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商—西周历史文化概论
一、商—周历史
(一)夏朝历史概要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传说夏后氏部落为黄帝族一个分支,为黄帝之子昌意的后裔。
在部落联盟领袖尧舜时代,夏部落首领鲧被封为“崇伯”,当时洪水泛滥,尧派鲧治理洪水,因治水无方,被放逐羽山(今山东郯城)老死。鲧的儿子大禹继续治理洪水,他联合诸部共同治理洪水,获得成功,得到人民拥戴。
后来,大禹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启,从而废除了原始的“禅让制”,夏启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国王。夏朝传十三世,历五百年左右。
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国王,也是一个暴君,由于他对人民非常残暴,最后被新兴的商部落打败。
(二)商朝历史概要
商部落的祖先为帝嚳高辛氏的后裔,传帝嚳有四个妻子,其中一个为有娀氏之女简狄,一次简狄外出沐浴,吞食了玄鸟(燕子)生的鸟卵,因生子契(音xiè),契就是商部落的始祖。契与大禹是同时代的人,因而商与夏的历史同样悠久,是夏的东边的一个附庸地位的部族。
契以后,传十四世至成汤,成汤之前,商部落在今河北、山东和河南一带多次迁徙。
公元前16世纪,商部落领袖成汤经过多次的战争,使商成为中原强国,最后在今河南和今山东等地击灭夏桀,建立奴隶制的商王朝。商王朝多次迁都,至商的第二十国王盘庚的时代,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从那时起,商也被称为殷。商朝传十七代三十一王。
商朝的末代国王叫帝辛,名叫纣,把国都从殷扩大到朝歌(今河南淇县),他荒淫无道,穷奢极欲,并横征暴敛,大肆搜刮人民的血汗,以满足自己的享受。商纣王为了巩固统治,甚至对贵族也滥施酷刑,终于引起了贵族内部的分裂和反叛,最后,周武王姬发联合诸侯歼灭了商朝。
(三)西周历史概要
周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黄帝的曾孙帝嚳,帝嚳之妃有邰氏之女姜嫄生子后稷,名弃(因一度被遗弃,故名),也有人说姜嫄因踩到了巨人的脚印而怀孕生了后稷。后稷在夏朝时为管理农业的大臣,后被奉为农神。传后稷就是周的始祖。
商朝初期,周人被迫西迁至陕西西部甘肃东部一带的少数民族地区。后来为了躲避戎狄的侵犯,辗转东迁到关中平原西部的岐山一带,在那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公元前11世纪,周人成为商朝西部劲敌,商纣王不得不封姬昌为“西伯”,但商纣王由于惧怕诸侯的反叛,对诸侯滥施酷刑,并关押了姬昌,姬昌后来用计逃脱。当时,周族得到了极大发展,许多小国纷纷归附“西伯”。
公元前1027年,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挥师东进,诸侯纷起响应,在牧野(今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一战中,一举功灭商朝。
周王朝分西周和东周,西周(前1027~前771年)传十一世历十二王。
西周末年周幽王时,任用奸人,胡作非为,荒淫失道。相传,周幽王得了一个冷美人褒姒,遂将王后申伯之女贬入冷宫。为了博取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从此失信于天下。公元前771年,申伯联合犬戎攻破西周都城镐京,西周灭亡。
二、商—周的文化概要
(一)夏朝文化概要
根据记载和传说,夏朝统治长达四百多年,虽然如此,夏朝却没有多少考古实证可供确定。但是,在黄河中游南岸和山西汾河下游一带,发现一种文化,以其主要遗址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为“二里头文化”,它是介于龙山文化和商文化之间的一种文化,与传说中的夏朝时间大致相一致,但是现在不能确定它就是夏朝。
夏朝的陶器、玉器都很发达,有制陶中心,有种类繁多的各种陶器器形,并且已经进入青铜时代。夏朝的农业已经比较发达,有各种石制农业工具,还有骨器、蚌器和木器,水利也有发展,酿酒业也发展起来了。夏朝已经开始使用贝壳进行货币交换。夏代对于观测天象已经很重视,有最早的日食记录,还有关于地震的记录,并产生了夏历,以北斗星斗柄的旋转来确定一年12个月份。
(二)商文化概要
在河南安阳,以及在陕西华县、扶风,山西夏县、永济,湖北江陵、黄陂等地,都发现了商朝文化遗址。这些考古依据证明,商朝是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文明大国之一。
商朝有着规模较大的早期城市,农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在陶器和丝麻纺织方面有所成就,在青铜器制作方面均有重大成就,有各种青铜礼器、丧葬用的明器和日用品,能够制作出巨大的青铜鼎。商朝有着较发达的货币交换。商朝大量使用甲骨文。商朝已经开始较仔细地观测和记录天象,在夏历的基础上,制定了最早的历法。商朝在医学方面也有一定的发展。
不过,商朝奴隶主贵族实行残酷的奴隶制度,奴隶被看成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在奴隶主殡葬仪式中还采用野蛮的活人殉葬制度,考古发现有许多大规模的殉葬墓,例如,河南安阳武官村大墓殉葬奴隶79人,如小屯村妇好墓人殉15名,其中甚至有两个儿童。甲骨文也有关于人祭的大量记录。
(三)西周文化概要
周朝是形成中国政体基本特色的时代,其特点体现在周礼的典章制度中。周礼确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这些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立国制度,也影响了中国的文化、艺术和工艺等各个领域。
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度,周王自称天子,下辖分封的各诸侯国,诸侯向周天子朝贡。在西周极盛时期,周天子拥有极大权威,但后来在周幽王等人手里,这种权威遭到削弱或葬送。
周代统治者的地位为世袭制,被统治者的地位也是世袭制。通常,天子的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天子的庶子分封为诸侯,侯位也由嫡长子继承,形成一种宗法体系,涉及政治、经济和军事。
周朝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甸、采、卫、大夫等,相应地在祭祀、服饰、宫室、车马、仪仗、器物等使用方面,都有一套严格的规定,不得僭越,如有越轨,就要受到惩罚。
《周礼·春宫·典命》规定:“上公以九为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节,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五节。”关于服饰,《礼记》规定:“天子龙衮,诸侯黼,士玄衣纁裳。”关于器物,《礼记》规定:“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这些规定极为详细、繁缛,难以一一列举。这些规定必然对建筑的规模、样式和手工业有着极大的制约和影响。
这个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考工记》,它总结了各种工艺的制作经验、基本法则和各种规定。根据《考工记》的记载,我们可知周代的手工业分工很细,六种工艺分为三十个工种,如木工有七个工种,金工有六个工种,皮革工有五个工种,画工有五个工种,雕工有五个工种,陶工有两个工种,这在《考工记》里规定得十分详细。根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周代有珠、玉、石、象(牙)、木、金、革、羽八材之分。
但是,西周仍然延续着商代的一些野蛮制度,如西周还继续有活人殉葬的现象,但比商代大大减少,没有发现大规模的殉葬墓。
西周的农业文明得到了很大发展,西周青铜技术已经极为发达,这在青铜艺术方面得到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