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看见独一无二的你
1.发掘你自身的艺术气质
人为什么爱美?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回答说:只要不是瞎子,谁都不会问这样的问题。
爱美是人的天性,就像是一种生物本能,就像是1+1必然等于2。
哪怕是生活在史前的原始人,在生活条件恶劣苛刻的情况下,都有心情在瓶子上雕花画画,装饰他们的生活居所,就更别提我们这些解决了生存问题的现代人了。
然而,如果谈到如何变美的话题,你心里可能会发出各种声音:爱美?变漂亮?太肤浅吧?会不会太俗气了呢?
这些声音的存在,实在太正常了。
爱打扮并非肤浅
你身边可能也有一个张小红这样的朋友。
也许你和张小红就有一样的想法,认为打扮自己是肤浅的表现。
你的想法很正常。毕竟,在父母、祖父母的认知和文化环境里,“爱打扮”几乎是不务正业的代名词,也是轻浮的同义词。你很难不受他们的影响,哪怕他们从未正式跟你谈话过,你也能从细枝末节之处感受到长辈们希望你怎么做,并下意识地迎合他们的期待。
我们每一个人,自出生开始就迫切寻求父母的认同,渴望和父母建立深切的联接。这是被写入生物基因的渴望,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是一种自动化的反应,是动物本能的追寻,就像新生的小海龟奔向大海,像破壳而出的小鸡寻找妈妈,像溯游而上的鲑鱼繁衍生息。
如果你的父亲坚信“漂亮女人会勾引男人”,母亲常说“漂亮女人易轻浮”,爷爷把“漂亮女人多花心”挂嘴边,奶奶唠叨着“爱打扮会耽误学习”,你看过的文学作品里表达着“自古红颜多薄命”的观点,那么你拥有“自然美才是真的美”的信念就再正常不过了。
比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意思是说想要成功必须要吃苦,然而这样的观点只适合成功机会极少的古代社会。在如今的年代,成功根本无须吃苦——因为我们有很多选择空间,当我们选了自己喜欢的职业,那么为这个职业付出努力的过程非但不会感到辛苦,还会充满激情和兴奋呢。
你可能无意识中认同长辈们的观点,认为漂亮的外表毫无意义,审美的需求不值得追寻,只有实用的、功能性的东西才有价值。但你需要知道,这些观点也是来自特定的历史时期。在物质贫乏经济困难的年代,父母和祖父母们没有条件爱美,也不被允许亲近美——基本的温饱都未及解决,哪里顾得上审美,顾得上关注外表和形象呢?也怪不得过去人们常说“漂亮不能当饭吃”了。
❀漂亮的潜藏价值
然而时过境迁,“外表漂亮”的价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如今的时代,漂亮不但可以当饭吃,还能变现经济价值,成为一种随身携带的财富。
网红仅仅是因为外表漂亮,就能通过没有实质内容的网络直播身家千万;很多明星和艺人,只要有好看的脸蛋和健美的身材,哪怕没什么文艺作品,也能受到粉丝们的热烈欢迎;企业在招聘时,当两个应聘者条件相当时,外表漂亮的人会被优先录取;同样岗位同等条件的两个人,外表漂亮的人比相貌平常的竞争者,在薪水待遇上会高出10个百分点。
这些现象是因为:
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证实,相貌漂亮的人情绪会更健康。因为被加上去的这些光环让他们时常生活在较为友善的环境里,大大提升自尊感和乐群性,让他们更加快乐,对这个世界更友善。而快乐的心情和友善的态度,能进一步帮他们得到更多好资源和积极反馈。
这个研究告诉我们:
当然,漂亮和美是两种不同的状态,虽然它们又有些相似之处。在下一节我会详细为你解释两者的不同。
❀美和艺术化有关
中国的美学教育一直处于空白状态,这使得很多人对美缺乏基本认知,以至于曲解“自然美”的真实含义。
如果没有对自然的事物进行艺术加工——雕琢它,为它赋予情感和意义,使它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那么这个事物就无法以美的形式而存在。
以拍照为例。如果你只是随便拍一拍,出来的影像就只能称为照片,因为它不具备审美价值。可是当你决定拍照时,是因为被景物或人打动,同时对拍摄对象的角度、位置、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尤其是还考虑到了构图的美感和文化意义,那么这样的影像就可以称作摄影作品。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钻石和玉石。顾名思义,钻石也好,玉石也罢,其本质就是一种石头,然而当它们被赋予社会性的价值时,就得以脱离石头的本质,变成了美的事物。一块普通的玉石被精心雕琢之后,变成晶莹剔透的白菜形状,装进高贵典雅的木质盒子里,再添加一些历史和人文内涵,就变成了无法估价的珍宝。然而在本质上它就是一块石头而已,只是因为审美的价值而变得很特别、很珍贵。
还有枫树的例子。同样都是看见一棵枫树,植物学家看到的是高大的乔木植物,木匠看到的是一根好木料,但画家却看到了独一无二的美。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别,是因为画家拥有艺术家的眼光,同时为这棵枫树倾注了人的情感。
所有艺术家都有这样的本领。为一棵枫树赋予特殊意义,为一张凳子添上人文内涵,为一朵小花加入情感韵味,使得这些自然的事物焕发美感,凸显存在的独特性,变得更有价值、更丰富,与人更亲近——经过艺术加工的事物,和其他同类不再有可比性,而是成为一种特殊的存在,就像是无法估价的珍宝一般。
❀用艺术家的眼光看自己
人也是一样的。如果你错误地以为“自然美等于不加修饰”,从而随随便便对待自己,不护肤、不化妆、不为自己挑选适合的服饰,也不去发掘你的“人文”价值,“雕琢”你的内在能力。那么,你很可能在用植物学家的眼光看待自己,仅仅把自己当作一个生物属性,和其他万千女人是一样的。此时你有很大的可能会遇到一个用木匠眼光看待你的男人,他更关注你作为一个女人的功能性:漂不漂亮,会不会做饭,能不能生孩子。进而你和他在一起,缔结一段缺乏亲密的感情关系,过着不够平等和尊重的婚姻生活。
当你能用艺术家的眼光看自己,你将看见宇宙间独一无二的美好存在,因为你在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看待和你有关的一切,你也将不由自主地为自己花时间、花心思——就像艺术家雕琢他的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你将对自己产生深深的情感,能透过身体发肤欣赏美好而丰富的自己,你和其他女人之间将不再有可比性,因为你是无法估价的艺术品。就像画家没有视眼前的枫树为植物,而是在这棵枫树身上看到美,获得灵感——因为画家在这棵枫树上倾注了情感,并为它花了时间,用心地观察和了解它,在这个过程中,枫树和画家产生了某种内在的联系,成为画家生命的一部分。
正是因为画家把枫树视作特别的存在,并用自己的内心和双手去描绘它,呈现在画布上的枫树就变成了艺术品,有了审美的意义和价值。世间的枫树万万千千,可是这棵被视为艺术品的枫树却因此成为唯一的、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存在。
这本书的初衷,就是教你雕琢自己成为艺术品。
如果你愿意尝试本书教你的方法,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将超越女人的生物属性,拥有更多元、更宽广的内涵。你将拥有独一无二的内涵和无与伦比的美好,没有人可以定义你的价值。他们可以爱你、欣赏你、尊重你和陪伴你,为你的存在而赞叹,为你的风采而倾倒,为你的美好而着迷,但却不能衡量你、评价你、类比你、定义你,因为这世界上没有任何参照物可以比照你,你是唯一的,对他人和世界深具意义。
要成为这种像艺术品一般存在的女人,就要用艺术家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用艺术家的心意来雕琢自己,发自内心地认识到:
从现在开始,请允许自己变美,并帮助自己越来越美。你可以从最简单的部分入手:观察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的气质,认识自己的风格,然后给自己设计一个最能衬托你的美感的发型,每天给自己化个精致的妆容,搭配最适合自己的衣服再出门。
在本书的第二章里,有很多非常详细又便于操作的变美秘籍,你现在就可以跳过去了解它们,让它们为你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