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不要成为“搬运工”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2011届郑梢梢同学和2012届莫珍珍同学的课程作业,来评估本次课程微调的效果。
图2-1 灵感图片《吻》
郑梢梢同学的灵感来源于奥地利画家克里姆特(1862—1918)的《吻》(图2-1)。画家出生在一个从事金银雕刻兼铜版工艺的家庭,从小就接触了许多有关传统手工艺和镶嵌画的知识,画家将传统手工艺和现代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同时,借鉴日本浮世绘和中国年画的装饰趣味,开创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克里姆特在37岁时创建了维也纳分离派(Vienna Secession 1897—1915年),集结了一批前卫的艺术家、建筑家和设计师组合而成的艺术家组织。声称要与传统的美学观决裂、与正统的学院派艺术分道扬镳,故自称分离派。
克里姆特使用了大量金粉用于这幅作品的创作,大家看到的大部分金黄色都是金粉使然,还有背景中的星星点点处也是如此〔图2-1(b)〕,在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感受。女性形象的服饰及其脚下草地中的花朵,都是鲜艳浓重而脱俗的色彩,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色彩冲击力,也营造出画面中人物深情相吻的浪漫氛围。
克里姆特是一位对人生有着独特体会和探索的艺术家,他把生命地诞生、成长、衰老、死亡压缩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使其作品上升到了一种对人生哲理思考和探索的层面,其绘画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浓郁的装饰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对灵感作品充分解读和鉴赏,有助于同学开展后续的工作,特别是在这次课程调整中增添了提取灵感元素的环节。如果没有对灵感图片反复思考和过滤,很难顺利完成下一阶段的工作。这一环节课程设置的初衷,即希望同学能够对灵感图片进行必要地解读和过滤,形成自己的设计依托。不要成为知识信息的搬运工,要成为知识信息的携带者,使其表述方式具有个体性和现代性。
完成了第一阶段对灵感图片地解读和过滤,我们就开始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工作,就是对灵感图片进行灵感元素地提取,很多同学在面对这个课题设置的时候有点蒙圈。怎么才能像蜜蜂采蜜一样去提取灵感呢?
如图2-2所示为服装设计2012届毛书铭同学色彩设计课程中的色彩提取作业,作业要求在原生态图片中框出自己喜好的一块,对这一区域进行色彩与形态地提取。与其说是提取,不如说是把握图片风格,对图中某一区域进行陌生化处理的过程。如图2-2所示,案例中下方的图片是提取后的样品,与原图以及框框内容的形态与色彩似曾相识。
图2-2 色彩与形态提取(色彩设计课程)
这种处理是仅属于设计师的自我沟通过后地提取,提取过后的形态与色彩肯定源于原图片,但是,经过设计师自我加工、处理、过滤后的色彩形态,不仅赋予了原始图片全新的形态,也为以后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资源。
如图2-3所示为郑梢梢同学课程中的第二个作业。作业的形式与第一个作业类同,将自己的思路以图片的形式打印后粘贴在约为1平方米的KT板上。课题设置的意图是将灵感图片中的主要的风格特征进行提取。风格特征主要包括:形态、色彩、肌理,从这三个方面去拿捏其中的规律和共性。以图2-3为例,究其形态来寻找线型圆弧状为主要形态特征;金色,毫无疑问是色彩主要倾向;灵感图片《吻》的肌理特征,具有色彩间的强烈对比,表现也较为丰富。特别是克里姆特使用了孔雀羽毛、螺钿、金银箔片、蜗牛壳的装饰,使得自己的作品极具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笔者认为,对灵感图片的元素提取应该从色彩、肌理、形态三个方面入手,最后也应该遵循画面整体风格的主要倾向。以《吻》为例,其主要的风格倾向:东方装饰特色、色彩亮丽(金粉)、浪漫。对灵感图片提取元素,是许多同学面临的难题,如果对自己灵感图片的色彩、形态、肌理缺乏必要的分析,对整体风格不够清晰明了,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将无法顺利完成。
图2-3 灵感元素的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