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空调(温湿度)管理
空调管理即温湿度管理。空调管理是毛纺织厂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现代化生产的标志。毛纺织生产的特点主要是:纤维材料对空气温湿度的灵敏性强,设备排列密集,工作人员集中,生产连续以及各工序机械耗能大、散发热量高等。空调管理的任务就是使生产车间的空气保持一定的温湿度、清洁度和气流速度,达到改善生产环境、保护工人健康、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一、温湿度与人体健康、工艺生产、设备的关系
温湿度是指车间空气的冷热程度和潮湿程度。
人体在体温正常情况下才能工作,气温低时,散热大于产热,就会感到寒冷;如果空气潮湿,其导热吸收辐射热更大,因此人体会感到阴冷。
适宜的环境指清洁度、新鲜度、噪声三个基本因素在一个适当范围内。纺织企业一般规定车间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为45%~80%;新鲜空气补入量大于20~30m3/h, CO最高为30mg/m3;噪声最大为85dB,逆风导流噪声为95dB以下;各工序最大粉尘允许浓度为3mg/m3以下。
(1)车间空气的温湿度对纺纱工艺生产影响很大,与纤维的性能(如强度、伸长率、导电性、柔软性、回潮率等)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2)如果车间温湿度过高,毛条(毛纱)回潮太大,易造成纱线绕胶辊、绕罗拉,也因纱线通道发涩易挂毛,增加断头。织造中则出现纱线相互粘连,开口不清,产生小弓纱、小跳花等疵点,也会造成断头多、停台多,还使纱线伸长,布幅变窄,长度增加。
(3)如果车间温湿度过低,毛条(毛纱)回潮太小,纤维之间、纱线之间及纤维、纱线与机件之间因摩擦产生的静电增加,从而造成毛条松散,纱线毛羽增加,缠绕罗拉、胶辊严重,增加断头。织造中出现开口不清,纱线易脆断,疵点增加,停台增加。还使整个车间干燥,粉尘、飞花增多,纱线内易带入异色纤维,影响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以及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如果车间温湿度过低,则静电多,易产生“干三绕”,缠胶辊及其他工艺部件。如果车间温湿度过高,则机件发热,易产生磨损,断头增多,出现“湿三绕”,纱疵和条干恶化。另外,机器部件易生锈,个别电器部件易误动,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
因此控制好温湿度,使其变化在一定控制范围,达到稳定生产秩序和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气候环境,保护身体健康的目的。
二、温湿度的控制与管理
温湿度是否合理对纺织企业正常生产影响很大。温湿度不合适不仅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而且还有可能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
一般情况下,车间温湿度调节的原则如下。
(1)保持车间正压,以避免室外天气变化影响。
(2)合理利用车间回风(如细纱或倍捻工序的回风的回调)来控制车间温湿度。
这样既解决了多工序温湿度要求不同的问题,稳定了产品质量,还可达到节能的目的。
毛精纺织各工序对温湿度的要求见表4-3。
表4-3 毛精纺织各工序对温湿度的要求
空调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群众性的管理工作,必须根据工艺和生产要求,建立一套管理制度,如专职空调人员的职责范围、调节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访问联系制度以及空调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等。在这些制度中,必须要重视和强调以下具体规定和要求。
(1)做到使各工序操作挡车工和其他操作员工满意。空气调节的受理面广、线长,必须“专群共管”,即空调技术人员和各轮班调节人员要与各个生产区域负责人密切联系,共同参与空调管理,做到及时调节,保证调节质量。
(2)早、中、晚三班调节必须统一,要做到上一个班为下一个班服务,三班联成一体。
(3)车间温湿度应分品种、分工序调节,注意缩小日夜差异和车间区域差异。
(4)车间应保持正压,送风量要大于排风量,并且要保证人体健康所需要的新鲜空气供给量。
(5)利用车间余热、余湿,节约煤、电、水,提高空气调节运行的经济性,降低生产成本。
(6)在用门窗和排气风扇调节车间内空气状态时,应防止气流短路和注意消灭气流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