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缝制工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基础知识篇

第一章 绪论

课题名称:绪论

课题内容:服装缝制基础知识

课题时间:4课时

训练目的:使学生掌握常用专业术语及基础缝制知识。

教学方式:理论讲授。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牢记常用专业术语、常用面辅料计算。

作业布置:课后思考题。

漂亮的服装一直都是人们喜欢的,漂亮服装的含义不仅是指所穿服装的款式和面料,还有精致的做工。做工好坏依赖于它的工艺设计是否合理,这就要求服装设计者在具有相关设计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服装制作工艺的系统知识及基础技能。

一、服装制作常用专业术语

服装制作中的专业术语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由于地区的不同所使用的服装名词术语也不相同,给服装生产技术的推广和交流带来不便。为了促进服装生产技术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8年发布了《服装术语》,即GB/T 15557—2008国家标准。

1.上装衣片部位专业术语(图1-1~图1-3)

(1)门襟止口线:门襟外口轮廓线。

(2)领窝线:领口的轮廓线。

(3)肩斜线:肩的坡度线。

(4)袖窿弧线:袖窿的轮廓线。

(5)侧缝线:前后衣片缝合线。

(6)底边线:底边轮廓线。

(7)止口圆角线:止口与底边结合处呈圆角的轮廓线。

(8)驳头止口弧线:驳头止口轮廓线。

(9)驳折线:驳头翻折的位置线。

(10)领嘴线:领嘴大小的尺寸线。

(11)扣眼位:扣与眼的位置。

(12)前胸省线:胸省道的位置线。

(13)胁省线:衣服两侧腋下处的省道。

(14)大袋:腰节以下的开袋。

(15)手巾袋:胸部的开袋。

(16)袖口线:袖子下口边沿部位的直线。

(17)前袖缝:前袖缝轮廓线。

(18)前偏袖线:袖围与偏袖连接的线。

(19)袖山弧线:袖山头轮廓线。

(20)后袖缝线:后袖缝轮廓线。

(21)袖衩线:袖开衩轮廓线。

(22)小袖内撇线:小袖片向内撇的线。

(23)小袖窿弧线:小袖深轮廓线。

(24)小袖前袖缝线:小袖前袖缝轮廓线。

(25)后偏袖线:后偏袖轮廓线。

(26)小袖后袖缝线:小袖后袖缝轮廓线。

(27)后袖缝线:后偏袖缝轮廓线。

(28)领后中线:领宽后中心拼缝线。

(29)后翻领线:后翻领轮廓线。

(30)领脚线:领脚轮廓线。

(31)前领宽线:翻领前宽斜线。

(32)领串口斜线:驳头与领面相吻合的斜线。

(33)领脚折转线:领外翻的连折线。

图1-1 衣片部位专业术语

图1-2 袖片部位专业术语

图1-3 领片部位专业术语

2.裤片部位专业术语(图1-4)

(1)直袋位:直袋的位置和大小。

(2)侧缝线:裤片两侧的轮廓线。

(3)前裆弧线:前裆轮廓线。

(4)下裆线:裤片内侧的轮廓线。

(5)裥位线:裤腰处打裥的位置线。

(6)后腰缝线:裤后片腰缝的轮廓线。

(7)后烫迹线:与裤子基本线垂直,是后裤片的中心线。

(8)后裆弧线:后裆缝轮廓线。

(9)后袋线:后袋位置线。

(10)后省位:省道的位置。

图1-4 裤片部位专业术语

3.工艺操作术语

(1)止口:门襟的外边沿,如门襟与挂面的连接线。

(2)挂面:门襟背面的一层,比搭门宽的贴边。

(3)搭门:门襟、里襟叠在一起,为了锁纽眼和钉纽扣所预留的部位。

(4)门襟、里襟:衣片锁纽眼处为门襟,钉纽扣处为里襟。

(5)眼档:纽眼位。

(6)驳头:门里襟上部翻折部位。

(7)褶裥、省:根据体型需要做出的折叠部位,不用缝合的称褶裥,折叠并缝合的称省。

(8)钻眼:用电钻在裁片上作出缝制标记,起到上下左右一致的作用。

(9)刀眼:为便于缝合衣领和袖子等,在裁片上剪出的小缺口,作对位记号用。

(10)对档:缝制时,两片裁片对准应对的部位标记。

(11)圆顺:弧线不能有折角。

(12)层势:又称吃势,指两片裁片,一片较另一片稍长,而在缝制中将稍长的一片在一定部位层进在稍短的一片中,使两片裁片经层进缝合后,不仅长短一致,而且有一定的丰满圆顺感。

(13)撇势:衣片的门襟部位与其基本线撇进的距离。

(14)翘势:向上偏高画出的直线或弧线。

(15)困势:裤后片与前片的倾斜程度。

(16)窝势:缝制双层以上衣片时所采用的一种工艺,就是外层均匀地比里层更长、更宽,以使两层衣料相贴成自然卷曲状态。

(17)坐势:把多余部分坐进折平。

(18)凹势:衣片袖窿、裤片前后裆弧线、领口等部位的凹进程度。

(19)回口:衣片的横料和斜料容易被拉松的现象。

(20)缝合、缉线:将两层以上衣片缝合到一起,一般缝合多指暗线,而缉线多指明线。

(21)缝型:对缝头的处理形式,缝份分开的叫劈缝;缝份倒向一侧的叫倒缝;缝份是包裹的叫包缝。

(22)缝始点:缝合时的起点。除西服等省缝缉线的缝始点不许打回针外,其余都打回针。

(23)缝止点:缝合时的终点。除省尖部位缝止点不打回针外,其余部位都打回针。

(24)剪牙口:在制作挖袋等处时,需要开剪,所开的剪切口称牙口。操作过程叫剪牙口。

(25)推门:平面的前衣片,经收省后变成立体形状,还须采用熨烫工艺,使衣片更加符合人的体型的过程。

(26)归拢:是将长度缩短,一般容易松宽的部位采用归烫。如前后袖窿边缘,因胸背部位推胖后,袖窿产生回势,就必须归烫。另外,为了防止以后操作时产生还口,也可预先采取归缩一点的方法,这种方法称归拢。

(27)回势:拔开部位的周围外缘处出现的荷叶边形状。

(28)吃势:将某部位收缩一定尺寸。

(29)胖势:整烫时凸出的部位。

(30)吸腰:衣服的腰部吸进,使之符合人体曲线,美观合体。

(31)烫散:向周围推开烫平。

(32)烫煞:熨烫时把面料折缝定型。

(33)平敷:牵带贴上不能有紧有松。

(34)余势:为预防缩水,做缝放的余量。

4.成品缺陷术语

(1)眼皮:指缺嘴串口处不平服。

(2)起壳:衬头紧,面子松,里外不相容。

(3)搅盖:门里襟相叠过头。

(4)豁开:门里襟相叠门下口呈八字形。

(5)荡领:领子离脖子不服帖,是由于后领圈宽,后背短,领型不当所造成。

(6)外露:如领脚外露、里子长出外衣等。

(7)脱空:里外两层不紧贴。

(8)极光:熨烫时下面垫布太硬或不用湿布盖烫而产生的亮光。

(9)水花:熨烫碰上水点,湿盖布未烫均匀而产生水渍。

(10)链形:也叫裂形,在同一缝纫部位进行两次缝纫,由于没注意缝纫机下层送得快、上层走得慢的特性,结果两道缝发生错位,形成斜的链形。

(11)吐止口:又称止口外吐,止口处挂面不应外露却露出来的现象。

(12)起吊:一般指面和里不相符,里子偏短,而造成不平服的现象。

(13)豁脚:指缝制裤子时出现的一种弊病。裤子摆平后,左右裤片的侧缝和左右的下裆缝不齐,前后挺缝线不准,偏前或偏后。

(14)沉落:肩缝斜势不足,引起前后袖窿下沉。

(15)还口:指原材料丝缕被拉歪斜,如领圈拉还或袖窿还口等。

二、服装制作工具及使用方法

在服装的制作过程中常用的缝纫、熨烫工具有:

(1)工作台:服装裁剪、缝制必用的台案。一般长度为100~150cm,宽度为80~90cm,高度可根据身高而定。

(2)划粉:在衣片上作标记用的粉片,有多种颜色,一般选用与面料相同或相近的颜色,以免在服装表面留下明显的痕迹。

(3)手针:手缝用针。根据粗细不同分为1~12号,号码越小,针杆越粗。一般常用的是6~7号针,也可根据面料厚薄选择,面料薄质地密的宜用细针,面料厚质地松的用粗针。

(4)机针:机缝用针,根据缝纫机的种类不同分为家用缝纫机针、工业缝纫机针、专用缝纫机针等。机针的规格有7~12号,号码越大,针杆越粗,所形成的针孔也越大。因此,要根据面料厚薄选择相应的针号。一般常用的为9、11、14号机针。

(5)大头针:通常用于立体裁剪或试衣补正,有时在缝合较长的衣缝时也用大头针作分段固定。

(6)棉线:打线丁或临时固定用的线。

(7)缝纫线:缝纫机用线,应选择与面料相同或相近色的线。

(8)顶针:金属制成的手工缝纫专用工具,套在右手中指第一二关节之间。

(9)锥子:在拉出领角、衣角或拆掉缝合线时使用。

(10)镊子:在拔除线钉或车缝过程中调整上下层面料间的吃势时使用。

(11)小剪刀:缝纫过程中剪线用的工具。

(12)裁剪用剪刀:裁剪衣料用的剪刀,其长度一般选择24~28cm为宜。

(13)缝纫机:分家用缝纫机、工业缝纫机和专业缝纫机三种。

(14)电熨斗:有普通电熨斗和蒸汽电熨斗两种,用于缝制过程中的分缝、归拔或成品整烫。

(15)喷水壶:在归拔、整烫时喷水用。

(16)烫垫:用比较厚而密且具有一定耐热性的布料制成,中间填充木粉,形状适用于胸部、肩部、臀部形态的专用工具。

(17)烫布:为了避免毛织物、化纤织物在熨烫过程中出现极光,在衣片上垫一层烫布,一般为纯棉布料。

(18)烫凳:熨烫服装的工具,一般高度为25~30cm,长度为40~50cm,宽度为12~15cm。

表1-1是测量、制图、裁剪、熨烫、手缝、机缝工具,详细清晰地介绍了各种工具的分类。

表1-1 服装制作工具

不同面料与手缝用针、机缝用针的匹配见表1-2。

表1-2 缝纫针与面料

续表

三、服装用料计算

服装用料计算可参考表1-3、表1-4。

表1-3 女装用料计算

表1-4 男装用料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