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谁同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9章 重新规划(求收藏求推荐)

博士阶段的学习开始了。

张智从来都不是那种走一步看一步的人,在多数事情上,他都会思虑再三,从各种角度去审视一件事情的现在和将来。

选择以定向委培的方式攻读博士,张智和父亲最基本的考虑,一是没有后顾之忧,毕业后可回原单位,不用考虑重新找工作的问题;二是读博的费用毕业后单位全部承担。

但入学后,尽管仍担任着曙光研究院的相关职务,尤其是仍担任着中国UPC工业协会秘书长,但日常的学习和生活都在海东,每天接触的人和事也是另外的一个圈子,隐隐地,张智觉得自己今后可能会与海东的交集越来越多。于是,他之前心里的许多想法就一点一点地想要修正。

想法变了,执行力自然也要强化起来。他开始希望尽量在海东多建立一些人际关系。过去的老师和同学自不必说了,现在,他和邹东明已经是经常见面的好朋友了。

张智还出奇地恋家,不过他恋的是他的那个大家。平日里,张智对朱墨和孩子的工作学习生活几乎从不过问,可是,他对他那个大家里的人却是操碎了心,尽管有时他也做不了什么。

妹妹张婧开始读博士以后,交了她的第一个男朋友,名叫靳小亮。靳小亮已经博士毕业正在做出国准备。

在父亲和哥哥的影响之下,张婧已经决定读完博士不再回原单位银城师范学院,但是,已经三十六岁了,这个年龄还没有成家,毕业后究竟该去哪里,她和靳小亮都很难决定。

这个心,张智也一直在操着。他向妹妹建议,如果有机会的话,最好也到国外,做几年的博士后,之后选择的余地就大得多。

靳小亮在自己出国的事情上,倾向于到欧洲国家,但是,他也需要考虑张婧的想法。而张婧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哥哥的想法来左右的。张婧和靳小亮为此专程从BJ来到海东。

这天中午,张智在海东理工大学南门外的一个专做海东本帮菜的小餐厅里,接待妹妹和靳小亮。

张智到海东读博士,他在曙光院每月的工资虽然照常发放,但根据签订的委培合同,发放的只是固定工资这一块,这部分工资每月还不到两千元。在海东这样的城市,两千元的生活,肯定是潇洒不起来的。

张智和靳小亮是第一次见面,张智想活跃活跃气氛,就对靳小亮说:“咱们是三个穷博士,只能在这里招待你们了。”

“又不是外人,大哥不用客气。”靳小亮个头不高,但人长得很精神,说话很有分寸,一看就是个懂事的孩子。

“听说你托福考了六百多分呢?”张智边让菜边问靳小亮。

“考前他都没怎么准备。”张婧说。

“小亮,你一直想到欧洲去,我的建议还是申请美国的博士后。我这里掌握一些情况,你参考参考。”

张智接着说:“欧洲现在留不住顶尖人才。咱就说你比较看重的德国吧,在这个国家,有七分之一的博士毕业生都前往美国去寻找工作机会,而整个欧盟,现在大约有四十万的高级人才在美国工作,这些人当中,不是著名专家,就是才能超群的年轻博士后。有一份欧洲的年度科技指标报告中说,在美国工作的欧洲籍高级研究人员,有75%的人选择留在美国。”

“为了吸引高级科研人员,欧盟前两年提出了一个计划,要求欧盟国家加大科研投入,并且要在欧盟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对科研人员的能力和成绩进行评估,这样,科研人员在不同国家之间相互流动就更为便利。”靳小亮说。

“我这几年到欧洲国家去的机会多一些。”张智正接着靳小亮的话准备说下去,桌上的手机响了。

张智拿起电话听了一会儿,说:“那行,你过来吧,我在学校南门这边。”

“正好,又来个博士。这个邹东明是海东高化集团的一个副总,也是我们协会的副理事长,还是海东新区政府的一名经济顾问,身兼数职,可以听听他的意见。”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邹东明来电话说已经在校门口了。张智站起身往餐厅门口走去。

张婧比哥哥张智小六岁,靳小亮比张婧还小三四岁。看到这位未来妻哥的第一眼,靳小亮心里留下的印象是成熟稳重,是个干实事的人,但他算算这位妻哥的年龄,应该已经过了四十岁,这个年龄还离职读博士,让他既感到赞佩,又感到不理解。

张智领着邹东明进来,将双方相互介绍一番后,邹东明说:“张秘书长一说这边的情况,我就想来看看你们这个博士之家,哈哈哈。”

四个人坐定,张智说:“协会的事咱俩一会儿再说,我妹妹他们等着听听你的意见呢。”

“刚才听张秘书长简单说了几句,你们,想去欧洲?”邹东明笑眯眯地看着靳小亮问。

靳小亮笑而未答。

张婧说:“有这个考虑。”

“去美国。如果是我,就去美国。”

邹东明端起服务员刚给他倒上的茶水喝了一口又说道:“理由是,美国有最好的研究设施,有充足的财政资金支持独立研究,还有高于欧洲同行的薪水。”

他把杯子放下:“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在美国,它是根据你的成就决定你所有问题的解决出路,而不像有些国家,需要熬年头。”

“当初你们有没有想过出去呢?”靳小亮问。

邹东明回答:“想啊,怎么不想,可那时我们的情况和你们现在不同。”

张智说:“不是有那句话嘛,父母在,不远游呀。”

“是啊是啊,辛辛苦苦地把博士读下来,谁不想在事业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呢。”邹东明的眼神好像回到了当年。

邹东明是个健谈的人,他接着说:“其实在美国,本土的大学教授只有不到10%,而在法国,本土的教授大概占了一半,西班牙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他们的本土教授达到95%。这个数字说明什么呢,说明欧洲国家对外来者是持保守心态的,许多欧洲的研究机构和大学,他们任人唯亲,外来研究人员即使你能力很强,也很难获得重要的学术位置。”

邹东明说的这些,靳小亮尽管也大致了解,但他很佩服这个叔叔辈的学长对这些情况掌握得这么详细。

“我刚刚参加过我们海东的一个人才引进工作会议,海东现在人才引进的目标,对欧洲国家的人才是重点引进的对象。欧洲现在大量的博士生,他们不满自己国家非常教条的晋升机制,因为许多人一等就是多少年。你想想,这种情况下,咱们国内的博士到那里去,会有怎么样的发展呢。”

“所以呀,小亮、张婧,我这个当哥的希望你们走出去,不管选择去哪里,就是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张智的这句“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很大程度上也是说给他自己听的。他在心里暗自道:“我自己也要好好重新规划一下了。”

分手时,靳小亮对张智说:“那我们再到市区转一转,晚上就直接坐车回BJ了。”

邹东明的多重身份,让他有机会掌握一些不被多数人所了解的信息,因此,他为靳小亮所做的分析,让靳小亮觉得非常有参考价值。

送走妹妹他们,张智和邹东明就顺着来路进了学校南门,然后在操场边上站住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