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缝纫基础
第一节 常用手针工艺
手针工艺是制作服装的一项传统工艺,随着服装机械的发展以及制作工艺的不断改革,手针工艺不断地被取代。但从目前缝制服装的状况看,很多工艺过程仍依赖于手针工艺来完成,尤其是毛料服装。另外,一些服装的装饰也离不开手针工艺,手针工艺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艺,它主要是使布、线、针及其他材料和工具通过操作者的手工进行的工作。
一、工具
常用手针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
1.手缝针 最简单的缝纫工具。针号随衣料的厚薄、质地及用线的粗细而决定,见表1-1。
表1-1 手针号码与缝线粗细的关系
2.顶针 又名针箍,用于保护手指在缝纫中免受刺伤。有帽式与箍式之分。
3.剪刀 有裁剪刀、缝纫小剪刀等。
二、针法种类与缝制技法
手工缝纫有灵活方便的特点,是服装加工中的一项基本功,特别在缝制毛呢或丝绸服装的装饰点缀时,手针工艺更是不可缺少的辅助工艺。
手缝针法种类较多,按缝制方法可分为平针、回针、斜针等;按线迹形态可分为三角针、旋针、竹节针、十字针等。以下介绍几种常用针法,从其运用范围、缝制技法等方面分别加以阐述。
1.短缝针 将手针由右向左,间隔一定距离构成针迹,一般连续运针三四针后拔出。常用于手工缝纫、假缝试穿、装饰点缀、归拢袖山弧线、抽碎褶等。图1-1为运针方法,图1-2为归拢袖山弧线,图1-3为抽碎褶。在归拢袖山弧线与抽碎褶时,针距要细密,作针尖运动。
2.长短缝针 也称绷缝。面料上面呈长针迹,面料下面呈短针迹,一般用于敷衬、打线丁等。图1-4为运针方法,图1-5为打线丁。
线丁在服装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是缝份、尺寸、结合部位的标志。各种毛料服装在制作之前,首先要进行这道工序,服装完成之后,线丁作用即消失。不能采用划粉作标记的衣片,也用打线丁的方法。这些面料除毛料外,还有各种混纺面料、丝织品等。
打线丁的线采用全棉双线,在直线部位,针距可大一些;在曲线部位,针距可短一些。
3.回针 也称倒钩针,有全回针和半回针之分。用于服装某些部位的缝纫加固,如领口、袖窿、裤裆等弧线部位。图1-6为全回针,其针法是一边将针倒回到原针眼位置,一边缝下去,如果是密集的全回针,则外观与缝纫机平缝线迹相似。图1-7为半回针,其针法是一边将针倒回到原针眼位置的二分之一处,一边缝下去,多用于两块布料的固定。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4.斜针 也称扎针,线迹为斜形,针法可进可退。主要用于边缘部位的固定,见图1-8。
5.纳针 线迹为八字形,故也称八字针。上、下面料缝后形成弯曲状,底针针迹不能过分显现。多用于西服领中的驳领,见图1-9。
6.拱针 也称暗针。在服装缝制过程中,采用拱针的部位不多,一般在不压明线的毛呢服装前门襟止口部位采用,使衣身、挂面、衬料三者都能固定。它要求表面不露出明显针迹,采取倒回针的针法。图1-10为挂面与衣片固定的图示,图1-11为绱拉链的图示,图1-12为固定驳口线的图示。
图1-8
图1-9
图1-10
图1-11
图1-12
7.缲针 有明缲针、暗缲针与三角缲针三种。缲针一般用于服装的底边、袖口和裤口的贴边等边缘的处理。宜选用与衣料同色线,以便隐藏线迹。缲针在服装反面操作,线迹宜松弛。
(1)明缲针:由右向左,由内向外缲,每针间距0.2cm,针迹为斜扁形,见图1-13。
(2)暗缲针:由右向左,由内向外直缲,缝线隐藏于贴边的夹层中间,每针间距0.3cm,见图1-14。
图1-13
图1-14
(3)三角缲针:由右向左,每针间距0.5cm,注意在衣片上只挑起1~2根纱线,见图1-15。
8.三角针 也称花绷针。针法为内外交叉、自左向右倒退,将布料依次用平针绷牢,要求正面不露出针迹,缝线不宜过紧。图1-16为运针方法;图1-17为普通三角针,主要用于全衬里的西服摆边、袖口的缝份固定;图1-18为直立三角针,比普通三角针的针距
图1-15
图1-16
图1-17
图1-18
间隔窄,纵向稍长,主要用于裤脚口的缝份处理。图1-19为简单三角针,与上述三角针的缝向相反,从右向左交互地缝,主要用于将防伸缩的衬条固定在面料上。
9.直卷缝 手缝线与车缝线同色,稍比车缝线粗,针距与裁剪线呈直角,针迹较密,如图1-20。
10.斜卷缝 多用于驳领的翻驳线处,使外翻的余量、衬和挂面很好地稳定下来。针与翻驳线成直角,斜卷着缝下去,见图1-21。
11.套结针 套结的作用是加固服装开口的封口处,如袋口两端、拉链终端等通常易受较大拉力的部位,针法与锁扣眼针法相同。其针法分为两种,锁缝法和交叉运针法。
(1)锁缝法:见图1-22。操作时先在封口处用双线来回衬线,然后在衬线上用锁眼的方法锁缝。针距要求整齐,且缝线必须缝住衬线下面的布料。
图1-19
图1-20
图1-21
图1-22
(2)交叉运针法:见图1-23。先在打套结的位置手针缝三针,见图1-23①。然后交叉运针,上针呈8字,包卷三根套结芯线,见图1-23②。图1-23③为套结完成。
图1-23
12.拉线襻 常用于腰带襻、裙和大衣的面料与里料的固定。常用的方法有两种(1)手编法:操作方法分套、钩、拉、放、收五个步骤,见图1-24。
图1-24
(2)锁缝法:操作时先用缝线来回缝出2~4条衬线,然后按照锁扣眼的方法进行锁缝,见图1-25。
图1-25
13.锁扣眼 纽孔在外观上分平头和圆头两种。功能上有实用与装饰之分,加工方法上有手工锁缝和机器锁缝之分。手工锁眼时,一般使用棉、涤棉或丝线,线的长度大约是扣眼的30倍。根据面料的厚薄,可用单股缝线或双股缝线合并锁缝。
在锁缝扣眼之前,要先对锁缝线进行处理,为防止锁缝线打扭,可用熨斗熨烫一次,若在锁缝线上打一些蜡,再用纸张夹住擦去多余的蜡,则锁缝线会更牢固一些,见图1-26。锁缝线应与面料的颜色匹配或略深一些。
图1-26
(1)横向平头扣眼:常用于衬衫、两用衫、童装中。其特点是靠近前门襟止口处的一侧锁缝成放射状,另一侧锁缝成方形。具体操作步骤见图1-27中①~⑨。
①确定扣眼大小,一般宽0.4cm,长是纽扣直径加上纽扣厚度(0.3cm),然后机缝。容易毛边的面料,在扣眼中也要来回车缝几道线,以防止脱纱。
②在扣眼中央剪口。
③在扣眼周围缝上一圈衬线,然后按图示,一边打线结,一边锁缝下去。
④一侧锁完眼后,在转角处锁成放射状,然后继续锁缝。
⑤按图示锁到最后,将针插入最初锁眼的那个线圈中。
⑥将线横向缝两针。
⑦再纵向缝两针。
⑧在里侧来回两次穿过锁眼线,不用打线结,直接将线剪断。
⑨锁眼完毕,不要忘记将最初的线结剪掉。
(2)纵向扣眼:常用于衬衫类服装中,其特点是扣眼两端锁缝成方形。具体操作步骤见图1-28中①~⑤。
①做衬线。
②③④⑤一侧锁眼完毕,转角处纵横方向各缝两针,继续锁缝另一侧,另一端转角处也在纵横方向各缝两针。
图1-27
(3)圆头扣眼:常用于毛料及较厚化纤面料的套装、西服、大衣等服装中。其特点是在扣眼的前端用打孔器开出小圆孔,圆孔大小与纽脚粗细相同。具体操作步骤见图1-29中①~④所示。
(4)圆形扣眼:常作为带子、绳子的穿引口,具体操作步骤见图1-30中①~④所示。
(5)假扣眼:常用于西装的驳领、袖开衩等的装饰,它是采用锁缝形成的一个假扣眼。有使用横向平头扣眼的锁缝法,见图1-31①所示;也有用锁链绣的方法,见图1-31②所示。
14.钉纽扣 纽扣的种类按材料分有纸板、胶木、木质、电木、塑料、有机玻璃、金属、骨质等;在式样上有圆形、方形、菱形等各种形状;在与衣服的关系上可分为有眼和无眼两种。钉缝的纽扣有实用扣和装饰扣两种功能形式。实用扣要与扣眼相吻合;而装饰扣与扣眼不发生关系,因此在钉纽扣时,线要拉紧钉牢。
图1-28
图1-29
图1-30
图1-31
(1)有线脚无垫扣的纽扣钉缝:线脚的长短应根据所钉纽扣衣片的厚薄来决定,一般要比衣片的厚度稍长,最初与最终所打的线结不要留在里侧。具体操作步骤见图1-32中①~⑦。
图1-32
①做线结,在布料的表面缝成十字形。
②将线穿入纽扣。
③将线穿2~3次,使线脚比需要的厚度稍长。
④从上向下将线绕几圈。
⑤打一个线套,将线拉紧。
⑥来回穿两针,将线穿到里面。
⑦在里面做一个线结,然后将线拉至布面或线脚的间隙中,齐眼剪去多余的线。
(2)有线脚和垫扣(支力扣)的纽扣钉缝:此方法常在西服、外套、大衣中使用。由于纽扣比较大,对布料的负担就大,钉缝纽扣时针线要穿到里面,同时将垫扣也钉缝上,垫扣不需要线脚,见图1-33。
(3)装饰扣的钉缝:同钉扣一样,但不需要线脚,见图1-34。
(4)有脚扣的钉缝:直接将缝线穿过纽脚上的扣眼与衣片固定,缝线不必放出线脚,见图1-35。
图1-33
图1-34
图1-35
(5)四孔纽扣的钉缝:四孔纽扣的穿线方法有平行、交叉、方形等几种,见图1-36。
15.包扣 将布料按纽扣直径的2倍剪成圆形,用双线在其边沿均匀密绗缝一周,塞进纽扣或其他硬质材料后,将线均匀抽拢、固定。有时为点缀可在布面上作装饰缝。包扣在服装上既有实用功能,又起装饰作用,见图1-37。
图1-36
图1-37
16.钉按扣 按扣又称揿扣、子母扣,它较纽扣、拉链穿脱方便,且较隐蔽。按扣有大有小,色彩丰富,用途也较广。厚面料需用力的地方,钉大按扣。在不显露的暗处钉按扣时,多用与面布同色的按扣,凹扣钉在下,凸扣钉在上,见图1-38。钉按扣的具体操作步骤见图1-39①~③。
①在钉按扣的中央,从表面先缝一针,线结处于表面。
②与锁扣眼相同,每小孔缝3~4针。
③最初与最终的线结,放在按扣与布料之间,不要留在里面。
17.钉钩扣 钩扣的形状、大小要根据使用的位置与功能进行选择。钉缝时,钩的一
图1-38
图1-39
侧要缩进,环的一侧要放出,钩好后使衣片之间无间隙。
(1)丝状钩扣的钉法:丝状钩扣主要用于两片合在一起不太吃劲的部位。上侧的挂钩稍缩进距边缘0.2~0.3cm,下侧的环与上侧的钩相反。首先穿两根横线,将挂钩固定,然后与锁眼方法相同。应注意“吞钩吐环”的要领,见图1-40。
(2)片状钩扣的钉法:多用于易受拉力的部位,如裙子、裤子的腰头上,见图1-41。注意扣钩的位置,钩扣钉上后要使整体造型美观、自然、平整,每个小孔缝完线后,将线剪断。
图1-40
图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