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部分
第一章 中国史前文化
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疆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差异显著。早在更新世初期,华夏大地上便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安徽繁昌、河北阳原泥河湾以及重庆巫山等地都发现了距今一百多万年的直立人化石,经由考古发现的新、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直立人和智人化石标本则较为丰富,如陕西的大荔人、蓝田人,山西的丁村人、许家窑人,广东的马坝人,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等,与这些原始先民同时期的文化遗址更是遍及全国。百万年以来,我们的祖先一直在这片土地上繁衍不息,不仅在同大自然的持久斗争中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更通过不断地摸索获得了大量的生存技巧与经验,促进生产力发展,进而创造出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设计是人类为实现某一特定目的而从事的创造性活动,体现于一切人造物的形成过程之中。中国工艺文化的形成要早于中华文明,原始先民所打造的第一件石器便是工艺诞生的标志。中国的工艺文化同时也是伴随着中华文明发展而日渐丰满起来的,在直接反映中华文明基本特质的同时,又通过物态化或意识形态等不同的层面反作用于之,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工艺文化史贯穿并影响了整个中华文明史的始终,而这其中尤以史前工艺文化最为突出。原始工艺作为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合一的文化类型,最早系由旧石器时代原始先民的生活需要直接促成的,在其诞生之初所发挥的职能不外乎是劳动工具的制造以及解决吃、穿、住等基本生存问题,即实用功能先行。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积极改造着自我,新石器时代长期的定居生活和劳动实践不仅改变了原始人的生理素质,也促进了他们的审美意识、创造能力和宗教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设计的内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相对于早期工艺中突出的实用功能性来说,其表现性、审美性的成分日益增多,最终达到了与实用性相平衡甚至远远过之。总体来说,中国的原始工艺文化实用性与审美性兼具,不仅反映了原始人生活中的智慧、才能和灵感,也高度体现了华夏先民所独具的审美心理。
按所用材质和制造工艺等的不同,中国的原始工艺文化可大致划分为石器、牙骨雕刻与玉器,陶器、染织和建筑等几大类型,其中尤以石器最为基础。石器的制造工艺和造型特点在新、旧两个时期差异明显,直接反映了早期人类审美能力和工艺能力的初步发展,而原始先民在设计制造石器的过程中所积累的技巧和设计意识更是直接影响到了其他类型的工艺如玉器、牙骨器等工艺的演进。原始玉器工艺是伴随着石器制造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雕刻艺术,因玉石的材质美感迥异于普通石材而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发展,并最终在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上产生深远的影响。陶器的发明和普遍应用是新石器时期文化的重要代表,它不仅在技术层面实现了人力改变天然物物质属性的突破,更在器物造型、装饰纹样和使用功能等方面印证了原始人高超的设计能力。原始染织设计包含纺、织、染三种工艺类型,从纺到织到染,每一环节无不体现原始人的审美意识朝着实用与审美为一体的设计方向发展。原始建筑是反映原始人工艺与制造能力的又一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其空间意识与环境审美心理的初步体现。
本章内容从原始石器的设计与制作入手,通过对玉器、陶器以及建筑等设计类型的系统论述来探讨原始工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旨在形成学习者对原始工艺从技术、思维到审美层面的整体性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