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要准,掌握聆听者的心理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人际交往中,有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有人三言两语之后就变得语枯词穷。其实,这两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前者懂得在说话时掌握对方心理,能让自己的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这样的人总可以在不同的交际场合应对自如。
某公司招聘会计,当天有两个人同时去应聘。公司老板告诉他们:“我们公司只招一名会计,所以你们两人需要竞争。”接下来,老板让他们每人介绍一下自己,最后老板定夺谁去谁留。
第一个人首先说:“我是某名牌学校的高材生,专业知识掌握得相当牢固,我干工作也很踏实……”老板听后点了点头。第二个人只是简单的几句话:“我干会计很简单,服从上司的指示,保证账目清晰。”最后老板录用了第二个人。因为第二个人不但把话说到了点子上,而且说得很有条理。
有的人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堆的话,最终却发现,自己说的全是废话,不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还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事实上,一个人会不会说话,能不能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并不在于话多话少,而在于能不能将话说到关键之处,知道对方心中所想,从而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时候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那么,在与人交谈时该如何掌握聆听者的心理呢?
1.说话时多注意对方的眼神
一个人的内心在想什么,可以通过他的眼睛看得清清楚楚。当听者直盯着你看,那表明对方可能对你的话产生了质疑;当听者在你说话时不停地眨眼,那就意味着对方对你所说的话题没有一点兴趣,继续说下去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情绪;当你发现听者眨眼睛的频率变快的时候,说明你的说服起到作用了,听者开始动心了。
2.聆听者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一些头部动作,往往能影射出对方的心理倾向
与人交谈时,如果听者不断点头,那意味着对方对你的话产生了兴趣;如果在交谈中,对方低着头一言不发,多半是对方已经对你产生了不满意或者是有成见的情绪,但又不好直接表达出来,此时说话者应赶快转移话题。
3.手部的微小动作,往往能将聆听者的心思暴露出来
当对方在你说话时用手摸鼻子,往往表明他对你的话题不感兴趣,不想和你有更深层次的接触和合作;当对方在你说话时老是揉眼睛,那就说明对方对你的谈话一点也不感兴趣。此时都应赶紧转换自己的谈话主题。
与人谈话,要学会观察和捕捉他人心思,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我们不断说中别人的心思,或不断说出对方想听的话,这时候,对方自然就很高兴,也乐于和我们继续交谈。
人际沟通,实质就是思想情感的表达。一个了解聆听者心思的人,可以用流畅的语言说出对方想听的话,能把想要表达的意思说得很清晰,而且层次分明、有条有理,使每一个人都乐于接受。能够把听者心思和自己的言语结合起来的人,他在生活和事业中会比别人更容易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