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二
可复制的华为增长方法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吴晓波
先说与胡赛雄相识的故事。我们相识于2013年。当时,经华为国际咨询委员会顾问田涛先生介绍,华为大学邀请我去做“引导员”。行前,有几位朋友好奇地问,你身为著名大学的管理学院院长,怎么去一个“企业大学”做“引导员”?“引导员”是个啥鬼?有点掉价呢。在“创新”的驱动下,我带着好奇和一丝疑惑,来到位于深圳华为坂田园区的华为大学。负责接待安排的就是时任华为后备干部系主任的胡赛雄。
初次见面的印象:这就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大男孩。他给我招待所的钥匙,领我到房间,指点了早餐、教室等注意事项……很热情而细心地向我介绍了要我“引导”的这个高级干部管理哲学班,希望我以专家的角度在学员听课和讨论的过程中答疑解惑。当时的学习主题是“力出一孔,利出一孔”和“不让雷锋吃亏”等亟待强化的华为价值观体系。他让我耳目一新,感觉他就是我行前想象中的华为干部,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其间,面对那些30岁刚出头的年轻而同样精力充沛、朝气蓬勃的高级干部,随着互动学习的深入,我们有了更多的交谈。我们谈到了华为的过去,谈到了他们曾经在华为所担任过的不同岗位,谈到了华为是如何将这些朴素而“顶天立地”的价值观贯彻到那些务实的干部行为中去的……这群年轻的“老干部”令我想到了前辈们传颂中的延安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切实感受到了华为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奋斗精神。后来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成了“有天好谈”的忘年朋友。
言归正传:疫情肆虐,残害生灵,可万事总有另一面。历史上的大疫情似乎总能孕育出好的“作品”,如:14世纪中叶黑死病横行之时,有薄伽丘之《十日谈》;1665年伦敦大瘟疫,牛顿回乡避祸却发现了万有引力和七色光;1796年在天花疫情中,英国赤脚医生爱德华·詹纳从挤奶工手上发现了“牛痘”;1832年为了躲避伦敦流行的霍乱,达尔文远航,此后撰就了《物种起源》;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肆虐全球,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
作为此次新冠疫情中的芸芸众生,在精神紧张之余,亦有了前所未有的独处空闲。好在还有互联网上的即时通信工具,人们的交流并未被阻断。许多朋友说,想不到慢下来、静下来后还有这般空灵中的静思享受。
四月,我忽然接到赛雄的电话,说疫情期间很“无聊”,写就了一本书,请我作序。畅快允诺,这让我得到了先睹为快的机会。虽非巨著,亦无牛顿之灵气,但以他在华为业务部门和华为大学多年的“运动员+教练”之特殊角色,此书的视野很特别。他不仅以一个亲历者,更以一个思想者、思考者、反思者的视角,提炼出了自己站在一位教练立场的深度感悟和类似“军规”的“教条”。我觉得此书的特点就是:简明扼要而通俗易懂。他将“华为增长”的庞大而复杂的体系抽象为“法”:既是“方法”,又是“法则”。让人看了,既领得要领,又抓得住主线。
华为管理本是充满了矛盾的辩证唯物主义之精灵之用!领会不易,落到实处更不易,成为自觉的行为就更难了。本书抓住了华为管理的精髓。书中的六大部分,将华为管理之“魂”“略”“道”“人”“本”“核”,有机而顺溜地串联成了“增长之环”。而穿梭于各章节之间的图示和小故事,让华为的理念与实践如行云流水般让人读着舒畅。而当你读进去之后,各环之中却“暗藏杀机”,都有“反常识”的真“常识”,如“痛点不痛”“机会重于成本”“极致的管理,就是极致的伤害”“胜任是个伪命题”“利益比道理更有说服力”“情感契约在后”……确实,读来引人入胜。
2014年,在任正非先生的支持下,我与田涛先生共同在浙江大学创立了睿华创新管理研究所,与胡彦平先生主持下的华为特训营结成紧密合作伙伴,共同创设了睿华创新管理四季论坛,论坛创设已5年多了。许多华为“退休老干部”成为特聘研究员,和我们浙江大学教授一起与一批批企业家互动交流,收获颇丰。作为其中一员,赛雄曾多次来这里交流,且总是带来一缕清风。祝贺有心而又有灵气的赛雄成此好书!相信这本书一定能为众多企业家、经理人、MBA同学们乃至学者,带来余音绕梁般的缕缕清风。
衷心希望这样的好书多多,让华为管理超越“丰田管理”“稻盛管理”“IBM管理”“GE管理”“Z理论”……树立起真正立足于中国最佳企业实践,而又能以科学原理去影响世界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让我们共同努力,致力于塑造让中国管理能够屹立于世界管理强者之林的管理理论体系——C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