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投资组合(珍藏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少就是多”

你还记得巴菲特对投资“门外汉”的忠告吧?即投资于指数基金。巴菲特下面的这段话才更有趣且符合我们的写作目的:“如果你对投资略知一二并能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那么选5~10家价格合理且具长期竞争优势的公司。传统意义上的多元化投资(广义上的活跃有价证券投资)对你就毫无意义了。”

沃伦·巴菲特投资策略的基本原则

◎企业原则

这家企业是否简单易懂?

这家企业是否具有持之以恒的运作历史?

这家企业是否有良好的长期前景?

◎管理原则

管理层是否理智?

管理层对它的股民是否坦诚?

管理层能否拒绝机构跟风做法?

◎财务原则

注重权益回报而不是每股收益

计算“股东收益”

寻求高利润率的公司

公司每保留1美元都要确保创立1美元市值

◎市场原则

企业的估值是多少?

企业是否会被大打折扣以便低值买进?

传统多元化投资的问题出在哪儿?可以肯定的一个问题是,你极有可能买入一些你一无所知的股票。“对投资略知一二”的投资者,应用巴菲特的原理,最好将注意力集中在5~10家公司上。其他坚持集中投资哲学的人则建议数量应更少些,3家就够了。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合理的数量应在10~15家之间。这样我们就回答了前面的问题,究竟多少算“少数几种”?答案是不超过15家。事实上,具体数字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要了解集中投资后面的投资原理。如果将集中投资应用于几十种以上的投资组合,它就土崩瓦解失去意义了。

沃伦·巴菲特经常从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那里获得思想源泉。1934年凯恩斯在给商业同行的一封信中写道:“通过撒大网捕捉更多公司的方法来降低投资风险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你对这些公司知之甚少更无特别信心……人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有限的,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段里,我本人有信心投资的企业也不过两三家。”凯恩斯的信构成集中投资的雏形。

另一位更具深远意义的影响者是菲利普·费舍尔(Philip Fisher)。他对巴菲特的影响已经逐渐被人们注意到。费舍尔是一位杰出的投资咨询家。他从业近50年并著有两本重要论著:《普通股与非普通利润》(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和《普通股通往财富之路》(Paths to Wealth Through Common Stocks)。这两本书都深受巴菲特的喜爱。

费舍尔也是著名的集中证券投资家,他总是说他宁愿投资于几家他非常了解的杰出公司也不愿投资于众多他不了解的公司。费舍尔是在1929年股市崩溃以后不久开始他的投资咨询业务的,他仍清楚地记得当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多么至关重要。“我知道我对公司越了解,我的收益就越好。”一般情况下,费舍尔将他的股本限制在10家公司以内,其中有75%的投资集中在3~4家公司身上。

他在1958年《普通股与非普通利润》一书中写道:“许多投资者,当然还有那些为他们提供咨询的人,从未意识到,购买自己不了解的公司的股票可能比你没有充分多元化还要危险得多。”40年后的今天,费舍尔已是91岁高龄的老人,仍然不改初衷。他告诉我说:“最优秀的股票是极为难寻的,如果容易,那岂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它们了。我知道我想购买最好的股票,不然我宁愿不买。”

肯·费舍尔(Ken Fisher)是菲利普·费舍尔的儿子,也是一位出色的资金管理家。他是这样总结他父亲的哲学的:“我父亲的投资策略是基于一个独特却又有远见的思想,即少意味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