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的症状、治疗及预防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又称HBV)引起的,HBV存在于乙肝病人的血液、汗液、唾液、月经、乳汁及泪液等分泌物中。与乙肝急性期和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期时病人的上述体液及分泌物接触后,HBV进入血液中即可传染上乙型肝炎。
(1)乙型肝炎的症状
一般来说,人体感染HBV后有如下几种可能:
引起急性乙型肝炎。病人表现为明显的肝炎症状和体征,如发热、乏力、食砍不振、尿黄、厌油腻、恶心呕吐等,或出现黄痘,肝肺肿大,肝功能障碍。这种急性发病需要住院治疗。
造成慢性无症状HBV携带状态。病毒侵入人体没有引起肝损伤,肝功能化验正常,感染者也没有任何症状和不适。
引起慢性无症状肝炎。HBV进入人体后因为某些原因,感染者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或者是无症状携带状态。可是检查后,可能发现肝肿大,肝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在进行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时,发现肝脏内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活动,当出现症状或症状加重后,病人往往疑为急性肝炎而到医院就诊,但后果往往比较严重,常常已到了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程度了。
(2)乙型肝炎的治疗
首先要明确病情,了解体内病毒复制状况,并以此制定正确治疗方案。医学界最新研究发现,运用HBV-DNA检测,可在“二对半”确诊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了解乙肝的病情,如病毒存在数量、是否复制、传染程度、是否有必要服药、适合服哪一类抗病毒药,然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包括护肝和抗病毒治疗,在肝功能异常时提示肝细胞受损,应采取护肝治疗,控制病情发展。病毒存在和复制是导致乙肝进展的根本原因,此时抑制消灭乙肝病毒是治疗的关键,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能凭感觉用药。
另外,急性发作期应以卧床休息为主,静止期可适当活动,以病人不觉疲劳为宜。饮食以高蛋白、低脂肪、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糖,禁酒。
(3)乙型肝炎的预防
首先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消灭乙肝关键在于预防,乙肝病毒传播的途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经血传染:如输入全血、血浆、血清或其他血制品。在热带、副热带的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都可能会传播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孕妇是乙肝带原者,通过产道直接传染给新生儿。
体液传播:医疗器材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引起传染;性接触的传播;与乙肝患者或带原者长期密切接触,如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会造成污染而传染乙肝。
乙肝患者症状的轻重与病情的轻重有一定关系,但并不完全平行,这是由于每个人感觉的敏感性相差很大。另一方面,症状除了与躯体因素有关外,还受精神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把握,还是应该到医院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