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制作工艺·基础篇(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缝型

缝型的结构形态对成衣的品质(外观和强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由于缝制时衣片的数量、配置形式及缝针穿刺形式的不同,使缝型变化较为复杂。为了逐步推行缝型的标准化,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1年3月,拟定出缝型符号的国际标准IS04916。

一、缝型国际标准图示说明

1.用垂直于缝料的直线表示缝针穿透缝料的位置和程度 其中短线表示包覆在缝料内部的缝线穿刺形式,长线一般表示最后完成的呈现在缝料表面的缝针穿刺形式。

2.缝针穿刺缝料的情况 缝针穿刺缝料有三种情况,见图1-51。第一种是缝针穿刺所有缝料,用垂直通过所有横线的竖线表示;第二种是缝针不穿刺所有缝料,用竖线垂直通过部分横线表示;第三种是缝线穿刺与缝料相切,用竖线垂直通过横线而与某部分横线相切。

图1-51

3.表示松紧带和衬布的方法 用短而粗的横线表示松紧带,用长而粗的横线表示衬布。

4.缝型示意图 按机器缝合的情况给出缝型示意图,缝合可能有一次或多次,需要在示意图中完整绘出。常用缝型符号,见表1-4。

表1-4 常用缝型符号

二、缝型的缝制工艺

衣服是由不同的缝型连接在一起的。由于服装款式及适用范围的不同,在缝制时,各种缝型的连接方式和缝份的宽度也不相同。缝份的加放对于服装成品规格起着重要作用。

1.平缝 也称合缝。把两层缝料的正面相对,于反面缉线的缝型,见图1-52。这种缝型宽一般为0.8~1.2cm,在缝纫工艺中是最简单的缝型。将缝份倒向一侧的称倒缝,缝份分开烫平的称分开缝。平缝广泛使用于上衣的肩缝、侧缝,袖子的内外缝,裤子的侧缝、下裆缝等部位。缝制在开始和结束时要缝倒回针,以防线头脱散,并注意上、下层布片的齐整。

2.扣压缝 也称克缝。先将缝料按规定的缝份扣倒烫平,再把它置于规定的位置上,缉0.1cm的明线,见图1-53。扣压缝常用于男裤的侧缝、衬衫的过肩、贴袋等部位。

3.内包缝 又称反包缝。将缝料的正面相对重叠,在反面按包缝宽度做成包缝。缉线时要缉在包缝的宽度边缘上。包缝的宽窄是以正面的缝迹宽度为依据,有0.4cm、0.6cm、0.8cm、1.2cm等,见图1-54。内包缝的特点是正面可见一条缉缝线,而反面则是两条底线。常用于肩缝、侧缝、袖缝等部位。

图1-52

图1-53

图1-54

4.外包缝 又称正包缝。缝制方法与内包缝相同,将缝料的反面与反面相对重叠后,按包缝宽度做成包缝,然后距包缝的边缘缉一道0.1cm明线,包缝宽度一般有0.5cm、0.6cm、0.7cm等多种,见图1-55。外包缝特点与内包缝相反,正面有两条缉缝线(一条面线,一条底线),而反面则是一条底线。常用于西裤、夹克等服装中。

图1-55

5.来去缝 正面不见缉线的缝型。将缝料反面相对后,距边缘0.3~0.4cm缉明线,并将布边毛梢修光。再将两缝料正面相对后缉0.7cm的缝份,且使第一次缉缝的缝份不外露,见图1-56。适用于缝制细薄面料的服装。

6.滚包缝 只需一次缝合,并将两片缝份的毛茬均包干净的缝型,见图1-57,既省工又省线,适宜于薄料服装。

图1-56

图1-57

7.搭接缝 又称骑缝。将两片缝料拼接的缝份重叠,在中间缉一道线将其固定,可减少缝子的厚度,多在拼接衬布时使用,见图1-58。

8.分压缝 又称劈压缝。先平缝,后向两侧分开,再在分开缝的基础上加压一道明线而形成的缝型,见图1-59。其作用一是加固,二是使缝份平整。常用于裤裆、内袖缝等部位。

9.闷缝 将一块缝料折烫成双层(布边先扣烫光),下层比上层宽0.1cm,再将包缝

图1-58

图1-59

料塞进双层缝料中,一次成型,见图1-60。常用于缝制裙、裤的腰头或袖克夫等需一次成缝的部位。缝制时,注意边车缝、边用镊子略推上层缝料,以保持上、下层松紧一致。

10.坐缉缝 先平缝,再将缝份朝一侧坐倒,烫平后在坐倒的缝份上缉明线,见图1-61。常用于夹克、休闲类衬衣等服装的拼接缝,其主要作用一是加固,二是固定缝份,三是装饰。

图1-60

图1-61

三、特殊缝型的缝制工艺

滚、嵌、镶、宕是我国传统工艺,是女装、童装的装饰缝制工艺中的一种。常用于睡衣、衬裤、中式服装、丝绸服装以及时装的特殊设计。

1.滚 亦称滚边。既是处理衣片边缘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装饰工艺。滚边按宽窄形态分,有细香滚、窄滚、宽滚、单滚、双滚等多种。按滚条所用的材料及颜色分,有本色本料滚、本色异料滚、镶色滚等。按缉缝层数分,有两层滚、三层滚、四层滚等。

(1)细香滚:滚边宽度为0.2cm左右,呈圆形,与细香相似。

(2)窄滚:滚边宽度在0.3cm以上1cm以下。

(3)宽滚:滚边宽度在1cm及1cm以上。

(4)单滚:只有一条滚边。

(5)双滚:在第一条滚边上再加滚一条滚边。

(6)本色本料滚:使用与面料相同颜色的同样材料形成的滚边。

(7)本色异料滚:使用与面料相同颜色的其他材料形成的滚边。

(8)镶色滚:使用与面料不同颜色的同样材料形成的滚边。

(9)两层滚:滚条缉上后,面料与滚条均不扣转,只缉牢面料及滚条料各一层。

(10)三层滚:为防止面料纱线脱散,在缉滚条时,先将面料扣转后缉牢面料两层及滚条一层。常用于细香滚及边缘易脱散的面料。

(11)四层滚:为防止面料与滚条脱散以及使滚条料外观厚实,在缉滚条时要将面料与滚条料扣转后缉线,缉牢面料和滚条料各两层。常用于细香滚及边缘易脱散的面料。

(12)夹边滚:用夹边工具把滚条料一次缝合后夹在面料上,正反两面都有缉线可见,既省线又省工。

2.嵌 也称嵌线,是处理、装饰服装边缘的一种工艺。嵌线按缝装的部位分,有外嵌、里嵌等。

(1)外嵌:缝装在领、门襟、袖口等止口外面的嵌线,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嵌线。

(2)里嵌:指嵌在滚边、镶边、压条等里口或两块缝料拼缝之间的嵌线。

(3)扁嵌:指嵌线内不衬线绳,因而呈扁形的嵌线。

(4)圆嵌:指嵌线内衬有线绳,因而呈圆形的嵌线。

(5)本色本料嵌:用本身面料做嵌线。

(6)本色异料嵌:用与面料颜色相同的其他材料做嵌线。

(7)镶色嵌:用与面料颜色不同的同样材料或其他材料做嵌线,大都是按主花镶色配嵌线,色泽谐调。

3.镶 主要指镶边与镶条。镶边,从表面上看,有时与滚边无异,其主要区别是滚边包住面料;而镶边则与面料对拼,或在中间镶一条,即嵌镶,或夹在面料的边缘缝份上,即夹镶。

4.宕 即宕条。指做在衣服止口里侧衣身上的装饰布条。宕条的做法有单层宕、双层宕、无明线宕、一边明线宕、两边明线宕等。式样上有窄宕、宽宕、单宕、双宕、宽窄宕、滚宕等多种。宕条的颜色一般为镶色,也可以同时采用几种颜色。

(1)单层宕:先将宕条的一边扣光后,按造型的宽窄缉在面料上,然后驳转。

(2)双层宕:先将宕条双折,烫好后按原来的宽窄缉在面料上,然后驳转。

(3)无明线宕:第一道车缝后翻转过来,再用手工缲,两边均无明线可见。

(4)一边明线宕:第一道车缝反过来缉,驳转宕条后采用明缉,在宕条一边产生明线。一般缉明线的一边在里侧。

(5)两边明线宕:也称双线压条宕,在宕条的两边均缉明线。

(6)窄宕:宕条宽度在1cm以下。

(7)宽宕:宕条宽度在1cm以上。

(8)单宕:只宕一根宕条。

(9)双宕、三宕:平行宕两条或三条等。

(10)宽窄宕:指两条或多条宽窄不同的宕条做在一起,如一宽一窄宕、二宽二窄宕等。

(11)一滚一宕:在滚条里口再加一根宕条。

(12)一滚二宕:在滚条里口再加两根宕条或多条。

(13)花边宕条:用织带花边代替宕条材料,既方便又增加花色。

(14)丝条宕条:用丝条直线宕条或编排成图案形状。

5.缉花、缉字 缉花是丝绸服装上常用的一种装饰性工艺。一般有云花、人字花、方块花、散花、如意花等图案。缉花时,在原料下面需垫衬棉花及皮纸,亦可以用衬布代替。需缉花的领子、克夫可不用衬布。

(1)云花:因花型像乱云,故亦称云头花。按花型的大小稀密可分为密云花、中云花、稀云花、大云花等多种。常用于衣领、口袋、袖口等部位。

(2)如意花:常用于门襟、开衩等部位的缉线装饰。

(3)缉字:将字画在纸上,再将纸覆在衣料上按照字形缉线,缉线后将纸除去。常用于前胸、后背等部位的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