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筑横桐堤水窦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兵13万南征,连下锦州、松山、大小凌河、杏山、连山和塔山7城,进而围攻宁远。大兵压境,危急存亡,袁崇焕刺血誓师,固守宁远,伤敌甚众,炮伤努尔哈赤,金军兵败而去。努尔哈赤因炮伤不久身亡。北境稍安。
春,广东多地饥荒。肇庆大旱,三水大旱复大水,东莞、番禺、新会皆大旱,饥荒。韶州饥荒,惠州饥荒,盗贼盛行。增城、从化山寇势力甚众,四出流劫乡村。
八月,陕西大旱,赤地千里,官府催收尤甚,致流民起义,颇有燎原之势。朝廷震动。
天启七年(1627年)春起,虞龙陆续募集到开凿水窦的款项,开始准备石材。石材多从肇庆端州购买,甚至有些还要从广西运来,路途遥远。至秋,石材已备好,款项亦已募集完毕,只待秋收后即动工。这募集到的银子,县衙出资十有四,虞龙捐献十有二,剩下十四,由西安远近乡贤捐献。
秋收毕,一声锣响,两处水窦同时动工。方圆青壮有力者皆上阵,纵是老人妇孺,也有很多上场,尽其所能,既混口饭吃,也可挣些铜板。但见河堤上、田野里,人头攒动,壮汉们赤足裸膊,扛着丈来长的石条、石板,扛着填满泥土的麻袋,扛着锄头,齐声喊着号子,投袋断流,破堤凿洞,热火朝天,尘烟滚滚,万马千军,仿佛战场厮杀。
虞龙奔走在两处工地,来回指挥。县衙也派了典史过来,协同指挥、监督。经验老到的农家、匠人,仔细察看、纠正每道工序,一丝不苟。此水利兴建,是保卫自家米缸,是关乎自家性命,纵然工钱较少,所有人都热情高涨,认真负责,一些老弱妇孺,日头暴晒中,提着水和蕃薯,给他们的儿子、父亲、母亲解渴、充饥。
年过六旬的黄应琪、李桂芳,也由家人陪着,过来看了好多回。儿子已经成材,成了远近闻名的举人老爷了,还千方百计想着法子帮助老百姓,这次开凿水窦、开挖水渠,把家里的银子都几乎捐光了,听儿子说,等这两处水窦建好、水渠挖好,再发大水时,河堤就不会溃了,稻谷就不会水淹了,人更不会冲跑了......看着大家干劲卖力,看着大家对自己儿子、对自己,是如此的尊敬,黄应琪、李桂芳心里多自豪、多开心呀。
水窦的开凿、水渠的开挖、疏通,历时三个多月,终于赶在年前完工。虞龙和县衙典史及一干乡绅,站在竣工的横桐堤水窦上,放眼远望,脸上露出欣慰笑容。他们知道,两处水窦及水渠的修建,可节制旱涝,令三万六千余亩稻田受益,一方永食其利。
这时候,范文正公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及区大伦之“吾辈一小吏,做事从身边开始,民可受惠矣”一一又在心头响起。虞龙挺直身板,眼望远方,意气风发。时年,虞龙35岁。
八月,天启皇帝驾崩,崇祯皇帝即位。十一月,大奸魏忠贤畏罪自缢死。
崇祯元年(1628年)春,区大伦派人捎话过来,要虞龙前往一叙。虞龙到后,方知是个好消息,区大伦被崇祯皇帝官复原职,再任南京户部侍郎,并令他立即启程前往就任,为国出力。虞龙由衷感到高兴,道:“恭贺大人!贺喜大人!”
区大伦脸上的阴霾已经不见了,他摆摆手,道:“京城赶来宣读圣旨的官员告知,当今圣上年轻力壮,锐意进取,勤俭勤勉,兢兢业业,常通宵批阅奏章,一心整顿故旧山河,想我大明繁华安定有日矣!”
他浑浊的眼球里,散发着希望的光芒。虞龙心内亦激越起来。区大伦道:“只是,我今年77岁矣,不知还能胜任否?”说着,又咳嗽起来。他咳起嗽来,看上去比以往更严重了,虞龙心头一紧。他看着眼前这白发苍苍、身体单薄的老人,心内既喜又忧,喜的是,老先生终被恢复名誉,还其清白,再度得到皇上器重,忧的是,如此年纪,还要呕心沥血,为国操劳,只怕身体不堪呀。
区大伦也看出了虞龙的担忧,道:“眼下我大明内忧外患,蒙皇上恩宠,我不能退缩,定当奋勇直前,为主分忧。待天气稍暖、阴雨稍歇,我便动身北上。”
说到这里,他从桌上拿起一封书信,递给虞龙,道,“此是我写给高明县令陈京璧的推荐信,看可有小吏职位空缺授任于君。内忧外患,山河飘摇,君正青壮,请一边继续勤学苦读,考取更大功名,一边为国为民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望君努力、尽力!”
虞龙心底慨叹不已。77岁的老人,已是风烛残年、行将就木了吧,还如此担当、奋发,只为江山社稷,不顾个人生死,真吾辈楷模呵。而他的推荐,及殷殷期望,顿时更令自己有知遇之感,士为知己者死。虞龙长揖,几已到地,道:“敢不遵大人言!”
区大伦点头,极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