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入学
天气渐渐寒冷,季节由秋入冬,转眼已是年关。虞夔、虞龙两兄弟去上湾村私塾听讲,尽管断断续续,隔三差五,却一直顽强地坚持,生字学了百多个,《三字经》也会背诵大半,简单的古诗也学了不少,先生对他们已是越发的喜欢。
眼看便是除夕,私塾放假休学,先生回阮埇前,特地去了趟六湾村。从上湾到六湾,五六里路,小路弯曲,山包起伏,草木萧索幽深。先生问路到了黄应琪家。其时,黄应琪刚刚走出家门口,手里提着挂猪肉和包腊鱼干,他要到上湾村的私塾去拜谢先生。
虞夔、虞龙看见先生,大声嚷起来。黄应琪听见是先生,赶紧将先生让进家中,陆桂芳早倒了碗热水过来,递给先生解下渴,也温暖一下手,这一路上风冷呢。黄应琪很感激的道:“我家小儿在先生那里认得了很多字呢,谢谢先生!”
先生微微笑道:“令郞聪明得很,我可是很喜欢呢。”
小儿受到赞誉,黄应琪这位老实巴交的农民,脸上洋溢着少见的笑容和得意,却又觉着有些不好意思,有点侷促,直道:“不是呢,不是呢!”陆桂芳知晓丈夫就像头牛一样,只知埋头做农事,不懂说话,接口道:“我家小儿调皮得很,先生见爱了。”
陆桂芳说话得体,先生心中暗道,这健壮的农家妇人倒是大气呢。先生喝了口水,打量着眼前屋子。屋子从外头看,就一泥砖屋子,简陋到不得了,从内看,就更破旧贫乏了,除了凳子和农具及一些家用什物,空徒四壁。
先生道:“令郞聪明,但偷偷摸摸、断断续续趴在窗外听讲终究不是办法,包括写字,很多东西都没学好,日后怎么考取功名呢?”
黄应琪叹起气来,欲言又止,低头不语。谁不想自家孩儿读个书考取个功名什么的,可是钱呢?陆桂芳想了想,道:“不知先生收费多少?”先生想了想,道:“老夫受东家聘请,教人子弟,每月一两五钱银子,如若再收学童,当得东家允许。如若两位令郞决意就读,老夫当与东家游说,每月二钱银子估计是可以的了。”
黄应琪和陆桂芳夫妇在心里计算着,二钱银子就是200个铜板,一年就要2400,是修筑河堤的大半收入了,这钱可是存在这里以备不时之需呢。陆桂芳朝先生苦笑道:“先生,我们家真是穷,书怕是真读不起呵。”
先生道:“上湾私塾学童16,却没有比令郎更聪明的,令郎若读书,他日考取功名是有机会的。寒门子弟,除了读书,实在没有第二条出路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呵。”
黄应琪夫妇还在沉吟,先生又道:“为人父母者,当以子女前途为念,今日辛劳,他日终有回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呵。”
黄应琪还在犹豫,陆桂芳一咬牙,道:“好,就依先生言,小儿年后就进私塾,有多少的钱,就读多久的书,没钱就不读了。”说完,叫两个儿子道,“虞夔、虞龙,快过来跪下,谢过先生。”
虞夔、虞龙赶紧走到先生身前,跪下,重重磕了三个响头。先生捋着胡须,呵呵地笑。先生很开心,虽说家道没落,但尚能温饱,他真的不是很看重这几百个铜板,他是觉着这两个小孩很聪明,也许日后真的会有出息,桃李芬芳香天下。
先生走时,除了猪肉和腊鱼干,还有蕃薯和芋头,黄应琪把先生的双手塞得满满的、沉沉的。先生的说话,让这对老实巴交的农民,从未真正远行过的心,第一次放飞,他们仿佛依稀看见,他们的儿子正身着官服,骑着高头大马,行走在康庄大道上。
夜深,这间破旧的农家房子,人未眠。黄应琪像是问自己,又像是问妻子,又像是谁也没有问,喃喃地道:“虞夔去年读了三个月,结果没钱很快就跑回来了。贫苦人家读书,当时在村里还引起了轰动,村人都说我们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后来还真给他们笑了一场,现在还带上了虞龙。我们家世代农民,真的要让儿子去读书了吗?”
陆桂芳日间决定的时候很豪气,此刻也是心里没底。农家孩儿读书,天底下也没几家呀,可她终是道:“早前修筑河堤攒了点钱,有多少就读多久吧!我们还年轻,怕个啥呢?给村人笑,又有什么所谓呢?父辈由金利墨岗村迁来,我们没少受他们白眼!贫寒人家,没读书永远都不会有出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黄应琪还待叹气,陆桂芳一个翻身,就压在了他身上。
月如钩,星如豆,犬吠土狗叫,风轻树叶舞。
黄应琪家两小儿齐齐入私塾读书,再次在村里引起轰动,自然也多是笑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村人都说,那些秀才、举人,都是天上文曲星下凡,家里祖坟都是坐在龙脊上,三更半夜都在冒青烟,你黄应琪一外来户,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的德性?当然,村人的讥笑在一头半个月后也渐渐便淡了,大家也并无多大恶意,只不过是嫉妒罢了。也有真替黄应琪操心的,说这钱拿去买斤肉吃还好,读什么书呢,管个屁用?
黄应琪十来岁随父亲迁来六湾,自小卑怯,至今总觉底气不足,面对村人并无太多恶意的嘲讽,多低头陪笑,埋首劳作。陆桂芳是邻村人氏,小儿入读私塾,她的勇猛泼辣反多了二分,村人见了倒是发怵。
虞夔、虞龙两个小屁孩,不谙世事,自是不理会什么冷言热语,只高高兴兴上学,开开心心回家。先生对他们格外喜爱,有意无意也不时给他们开下小灶,不过半年,虞夔、虞龙在私塾里已是出类拔萃,生字认最多,经文记最牢,书写最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