市社科联、惠州市社科联联合举办了“孙中山、廖仲恺与近代中国”理论研讨会,会议很成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版了论文集。
今天的研讨会以“廖仲恺、何香凝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为议题,围绕廖何夫妇的生平事迹、思想、名人交往等多个角度展开学术交流。这个主题很好,内容很丰富,与廖仲恺、何香凝先生所处时代相比,当代的学者可以说是生逢其时,廖仲恺、何香凝先生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内忧外患、中国人民水深火热的年代,而我们正逢国家兴旺、民族复兴的机遇期和黄金期,我们非常幸运,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科工作,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并能产生理论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并能产生思想的时代。”下面,我就研讨会的主题,谈三点学习体会:
一是我们要学习廖仲恺、何香凝先生的高尚情操和家国情怀,继承他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人物中,孙中山和宋庆龄,廖仲恺和何香凝,是两对非常著名的革命伉俪,他们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了毕生精力,树立了伟大功勋,他们的历史贡献和崇高品德,一直受到景仰和崇敬。他们怀着共同的家国情怀,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了不屈的抗争,在革命过程中相互支持,共同奋进。在孙中山、廖仲恺辞世后,宋庆龄、何香凝继承他们的遗志,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为国家富强、民族兴旺选择与人民在一起,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作为社科工作专家学者,应当继承和发展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与宝贵精神,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的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学术成果。脱离了人民,学术研究就不会有吸引力、影响力和生命力。
二是期待更多专家学者,尤其是年轻学者,加大对孙廖思想的学术研究、理论研究。上周省社科联召开顾问会议,84岁的张磊同志提出,他几十年如一日,一直潜心研究孙中山历史文化,但如今遇到了瓶颈,研究孙中山历史文化好像不太热了,年轻学者少了,这也是当前革命历史文化研究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也期待各位专家学者,一如既往地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取得更多理论成果和学术成果。社科联、社科界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如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如何动员、培养更多的年轻学者来研究?值得我们思考。我们要深入挖掘革命优秀历史人物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和文化内涵,把优秀传统与现实意义相结合,把理论研究与创新实践相结合,响应当代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新需求,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为广东实现“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助力,进一步探寻历史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当代价值和时代启迪。
三是加大对廖仲恺、何香凝等革命历史文化研究成果的推介,使学术研究有更强大的影响力、传播力和辐射力。广东省人大于2014年9月1日颁布实施《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社科普及已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宣传普及优秀革命历史文化成为社科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如何通过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特别是“互联网+”等各种方式,不断强化孙中山、廖仲恺、何香凝等革命历史文化研究成果的宣传力度,扩大传播范围,提升研究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同时,如何让中国优秀革命历史人物的思想和精神走向国际?各国都有他们的英雄、先辈,中华民族也有我们的脊梁,我们也应该将研究成果翻译成外文,让世界知道中华民族是怎么走过来的,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智慧中的中国”。
最后,预祝“廖仲恺、何香凝与中华民族的复兴”学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王晓: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