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欲讨齐
【原文】
【注释】
【译文】
(齐简公四年)齐国的大臣陈成子杀害了齐简公(拥立齐平公作为国君,自称为国相)。孔子将这件事告知了鲁国的国君鲁哀公,请求对陈成子进行讨伐。鲁哀公说:“这件事你去找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商量吧。”孔子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三子”,没有获得同意。《左传》中记载说:“孔子请求征讨齐国,鲁哀公说:“鲁国比齐国的实力要弱是长期以来默认的事实了。你说要对它进行讨伐,那么要如何进行讨伐呢?”孔子回答说:“陈成子(即陈常)杀害了自己的国君,齐国的老百姓有一半不会拥护他,现在用鲁国全部的兵力和齐国的一半力量,一起去讨伐,是可以取胜的。”有人评价说:孔子哪里是在比较实力的强弱,他只是在申明自己的仁义罢了。如果顺应民心而代替上天去讨伐,哪里还用担心不获胜呢?如果鲁哀公批准了孔子的请求,派遣孔子去出使周朝,请求周天子,给陈成子定下罪名(天下一起去讨伐,事情很快就能解决了。)至于说是否具备战胜齐国的实力,在孔子看来是多余的。我认为,鲁国因为自己的实力弱小而不去讨伐齐国,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不想讨伐齐国,周国的天子因为失去了权威也无法讨伐齐国,这是全国都知道的事实。孔子的这个举动,难道真的是想要用鲁国和齐国相互对抗吗?不是的。孔子这样做的目的不是真的要去打仗,而是上可以让鲁哀公有所警醒,下可以对“三子”进行警告,如果鲁哀公了解了孔子的原本的用意,就会认真地对待三臣谋权,意图不轨的事实,然后想方设法对其加以控制,并且任用孔子来帮助自己管理朝政,那么纠正君臣之间的关系就不难了。如果“三子”因为孔子的举动而自警,必然会说:鲁国比齐国要小,齐国的大臣杀了自己的君主,人们都去讨伐;我们三家如果杀君主的话,像齐国、晋国这样的大国,怎么会不理不睬呢?不过让人可惜的是,鲁国的君臣都没能明白孔子的这番用心。两年之后,孔子去世了。又过了十一年,鲁哀公竟然在三位大臣的胁迫之下流亡到了越国,与齐简公相比,只是免于一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