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市场

市场一开始是人类对于固定时段和地点进行交易的场所的称呼。直到今天,农村的集市仍然有固定的地点和时段,地点一般设在交通便利的乡镇所在地或人口较多的村庄,时间多按农历选择某几日(如每旬的二、五、八或三、六、九)为赶集日。这种交易场所的设定为交换双方减少了搜寻的成本,方便了生产生活。清代词人兰陵忧患生《京华百二竹枝词》中说:“新开各处市场宽,买物随心不费难。”现代文学家赵树理在《三里湾·回驴》中描写道:“牲口市场在集市的尽头接近河滩的地方。”

一、市场的含义

市场是指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包括由买卖关系引发出来的卖方与卖方之间的关系以及买方与买方之间的关系。

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商品经济运行的载体或现实表现。传统观念的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如商店、集市、商场、批发站、交易所等。现代市场是商品生产者和商品消费者之间各种经济关系的汇合和总和,商品经济越发达,市场的范围和容量就越扩大。市场在其发育和壮大过程中,也推动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通过信息反馈,直接影响着人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等问题;联结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供、销各方,为产、供、销各方提供交换条件,以此实现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各自的经济利益。现代市场是统一的、开放的、竞争有序的市场。

补充说明

市场类型的划分是多种多样的。按交易对象划分,可分为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等;按市场范围和地理环境划分,可分为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城市市场、农村市场等;按消费者类别划分,可分为中老年市场、青年市场、儿童市场、男性市场、女性市场;按交易数量划分,可分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按交易形式划分,可分为有形市场,无形市场;按竞争程度划分,可分为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等。

二、价格机制

市场是通过价格机制的传导来运行的。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中最敏感、最有效的调节机制,价格的变动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商品供求关系变化;而供求关系的变化,又反过来引起价格的变动。

价格机制是指在竞争过程中,与供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运行机制。

(一)价格机制的类型

价格机制包括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调节机制。

1. 价格形成机制

价格形成机制是指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以完善有效的政府宏观调控为手段,通过建立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价格指数、完整的成本核算框架、完备的市场交易体制,引导生产、流通和消费的价格制定与调整的制度安排。价格形成机制有两个特点:一是企业自主制定价格;二是由市场形成价格。也就是说企业经营者依据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竞争情况,自主制定价格。

价格形成机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价格决策的主体。市场经济要求大部分产品和劳务价格放开,由市场主体自主定价。第一,价格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是一个综合、复杂、多变的过程,必须由对产品生产经营条件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了解最多、最准确的企业来定价,才能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第二,要增强企业活力,就必须赋予它们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产品定价是企业自主权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三,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要降低成本,增加赢利。成本和赢利是价格的构成要素,由企业自主定价,就会使企业自觉地提高经济效益。

少数对政治、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长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产品和劳务要由国家定价,大多数一般性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完全放开由市场主体定价。

(2)价格形成的方式、途径和机制。第一,市场价格是根据价格本身的要求,在市场交换中形成的。第二,市场价格是由市场上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竞争形成的,体现了参加市场交换当事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第三,市场价格要让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真正成为价格形成的基本规律。

(3)价格调控的对象、目标和措施。企业自主定价不能脱离价格调控。政府必须对价格调控的对象和目标进行调整,对价格间接调控的手段和措施进行优化。

2. 价格调节机制

价格调节机制是指通过价格的升降调节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引导生产、经营和消费的经济运行机制。价格调节机制是价格机制的“外在机制”和补充完善环节。恰当的价格调节,可以协调价格的合理形成和顺畅运行,实现价格的高效率运转,达到资源配置优化的目的。

(二)价格机制的作用

价格之所以对生产、经营和消费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根源在于价格本身所具有的调节经济的功能。

1. 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

市场的供求受各种因素影响,随时在变化,这种变化难以直接观察到,但它反映在价格的变动中,可以通过价格的变动来确切了解供求的变动。如果商品的价格水平偏高,意味着供给较少或需求较多,偏低意味着供给较多或需求较少;如果价格水平趋升,则意味着需求增加或供给减少,反之,则相反。价格作为供求状况的指示器反映着供求的变化。

视野拓展

推荐阅读新华网上海2015年4月12日专电《国内钢市再度进入下跌通道全球矿价了无暖意》,体会钢铁和铁矿石价格对市场供求的反映,有条件可搜索之后的钢铁和矿石价格,分析当时的价格是否起到了调节需求和供给的作用:

http://news.xinhuanet.com/energy/2015-04/13/c_127681673.htm

2. 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需求

消费者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会根据价格决定自己的消费量。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量;价格上涨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量。消费者的购买受价格支配。因此,提价会减少需求,降价会增加需求。价格影响着消费者的需求。

3. 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供给

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要求它必须按市场价

格进行生产和销售。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时,厂商会减少产量,价格上升时会增加产量。厂商的行为受价格支配。提价可以增加供给,降价可以减少供给。价格制约着厂商的生产供给。

4. 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价格对需求和供给的调节,最终会使需求与供给相一致,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当两者相交时,消费者实现了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实现了利润最大化,社会资源通过价格分配到各种最需要的用途上,从而使这种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三)市场机制通过价格机制发挥作用

市场机制通过价格机制发挥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价格机制能解决社会生产三大基本问题

对于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如何分配经济学三大基本问题,价格通过以下机制解决。

(1)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必须看市场价格情况。如市场上某种产品相对于其用途过于稀缺,其价格过高,说明供不应求,生产经营者就有多生产经营该产品的动机,而消费者就有少用或不用该产品的动机,这将引起价格下落,直到其稀缺程度符合其用途为止。反之,则相反。

(2)企业如何生产,也就是如何配置资源问题。多用劳动力,还是多用资本(包括机器设备等);用普通材料,还是用高档材料;用一般技术,还是用较高技术,关键要看其成本价格是高还是低。如果使用资本较使用劳动力成本低,那就多用资本少用劳动力;如果采用一般技术比采用较高技术成本高,那就采用较高技术。

(3)产品如何分配,也就是为谁生产问题。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按照什么原则分配以及各自分配多少。怎样一种分配方式有利于兼顾公平与效率,形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激励。

2. 价格能调节多次收入分配

价格通过以下三个环节调节收入分配。

(1)市场价格能决定各个产业之间的收入不同。如果第一产业的产品价格相对较低,而第二产业的产品价格相对较高,则第一产业获得的收入比第二产业要少。价格调整使第一产业的产品的价格提高,第二产业的产品的价格相对稳定,有些还有下降,则第一产业收入增加,第二产业收入有所下降。这是价格对产业部门之间的收入分配,是第一次分配。

(2)市场价格能决定行业间、企业间的收入不同。如在第二产业中,电子产品价格高、利润大,行业、企业收入较多。其他一些行业、企业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其收入也较少,这是价格对行业、企业间的收入分配,是第二次分配。

(3)市场价格对分给企业的那部分收入,又必须通过工资、利息和利润进行再分配,这是第三次分配。

3. 价格机制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消费者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价格上涨,而相关产品价格稳定或下跌,将促使消费者多购买相关产品,少购买或不购买某种产品。反之,则相反。

消费者收入增幅低于价格涨幅,则消费者实际收入减少,会影响消费水平,相应减少消费量,但生存资料的消费不会减少,而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消费会相应减少。

消费者收入增幅高于价格涨幅,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会相应提高消费水平,增加消费量。除了增加一些生存资料消费,还会增加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消费。

人物谱

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英国古典经济学家。

他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提出的许多结论和观点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其关于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经济的思想至今仍然是“经济学皇冠上的宝石”。《国富论》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产生,亚当·斯密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

百度百科“亚当·斯密”词条:

http://baike.baidu.com/view/534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