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一 服饰搭配概论
主题一 服饰搭配是人人必修的艺术
俗话说“人要衣装,佛要金装”。服饰是人们实现自身美的重要载体,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服饰的艺术特质更加突显。
一、服饰是美化自身的装饰品
在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并非十全十美,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缺憾,而这些大部分都可借助服饰妆扮和内在修养提升气质,显得靓丽迷人。追求完美是人类的本能,当某些人对自己的身体比例、肤色等感到不满意时,就可以通过服饰进行弥补,比如女性可以通过穿高跟鞋来使自己的身材高挑(图1-1)。女人爱高跟鞋,似乎是天经地义的。高跟鞋塑造了女性胸腰臀的曲线,它会使女性身材高挑,曲线 曼妙。
图1-1 服饰美化生活
二、服饰是体现精神追求的艺术品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借助服饰来体现自己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张扬个性,追求别致,用服饰去诠释人们的感悟已成为服装设计的新卖点。法国著名服装设计师伊夫·圣·洛朗将女性从累赘无比的裙撑中解放出来,使她们可以迈开步伐向前走,可以随意坐,可以自由自在地跑跳(图1-2)。可可·香奈儿一年四季不停地更新裤子款式,将女人倔强好动的性格展露无遗。无论热裤或阔脚裤,女人有着不同的选择,裤子赋予女性特别的魅力和自由。
三、服饰是丰富生活的调味品
人们离不开文化生活,文化生活领域离不开服饰,服饰为各种艺术形象增添光彩。在电影、电视、音乐表演、舞蹈、杂技、戏剧等文化活动中,演员们的着装经过专业人员的精心设计,增加了艺术感染力,提高了观众的欣赏情趣。俄国传统芭蕾舞剧之一,柴可夫斯基作曲的《天鹅湖》,善良的奥杰塔公主身穿一身纯白的舞衣,使得这一穿着芭蕾舞服的少女形象成为奥杰塔公主不变的典型形象,再加上一同起舞的白色小天鹅,使人一望便会感到纯洁与率真,意识到典型形象强烈的固着力和穿透力(图1-3)。在艺术中,典型的力量是无限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服饰所构成不同于其他人的典型着装形象更会令人难以忘怀。中国京剧借助于服饰来展现剧中人物形象十分成熟,生旦净末丑的特定服饰样式传递出特定的角色形象,可谓妇孺皆知,老幼尽详。奥黛丽·赫本在《罗马假日》中的造型深入人心,她的发型和服饰成为当时全世界女性所效仿的对象(图1-4)。
图1-2 伊夫·圣·洛朗的作品
图1-3 芭蕾舞剧《天鹅湖》剧照
四、服饰体现社会角色
1.一般社会角色与特定身份标识
服饰所反映出来的社会身份是显而易见的。人们选择服饰的时候,虽然没有人强加于他们必须要穿什么样的服饰,可是,人们会不由自主地选择与自己身份相吻合的服饰。
人的一生经历婴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扮演着孩子、父母、丈夫、妻子、朋友、职员、领导等不同的社会角色,社会学家将这些角色称为一般社会角色,人们总是借助于服饰来表明自己的一般社会角色。人们以服饰表明自己社会身份的心理十分复杂,也十分微妙,社会生活越纷繁,角色的认同需要也越明显。这种现象在当代白领女性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尽管工作忙得不可开交,但也绝不放松对服饰的要求,在百忙之中也要挤出时间去购买与自己身份相符的服装,为的是在不同的场合表明自己的身份,使之达到某种社会活动的目的。
图1-4 《罗马假日》剧照
这种以服饰来表明特定身份或改变角色之举,渗透在人们的社会行为之中。在世界各地,人们在结婚时都要穿上特定的婚服,来向参加婚礼的宾客表明这一神圣的角色和一生中最重大的经历。英国查尔斯王子举行结婚典礼时,新郎新娘所着婚服高贵神圣,就连出席婚礼仪式的客人的着装也很注重身份,男宾个个免冠,女客则无一不戴帽子。女子戴帽子不仅是礼节上的要求,也是身份上的象征。这种女帽不像男帽千篇一律,而是配合五彩斑斓的衣服,变换着花样。帽子用毛皮、绒缎、皮革等制成,有的帽上装饰羽毛、花朵、珍珠等,争奇斗艳。
特定人群在特定场合、特定环境、特定位置更需要用服饰来界定人们的身份。法官在开庭时穿上法官服显得威严庄重;人们走在大街上见到着制服的公安干警在执勤,就会觉得非常安全。
服饰表明社会身份,必须掌握“一般社会角色”与“特定身份”这两条原则。不然的话,即使服饰再讲究,再醒目,也等于虚有其表,而失去其实际意义。服饰在符合身份的同时还要符合职业的需要,即符合其所从事职业的性质。工作环境与服饰的色彩相协调,也是关键的一项。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人员,肯定要考虑服装与办公室环境色彩的关系,否则,会破坏办公气氛。比如,一个大公司的总裁是位女性,在着装上,首先要考虑的是用在本地域内被认同的女性服饰来装扮自己,以向他人显示她的性别角色,然后还需考虑上班时的服饰既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又能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地位的问题。她的服饰是经过慎重考虑、认真选择的,从质料、色彩到款式,都会力求使其与所接触的人员及气氛相吻合。这时,她便以服饰形象实现了自己社会角色的转变。但是,回到家中她又成了妻子、女儿或者母亲,这时,她也会根据环境即刻调整服饰样式,实施角色换位,以免影响情绪和环境 气氛。
服饰显示身份的作用还有性别差异,服饰在强化男女性别体态差异上,既很明显又很普通,实际上却十分微妙。其微妙处在于:服饰使男性更具男人气概,使女性更有女人气质,促成两性各向两端发展,造成体态上的鲜明差异。服饰在促成性别差异的同时,实际上起着形成吸引力的作用。服饰使男女的体态差异越大,这种吸引力也越强,越能起到表明和强化社会性别角色的作用。由于现代社会观念的变化,近些年男女服饰有融合的 现象。
娱乐偶像李宇春2005年一举夺得“超级女声”全国冠军,成了许多人的偶像。李宇春很少穿裙子,穿着打扮有中性化倾向,显出一种独特的潇洒气质(图1-5)。以李宇春为代表的中性酷女在全国兴起了一股中性之美潮流,倡导女孩要帅气才够引人注目,这股中性之美热潮至今仍在蔓延。
图1-5 娱乐偶像李宇春的“中性之美”
2.个人信息标识
服饰是一本个人词典,一个人的兴趣、爱好、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等个人信息往往可以通过服饰展现出来。从事艺术相关职业的人也许会穿着奇装异服,以体现他们与众不同的个性。在社会群体中,个性通常指一个人与一群人区别开来的、独特的、整体的特性。在现实生活中,服饰能反映穿着者的个性,被看作是了解穿着者个性的捷径。服饰个性所表现的内涵主要为个体的心理特征或者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组成个性的一个部分,是个性水平的标志,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在儿童时期就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其中服饰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服饰可以表现自我,并在自我意识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可以说自我形象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服饰提供的,也可以说服饰成了形象概念的一部分。不仅如此,衣着还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在社会交往当中,人们第一次接触所形成的印象,服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心理学家做过试验,人们在认识对方时,最初获得的信息会起参照作用,服饰会影响到对人的总体印象。比如,大学毕业生求职,他们会花相当多的时间去思索该穿什么、应留怎样的发型等问题,因为应聘的关键往往是面试。在具有同样学识、同样能力的情况下,在时间有限、个人才华不可能全面展示的条件下,招聘方最终要在应试者中选择他们认为合适的人,就只有靠应聘者在某些方面打动招聘方了,此时无声的着装可能就成了至关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在其他方面都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恰当的着装也许就能帮你占上风,确立你胜利的形象。可见,人们通过穿着符合自己个性的服饰,参与到社会整体中来,构成社会里的一个角色。
服饰形象总会使人自然而然地与印象中的角色形象相重合,每个人在一生甚至一天中要不断地变换角色,以调整与其他社会成员或整个社会的关系。多数人在着装的过程中,考虑最多的就是服饰既要表现自己的特点,又不要跨越出自己所属团体的要求。在生活和工作中,一个人的服饰会受到他人认可或否定的评判。在一个公司的办公室里,如果一个文员穿着过于暴露的服饰,就会受到大多数人的指责,觉得是对他人的不礼貌,认为与其形象和身份不符。多数情况下,一个人的服饰不仅要满足自我的需要,还要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才能称得上是达到了与社会环境的融合。
无论怎样理解和实施,以服饰来表明社会成员的性别、地位、职业、兴趣、爱好、年龄、文化程度、派别是大多数人的不自觉行为。服饰能够作为身份表现的一部分,实属社会的需要,社会为了有条不紊地运转,为了使所有成员便于工作和生活,希望以服饰来表明类别。社会可以广义地解释为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社会意识和社会控制手段,也可以狭义地解释为所有社会成员所需要的环境。由于社会和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认同着装形象的重要性,这就使社会与个人处在了一个服装需要的共同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