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员工教育读本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言行合一,忠信可靠

自古以来,圣贤一再地教诲我们,高远的志节往往是表现于内心之中,真正的大善乃是言行合一。什么是言行合一?顾名思义,言即语言,行即行为。做出来的事符合说出去的话,这就是言行合一。


春秋时期的季札是吴国国君的公子。有一次,季札出使鲁国时经过徐国,于是,他就去拜会徐君。徐君一见到季札,就被他的气质所打动。徐君默视着季札端庄得体的仪容与着装,突然,被他腰间的一把祥光闪动的佩剑深深地吸引住了。古时候,剑是一种装饰,也代表着一种礼仪。无论是士臣还是将相,身上通常都会佩戴着一把宝剑。

季札的这柄剑铸造得很有气魄,几颗宝石镶嵌其中,典雅而又不失庄重。只有像季札这般气质的人,才配得上这把剑。徐君虽然心里喜欢这柄剑,却不好意思表达出来,只是不住地观望那柄剑。季札看在眼里,内心暗暗想道:“等我办完事情之后,一定要回来将这把佩剑送给徐君。”为了完成出使的使命,季札暂时还无法把剑送给他。

怎料世事无常,等到季札出使返回的时候,徐君却已经过世了。季子来到徐君的墓旁,内心有说不出的悲戚与感伤。他望着苍凉的天空,把那柄长长的剑挂在了树上,心中默默地祝祷着:“您虽然已经走了,我内心那曾有的许诺却常在。希望您的在天之灵,在向着这棵树遥遥而望之时,还会记得我佩着这把长长的剑向你道别的那个时候。”他默默地对着墓碑躬身而拜,然后返身离去。

季札的随从非常疑惑地问他:“徐君已经过世了,您将这把剑悬在这里,又有什么用呢?”而季札却说:“始吾已心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这就是说,虽然他已经走了,但我的内心对他曾经有过承诺。徐君非常喜欢这把剑,我心里想回来之后,一定要将剑送给他。君子讲求的是诚信与道义,怎么能够因为他的过世,而背弃为人应有的信与义,违弃原本的初衷呢?


一个言行合一的人也一定是个表里如一、诚实守信的人。这样的人会让别人觉得靠谱,这样的人能获得他人的认可和信赖。

言行合一,忠信可靠,这句话不仅要求我们说到做到,这句话还教会我们:没做成的事,一定不要先说出来。古语说,“诺不轻信,故人不负我;诺不轻许,故我不负人。”当我们想要完成一件事,即使自己对这件事很有把握,也不要在做成这件事之前就说出来。也就是说,当你还没有娶这位女孩的时候,千万不要许诺会陪她一生一世,这样你会被误解成一个辜负感情的人;当你还没被提拔为办公室主任的时候,千万不要跟朋友说你很快就要升职了,这样你会被误解成一个爱吹牛的人;当你想要实现环球旅游的梦想,还没开始做的时候,千万不要把梦想挂在嘴边,这样你会被误解成是一个不靠谱的人。

言行不一致的人会是什么样的人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言行不一致,说一套做一套,是因为自私、随意、执着我利、贪图享受、博取一时满足等等心理不断的叠加积累形成的。言行不一致的人一定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是一个心口不一的人,是一个口是心非的人,是一个不被人信赖的人。

很多言行不一致的人都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认为别人看不出来自己的言行差异。事实上,你的身体姿态、你的面部表情、你的语言,随时随地都在出卖你。但凡有一点社会经验的人,都能看出你语言上的破绽;但凡有一点情商的人,都能察觉出你情感上的言不由衷。想必有人会反驳:“被看出来的人只是境界不高,有些表面话、谎话说得连自己都信了,那才是高手。”如果你真的永远是这样一个戴着假面具而不被任何人察觉的人,那么,你不该暗自庆幸了,你大概有了神经错乱的潜质了。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事实和真相总会为人所知。

那么,我们要怎样做一个言行合一的人呢?

要想言行合一,首先要心口合一。也就是说,要想做到言行合一,就要遵从自己的真实心理去说话做事,只有你说的话和你做的事都符合你的本意,两者之间才不会背离。这就要求我们做人做事要真诚、真实。

要想言行合一,还要有坚定的信念。为什么需要坚定的信念呢?因为一旦遇到突发阻力,我们可能无法完成承诺过的事情,此时,就需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去完成自己的诺言。

要想言行合一,得慎言慎行。我们要说话谨慎,行事小心,控制自己的言行,以免说出去的话难以收场,做出来的事破坏了自己树立起来的形象。