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十年
1976年,“文革”结束后,我被摘掉了“帽子”,迎来人生第二春。此时我虽然已经四十有五,两鬓斑白,但踌躇满志,决心大干一场。
1980年,位于运城市闹市区的国营清真食品店,在雨后春笋般崛起的个体、私营经济的冲击下一蹶不振,濒临倒闭边缘。面对如此困局,运城市副食公司一纸调令将我从冷食部调到清真副食店出任主任。
此时,这个小店共有13名回族和汉族店员,虽然店址地理位置优越,但整个小店暮气沉沉,店员懒散缺乏激情。我看到了症结所在,上任第四天就公布新规定:从今往后,副食店实行以岗定责,劳效挂钩,按劳分配,打破大锅饭,这一举措立即激起了员工们的热情。
一个月后,发工资的时候,按照新的规章制度,职工们分别拿到了效益挂钩的工资,收入较多的职工暗暗高兴,收入少的职工暗下决心。短短几个月,这个破产边缘的小店月销售额由之前的1.1万元上升到1.6万元,到当年年底盈利6490元,一举扭亏为盈。
但我并不满足于此。运城市是回民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我发现运城市没有一家清真副食加工厂,回民副食供应非常紧张,每逢节日,因买不到清真商品,群众意见比较大。看到此状,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创办一个清真食品加工厂,这个想法立刻得到了公司上下的赞同和响应。
清真食品加工厂的建成让清真食品店如虎添翼,经济效益连年翻番。到1984年,该店完成销售额44.6万元,超计划9%;完成利润2.5万元,超计划25%。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店一跃成为运城市副食公司的明星,而我所带领的团队还被山西省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1984年10月2日,是我铭记一生的一个日子。作为少数民族先进代表,我受邀赴京参加了国庆三十五周年观礼,并与国庆观礼代表一起,在人民大会堂与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合影留念。
一个小小的纸烟贩子,能够步入人民大会堂,能够见到国家领导人并和他们合影留念,这是我一生最大的荣誉,也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离京后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更大的贡献,报效国家,报效党的关心和厚爱。当时,运城清真食品厂解决了运城地区回民的食品问题,但住的问题仍待完善。我向运城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副食店原址建设一座清真大楼的建议,立刻得到了地、市领导的赞同。
两年后,一座样式新颖的三层清真综合服务大楼建成。大楼上不仅开设了服饰商场和加工厂,而且增设了清真饭店和旅馆。在清真大楼开业典礼那天,运城市广大回民奔走相告,纷纷夸赞清真副食店为他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此后,我又接连发力,在资金严重短缺的境况下,四处融资,建立起了运城啤酒厂,企业主打的“金浪”啤酒一举成为当地畅销产品,供不应求。而我在短期内建成的“布局整齐,结构合理”的啤酒生产线,一时间成为行业标杆。
可以说,在我人生的每一个转折点,都离不开党的教育和关爱,离不开党的信任和支持,我做出的每一分成绩都是一心一意跟党走的结果,只有心怀国家、爱党敬业才能无愧于一名工商业者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