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种大智慧(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建议12:人的发展是呈“阶梯式”的

世界万物的发展都是有序的,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必经的轨道,必须经由一定时间和相当程度的量变的积累,才可能获得质变,而不可能一蹴而就。客观世界的一切发展都是阶梯式的。人的发展,人的学习,同样也是阶梯式的。

罗曼·罗兰说过:一个人从平凡到伟大,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而在于他不断地自拔和更新罢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完成一个新的目标,迈向一个新的台阶,进入到一个高层次的稳定的水平。小的量变质变的积累,一定会出现大的量变质变。

因此,青少年进步、成长、超越、创新、发展也应该是有序的,应该是“阶梯式”的。人要成功,就要热情地沿着阶梯前进、超越、更新。

“阶梯式”学习法是使学习成为人的终生习惯的好方法,也是生命整体发展的阶梯。

“阶梯式”学习法创始人、著名教育专家程鸿勋教授通过对大量学生的调查、总结、归纳、研究,逐步形成了符合学生实际、适合学生发展的一系列阶梯式目标。

阶梯式学习法的三大理念是:弘扬主体主动性,成功原则,阶段觉悟原则。阶梯式学习法是提高学习生活质量的方法,也是提高人的整体生命质量的方法,更是人的整体生命发展的阶梯。

阶梯方法在习惯养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无论是形成良好习惯,还是纠正不良习惯,都有个过程。因此,必须坚持阶梯性原则,使用阶梯方法,既要着眼过程体验,又要注重阶段发展成果。

我们可以指导孩子把要养成的习惯目标,分解成若干个阶段要求,列出行为发展阶梯表,引导和激励孩子沿着阶梯不断努力。不同年龄、不同习惯的养成,应有不同层次的要求。

比如,同样是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在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我们就要求孩子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从而解决问题;到四年级至六年级,同样是养成思考的好习惯,我们就要求孩子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和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的推理能力;在初中阶段,要求孩子收集、选择、处理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和大胆的猜测。从这三个阶段来看,同一个习惯,在内容、水平、要求上都有不同,越来越高。

还比如,同样是培养“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讲,我们应该要求他们在玩的时候自己把玩具拿出来,玩完以后自己收好;对小学生来说,就要求他们看书做作业的时候要认真,写完以后才能去玩;对于初中生来说,就应该要求做事有责任心。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收玩具到做事有始有终,再到责任心。

再比如,同样提到合作习惯,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要求具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到了四年级至六年级,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到了初中,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有了这样比较细致的要求和层次,就比较好培养了。过去我们都知道习惯很重要,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去做,也没有非常明确的要求。所以,提出不同年龄阶段习惯的不同层次、不同操作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良好习惯,不是一两天的事情,需要经历一定的发展阶段。按照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的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坏习惯也不可能一夜之间踪影全无。养成好习惯,不妨试着用一用加法,每隔一段时间确立一个合适的新目标,一步步沿着目标前进;改正坏习惯,不妨用一用减法,分段确定目标,而不要求一步做到最好。

如何理解和运用阶梯理论呢?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 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是理解和运用阶梯理论的重要前提,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认识世界万物的发展、人的发展都是有序的,是阶梯式的。
  • 不着急,慢慢来。要克服急躁心理,“一口吃不成胖子”,凡事都应循序渐进,一个阶梯接一个阶梯地前进。孩子觉得一步走一个台阶不难,很轻松,但要一步跨三个台阶就很难了,若要一步跨五个台阶,孩子就会觉得特别难,不想动了。
  • 按阶梯分解目标。不论是学习还是培养习惯,或者是要达到其他的目标,都可以按阶梯来为孩子分解目标,把不容易实现的大目标变成一个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孩子就会很乐意去完成了。
  • 让孩子自己去攀登。阶梯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自己的目标,想方设法实现它,而不是让父母推着走,甚至拖着走。父母可以指导一两次,但不要次次指导,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些建议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