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散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张养浩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别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史》有传。养浩少有德行,好学不辍。二十岁时出为东平学正,游学京师,辟为礼部令史,授堂邑县尹,累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因上疏几遭大戮,时年五十二岁,乃以父老为名辞官归隐近八年,其间朝廷多次征召,皆不就。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养浩以六十岁之衰年闻命即发,为官四月,以劳瘁死于任所。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和古文家,也是元代散曲中不可多得的名家,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存小令一百六十一首,套数二。

〔双调〕殿前欢

对菊自叹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86]。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87]。问花不语[88],花替人愁。

说明

此曲之解读关键在“自羞”,面对被秋风侵凌下凋落的菊花作者何以“自羞”呢?菊花,在文人的传统意念中向来被视为品格坚贞高洁之象征,而此时作者为了躲避政治的恶流,已回归隐居,且已唱出“快活直到老”的愿望。但这毕竟是一种消极的退避,因此面对侵凌而仍不屈的菊花,作者之“自羞”也就易于理解了。“花替人愁”,这结句之沉郁正表现了作者的内心隐痛。

〔中吕〕山坡羊

潼关怀古[89]

峰峦如聚[90],波涛如怒[91],山河表里潼关路[92]。望西都[93],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94],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说明

《潼关怀古》是张养浩的名作,早已脍炙人口。此曲作于养浩出任陕西行台中丞,途经潼关之时。关中大旱,民不聊生,已隐居八年的六旬老翁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已更为深刻了,面对潼关的险峻山势和滔滔黄河,回顾曾经辉煌如今又衰败不堪的西都,作者不禁感慨良深,他深悟历朝之成败乃执政者之得失,其实与民生无涉,无论是兴,无论是败,遭灾祸的都是百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种超越历史现象的深邃认识体现了一个饱经历史沧桑的老人的深刻内涵,在元散曲中可谓空谷足音。此曲之艺术性在于气势、在于沉郁,精辟生动的遣辞、鲜明可感的形象与作者内心那特有的情感铸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启人深思,发人感叹。

〔南吕〕一枝花

咏喜雨

用尽我为民为国心,祈下些值玉值金雨。数年空盼望,一旦遂沾濡[95],唤省焦枯[96]。喜万象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的也离乡背土。

〔梁州〕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禄[97]。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98],只落的雪满头颅。

〔尾声〕青天多谢相扶助,赤子从今罢叹吁[99]。只愿的三日霖霪不停住[100],便下当街上似五湖,都淹了九衢[101],犹自洗不尽从前受过的苦。

说明

张养浩在关中连年大旱之际结束了他的隐居生涯,受命任陕西行台中丞,他忧心如焚地登上征途,“亲登华岳悲哀雨,自舍资财拯救民”,博得了满城百姓的拥戴。事也凑巧,他刚上任不久,天就普降大雨,他在惊喜之中写下了此曲。但在这喜悦之中,作者面对百姓的流离失所以及连年大旱所带来的极度贫困,内心之悲痛仍难以平抑。一方面,他是诚心感谢上苍降下甘霖,同时,他更为百姓连年来所积聚的苦难忧心忡忡,充分体现了一个“好官人”关爱民生、与民同甘共苦的品质。全曲语言平实,绝无雕饰,尤其是末曲那夸张的笔墨让人摸捉到了他那诚挚、热切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