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全鉴(典藏诵读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唐书判

【原文】

唐铨选择人之法有四[1]:一曰身,谓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凡试判登科谓之入等,甚拙者谓之蓝缕,选未满而试文三篇谓之宏辞,试判三条谓之拔萃。中者即授官。既以书为艺,故唐人无不工楷法,以判为贵,故无不习熟。而判语必骈俪,今所传《龙筋凤髓判》及《白乐天集甲乙判》是也。自朝廷至县邑,莫不皆然,非读书善文不可也。宰臣每启拟一事,亦必偶数十语,今郑畋敕语、堂判犹存。世俗喜道琐细遗事,参以滑稽,目为花判,其实乃如此,非若今人握笔据案,只署一字亦可。国初尚有唐余波,久而革去之。但体貌丰伟,用以取人,未为至论。

【注释】

[1]铨(quán)选:选才授官。

【译文】

唐朝选取人才授予官职,选择人才的评定标准共有四条:第一是身材,要求身材丰满伟岸;第二是言谈,说话要能雄辩公正;第三是书法,楷书法式要刚劲优美;第四是判状,文辞条款要优美顺畅。只要是通过吏部考试录取的会被叫为“入等”,表现十分笨拙的会被叫做“蓝缕”,没有通过吏部考选而通过三篇判状的会被叫做“宏辞”,通过三条判状的叫做“拔萃”,被选中就会授予官职。既然能够凭借书法而作为艺业,所以唐朝人没有不长于楷书法式的;既然将判状作为重要的技能,所以没有不学习熟练判状的。而判状的语言必须要讲究对仗工整,现在世上流传的《龙筋凤髓判》和《白乐天集·甲乙判》就是这样的。从朝廷到县城,没有不是这样的,不读书不擅长写文章是不行的。朝中辅政的大臣每次要草拟报告一件事情,一定有几十句是对仗工整的句式,现在的郑畋所写的敕书、堂判依然保留着。世间大多喜欢谈论一些零碎的古代遗事,中间掺杂着一些幽默滑稽的语言,被看成“花判”,那么事实就是这样,不像是现在的人拿着笔靠着书案,只要签一个字也可以。宋朝初年还保存有唐朝的遗风,时间一久就改变消亡了。这里面只有要求身材、相貌丰满高大这个标准,用来选取人才,不是恰当的评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